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努力过就不遗憾 最近一直在关注里约奥运会,优妈最期待的肯定是“国民小鲜肉”宁泽涛啦!想到他不穿衣服的样子,优妈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呢。前两天终于等到了他的首秀——100米自由泳预赛,我们的小鲜肉游出了48秒57的成绩,排在了预赛所有选手当中的第14位,惊险晋级半决赛。赛后,守在赛场边的记者第一时间拦住了宁泽涛,对他进行了采访,那画面真是够了…… “早上是不是有点紧?” 没有没有,就是这个状态。 “是不是到这边,还不太适应?” 没有没有,适应的挺好的。 “之前胃疼,现在是不是不舒服?” 没有没有,状态挺好的。 看完这个采访以后,优妈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深深的尴尬啊……人家记者就是想给你的不佳成绩找个借口, 可我们涛涛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不过,这届奥运会的画风确实有点清奇啊,除了耿直的宁泽涛,还有刷爆朋友圈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这股“泥石流”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你今天保留实力了吗?” 没有。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 你对下一场比赛有什么愿望吗? 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 这么耿直的回答,让早已经准备好说“今天这个成绩应该不是你的最佳水平,你可以有更好的发挥”这种借口的记者姐姐怎么接啊? 父母总喜欢给孩子找借口 奥运赛场上,我们的记者喜欢给运动员们找失利的借口,而在教育孩子上,我们父母又何尝不喜欢找借口呢? “我们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对学习不太上心罢了。” “我们家孩子平时学习挺好的,就是考试时容易紧张,所以成绩才不太理想的。” “我们家孩子就是太爱玩了,要是用点心的话,成绩肯定不会差的。” 总之,一旦孩子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父母总能找出一堆借口来帮孩子开脱。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太宝贝她的儿子了,以至于认为她儿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孩子,儿子做什么都是对的。直到有一天,她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了起来,还把同学的眼睛伤到了,直接被送去了医院。 而当妈妈赶到医院后,她第一时间把儿子拉到怀里,赶紧询问儿子哪里有没有受伤。当听到对方家长说他们的儿子正躺在手术室中时,这位妈妈义正言辞的说道:“一定不是我儿子先动的手,我儿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人的,一定是你家孩子做错了什么。” 直到学校调出监控录像,以及在场的同学们出面作证,才证实了的确是他儿子先动手打的人。就算是到了这一步,她仍然在替她儿子找借口:“就算是我儿子先动的手,那也一定是逼不得已。” 大姐,你家儿子都把人家孩子打住院了,还逼不得已?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逼不得已的去伤害别人啊?打人还有理了是吧? 满是借口的孩子不会有担当 你知道,一味的护短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后果吗? 这道题我不想做了,因为我实在不会; 今天我不想去上学了,因为感觉不太舒服; 这节课我不想上了,因为我不喜欢这个老师…… 家长一个劲儿的为孩子的失败找借口,孩子就会觉得: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躲避就好了。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的坏习惯,不思进取。 可是生活哪能一帆风顺呢?父母能陪伴到孩子几时呢?当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了父母的帮助,他自己该怎么办呢?或许,当年迈的父母看着早已成家的孩子整日无所事事,身边的朋友也寥寥无几的时候,才会明白:当初为孩子找的那些借口,都是孩子今日一事无成的祸根吧! 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 其实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做的错事找借口,为的无非是想要逃避责任罢了。 宁泽涛可以给他自己找个借口说:“对,我今天胃不舒服,所以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 傅园慧也可以给自己找借口说:“今天的我只是用了一半的‘洪荒之力’,真正的爆发要等到决赛呢。” 曹缘和秦凯也可以找借口说:“里约泳池的那滩绿色,让人看了完全没有比赛的心情了……” 可是他们并没有! “看,这就是我的实力,我已经发挥出了正常水平。”有时候,成功不是你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你战胜自我的过程。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才能准确的提高自己,谁能说这不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呢? 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在家里,孩子绊倒了,妈妈骂“凳子是个坏蛋”;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作业,妈妈怨爸爸光顾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父母们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孩子推卸责任。 然而,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我们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自己为他的行为负责。比如,当他摔倒时,只要他有能力自己爬起来就不要轻易去帮助他,而应该鼓励他自己站起来拍拍灰,并且为他的勇敢而叫好;当孩子打碎了东西,先告诉他要爱惜东西下次小心,然后让孩子试着一起参与收拾;当孩子与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才可表态,一味的袒护或责骂自己的孩子以及“和稀泥”的办法,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都是非常不利的。 关注后福利: 1、回复【家长】领家长必读书目10本 2、回复【高中】领“高中学霸学习”资料包 3、回复【初中】领“初中快速提分”资料包 4、回复【小学】领“小学天才养成”资料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