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范围及工程数量 1.施工范围:水城制梁场箱梁预制预应力施工。 2.工程数量:156孔跨度 二、施工准备 1.主要材料:钢绞线、锚具、锚垫板、夹片、水泥、压浆剂、膨胀剂、防水涂料等。 2.主要机具:千斤顶、油泵、倒链、压浆机、真空泵等。 张拉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张拉机具,油压表等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工作期限内。后张梁张拉千斤顶采用YCW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张拉,额定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1.5倍,最大行程宜按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加初始张拉时预留行程量计算。张拉油泵额定油压宜为使用油压的1.4倍,油泵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张拉前千斤顶必须经过校定,校定系数不得大于1.05,千斤顶有效工作期限为一个月(且张拉不超过200次,主要部件更换后应重新检定)。 油压表应选用防震型,其精度不低于1.0级,最小刻度值不大于1MPa,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油压的1.25—2.0倍。1.0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一周,0.4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1个月;压力表用于张拉作业达200次时必须校准。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1、预应力张拉施工 1.1 钢绞线下料 1.2 钢绞线穿放 1.3 安装锚环及夹片 1.4张拉 采用张拉平台或三角支架吊装千斤顶,人工定位。千斤顶定位时,要使千斤顶轴线、锚环轴线、传力筒以及预留孔道四轴线同心,张拉开始后就可以将导链放松。 1).各阶段强度要求 张拉作业必须在接到试验室张拉通知后进行,张拉分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后松脱全部内模但不移开,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前确定支座板螺栓已卸掉,否则不允许张拉。 第二阶段,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全部内模,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前确定支座板螺栓已卸掉,否则不允许张拉。 第三阶段张拉为终张拉,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且龄期不少于10天时进行,张拉全部钢绞线达到设计应力,包括初期张拉的钢绞线,补足其因混凝土收缩、徐变、钢绞线松驰损失的应力。 2).梁场在试生产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需对箱梁的孔道摩阻进行试验,确定摩阻系数。 3).工程管理部根据张拉摩阻实验结果确定摩阻系数,根据试验室校定的张拉千斤顶及油表的回归方程式计算出张拉技术交底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张拉技术交底单进行张拉,张拉时要两端同步张拉,并且左右对称张拉,且最大不平衡束不能超过一束,缓慢加油,尽可能保证两端伸长量一致。认真量取并记录油表读数、夹片回缩量、钢绞线伸长量。以油压表读数控制,伸长值作校核,如果张拉油表读数与计算的油表读数不相符以及实际伸长量超出计算伸长量的±6%时,张拉操作人员要立即停止张拉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不得私自继续进行张拉。 4).张拉操作程序 32M张拉顺序: 预张拉: 2N1b
2N6 2N2b 初张拉: 2N8
2N1a 2N9 2N4 2N7 终张拉:2N2b 2N10
N1a 2N2a 2N5 2N1b 2N3 2N6 2N9 2N4 2N7 2N2c 2N8 24M张拉顺序: 预张拉: 2N1a
2N5 2N2a 初张拉: 2N7
2N1b 2N3 终张拉:N1a 2N4 2N2b
2N8 2N1b 2N6 2N5 2N7 2N2a 2N3 ※初张拉操作程序 0→初应力(终张拉控制应力的20%,并作伸长值标记)→初张拉控制应力(测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持荷5分钟)
→回油锚固(测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终张拉操作程序 a. 经初张拉后的钢束张拉程序为: 0 →初应力拉到初张拉控制应力(作伸长值标记)→终张拉控制应力(测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持荷5分钟)→ 回油锚固(测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b. 未经初张拉后的钢束张拉程序为: 0→初应力(终张拉控制应力的20%,并作伸长值标记)→终张拉控制应力(测伸长值,校核伸长值,持荷5分钟)→ 回油锚固(测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5).每一束钢绞线张拉结束放下千斤顶后,立即在刚张拉过的钢绞线夹片位置用白色石笔线标记,便于观察张拉后钢绞线是否有滑丝情况。 6).张拉时,每孔梁出现断丝、滑丝根数不大于钢绞线总丝数的0.5%,并不得位于同一侧,且同一束内不得超过一丝。否则更换损伤严重的钢绞线,重穿钢绞线,更换锚具,重新张拉。 2、切割钢绞线、管道压浆、封锚 2.1切割钢绞线 2.2管道压浆 2.3封锚 四、质量标准 1、预应力钢绞线束的制作 1.1.钢绞线下料时,应按设计孔道长度加张拉设备长度,并预留锚外不少于 1.2.