分享

克里普克:如何认识虚构对象

 花间挹香 2016-08-16

诸如“哈姆雷特”、“孙悟空”等出自文学作品中的虚构角色的名称,被称为虚构专名,或空专名。克里普克的直接指称理论因无法解释空专名问题而受到批判,因其核心观点“专名是严格指示词,没有含义只有指称”将空专名陷于“没有含义亦没有指称”的窘境。但实际上克里普克并没有把虚构专名和普通专名(一般物理对象的名字)一并作为其直接指称理论的适用对象,而是另有所论。

假装原理解释下的虚构专名

克里普克用“假装”原理解释虚构专名的由来,并试图将假装原理视为一切名称理论解释虚构专名存在的总则。作家在创作一部虚构作品时,假装自己也身处所讲故事之中,并想象真有虚构角色(如福尔摩斯)这样一个人,于是“福尔摩斯”这个虚构专名被用来指称福尔摩斯这个人。在这里,命名的功能不是指称,而是假装指称。在作家的假装中,一部虚构作品得以最终完成,也标志一个或多个虚构角色的诞生。

他还认为,假装原理具有较强的可适性,“适用于任何命名理论”。以名称的两大意义理论为例,按照传统描述论的观点,摹状词决定专名的所指,亦即专名实现指称的条件:符合与之相对应的那个摹状词簇。对于一个虚构专名,只要我们假装存在一个虚构对象满足了摹状词所述的各种特征,就能实现假装指称。按照直接指称理论的观点,专名唯一的语义内容就是指称,对于一个虚构专名,可以假装该虚构专名指称某个特定对象,从而实现假装指称。克里普克还指出了这种假装在有些情况下会使人产生错误和错觉,分不清虚实。

广义实在论立场下的虚构专名

在虚构角色的本体论问题上,克里普克坚持一种“广义”的实在论立场。作家在创作之初只是假装指称,实际上并没有进行指称,但结果是创造出了虚构角色。克里普克认为至少有三种实体存在:真正实体,指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个体,如人、鸭、书本;虚构实体,像虚构作品中“哈姆雷特”、“孙悟空”等虚构专名指称的对象;虚构的虚构实体,如“贡扎加”这种“戏中戏”角色指称的对象。“戏中戏”角色的存在并不十分普遍,这里主要讨论虚构实体。

由于虚构角色是作者在虚构作品中创作出来的,是人们创作活动的产物,所以后两种实体的存在有赖于第一种实体的存在;并且只要承认作家创作活动的真实性,就应承认其创作产物“虚构实体”、“虚构的虚构实体”的真实性。克里普克用真实的鸭子和玩具鸭子的关系来做比喻,玩具鸭子是仿照真实鸭子制造出来的,二者虽有不同,但都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着的实体。我们认为,将其比作书本和知识的关系,更具说服力也更符合直觉:一本书中所讲的知识和这本书本身不同,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没有人会怀疑知识的真实存在性,同理,虚构角色也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三种实体都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物,分别称为第一层次的存在物、第二层次的存在物和第三层次的存在物,与三种层次的存在物相对应,就有三种层次的“指称行为”发生,通常所说的空专名的“空”,只是相对于第一层次的存在物而言。

这种广义的实在论立场解决了虚构专名的指称问题,现实世界中第二层次的存在物——虚构实体就是虚构专名的指称对象,克里普克还称之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并且这种抽象实体是一种真实性存在和依附性存在。

虚构专名的意义

讨论虚构专名的意义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跨层次指称如何实现的问题,即第一层次中的说话者为什么能够自如地谈论第二层次中的对象。二是说话者的立足点问题,即说话者是立足于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第一层次还是虚构专名所处的层次。

人是处于现实世界第一层次的实体,虚构对象是处于第二层次的实体,而且日常语言交流中,人们经常谈论各种虚构作品中的虚构对象。处于第一层次的人如何能够谈论那些第二层次的存在物呢?克里普克将其诉诸“假装”:无论是作家进行创作,还是读者阅读、相互之间的交流,人们对虚构专名的使用都是一种假装,假装故事中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即假装第二层次的存在物变成了第一层次的存在物,从而自如地去谈论它们。在日常语言中,这种假装是必须的。

与现实世界三种层次的存在物相对应,有三个层次的“指称立足点”。立足于现实世界第一层次,虚构专名是有含义有指称的,并且包含虚构名称的语句不表达任何命题。首先,虚构专名有含义,其含义即作品或故事中与之相对应的那个摹状词簇。从虚构角色的产生来看,虚构专名不同于一般专名,它的存在取决于关于它的那部作品或那个故事的完整创作,作品或故事中所有关于虚构角色的描述所构成的属性集合就是虚构专名的全部含义,我们每个人对这个虚构角色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作品中的描述,并且这些描述是固定不变的,也正是这些摹状词所构成的属性集合决定了虚构专名的所指。其次,虚构专名有指称,指称现实世界中的虚构实体——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即作品中创作出来的虚构对象。最后,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不表达命题。原因一:虚构专名的使用是一种假装,假装指称实际上就是没有进行指称,因此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就是假装表达命题。原因二:按照克里普克的观点,人们不仅要能够根据虚构作品中的描述对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做出真假判断,还要能够判断出该语句的反事实情形的真假。而人们实际上无法判断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的反事实情形(即虚构的虚构)的真假,因此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不表达命题。

立足于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次,即通常所说的小说世界,虚构专名不再是虚构专名,而是一个真正的专名,“哈姆雷特”是一个真实的名字,指称一个真实的人,含有虚构专名的语句当然表达命题,此时完全可以用直接指称理论去解释类似“哈姆雷特”这样的专名。因此,在回答“是否存在‘哈姆雷特’这样一个虚构角色”时,立足点不同,答案就不同:立足于现实世界第一层次,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如果立足于第二层次,回答就是否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加限制语,日常谈话通常就是在现实世界第一层次中的谈论。

克里普克是在坚持假装原理和广义实在论的基础上,对虚构专名作出了合理解释:作家通过假装指称进行创作,并在虚构作品完成后创造出了一种抽象实体作为虚构专名的所指,由于这种抽象实体和真正实体是分属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存在物,因此讨论虚构专名的意义问题须首先对说话者的立足点作出说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克里普克:如何认识虚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