钢绞线切割完后须按各束理顺,并间隔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2.1预应力设备选用及校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2.2张拉要求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初张拉。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且弹性模量达到100%时,混凝土龄期满足10d方能进行终张拉。 2.3摩阻检测 在进行前2孔梁张拉时需要对管道摩阻损失、锚圈口摩阻损失进行测量。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确保有效应力值。 2.4张拉顺序 箱梁两侧腹板宜对称张拉,其不平衡束最大不超过一束,张拉同束钢绞线应由两端对称同步进行,且按设计图规定的编号及张拉顺序张拉。 2.5张拉程序 预应力筋张拉程序除符合设计要求外,一般应按下列程序执行: 0→0.2σk(作伸长量标记)→σk(静停5min)→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 2.6张拉操作工艺、 2.7有关张拉的其他规定 3、压浆一般要求 3.1 后张预制梁终张拉完成后,宜在48h内进行管道压浆。压浆前管道内应清除杂物及积水。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3.2 水泥浆应掺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桥涵施工技术指南》第 3.3 预应力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管道出浆口应装有三通管,必须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压浆前管道真空度应稳定在-0.06—-0.08Mpa之间;浆体灌注满管后,应在0.50—0.60Mpa下持压3min;压浆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0Mpa。 3.4 压浆设备:水泥浆拌合机应能制备具有胶稠状水泥浆,水泥浆搅拌结束后应采用连续式压浆机尽快连续压注,搅拌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水泥浆泵应能压浆完成的管道上保持压力,导管中无压力损失。 3.5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4.封锚一般要求 4.1浇筑梁体封端混凝土之前,应先将承压板表面的黏浆和锚环外面上部的灰浆铲除干净,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同时检查确认无漏压的管道后才允许浇筑封端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接缝处接合良好,应将原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安装钢筋网片。封端混凝土应采用与梁体等强度无收缩混凝土进行封堵,封端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两端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 4.2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及时压光和养护,封端后混凝土面与梁端面的错台不超过 五、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通病:钢绞线的扭结。 防治措施:下料时应理顺钢绞线摆放顺序,捆扎时由一端向另一端绑扎,同一孔道整束整穿。 2、通病:钢绞线在孔道两端长度不一,同一束内钢绞线长度偏差过大。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下料长度下料,同一长度钢绞线分类摆放,穿孔时用钢卷尺量测外露尺寸以便及时调整。 3、通病:锚环安放与锚垫板限位槽不吻合。 防治措施:锚环安装到限位槽后打紧夹片,安装千斤顶时不要过大扰动钢绞线,以免将锚环拉出限位槽。 4、通病:夹片未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安装夹片时认真检查清理夹片包装纸和污染物。 5、通病:夹片错台。 防治措施:安装工作夹片时要两片同时安装然后用套筒打紧;回油锚固时缓慢回油。 6、通病:钢绞线滑丝。 防治措施:存放钢绞线要防止生锈,对已生锈钢绞线要除锈,安装夹片时防止错台。 7、通病:钢绞线断丝。 防治措施:下料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钢绞线;夹片清理干净,严禁夹片上污染砂子、泥土等;张拉时严格按控制应力张拉。 8、通病:两端张拉不同步,伸长量不均衡。 防治措施:张拉时两端同步操作;当两台油泵供油速度不一致时,调整供油阀门来控制千斤顶出顶速度。 9、通病:压浆堵管。 防治措施:穿钢绞线之前将孔道口杂物清理干净,防止穿钢绞线时将杂物带入孔道;压浆之前用水充分润湿孔道,防止压浆过程中孔道吸水导致浆体失水过多;水泥浆搅拌好后必须经过滤才能放入储浆桶。 10、通病:压浆不饱满。 防治措施:水泥浆制备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压浆过程中待出浆口流出浓浆方能关闭出浆口;关闭出浆口后继续压浆并持压3分钟。 11、通病:封端出现空鼓。 防治措施:灌注完封端混凝土后用小锤反复轻轻敲击封端模板,直到密实。 12、通病:封端表面不平整。 防治措施:待封端混凝土终凝后凿除凸出端面的混凝土,用配置混凝土的同标号砂浆抹面。 13、通病: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交接缝处理时涂料流淌。 防治措施:严格按找说明书配置防水涂料。 |
|
来自: xuwang6411 > 《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