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師尊慈訓 大學 第三課

 johntong 2016-08-17
第三課

詩云:"瞻(看)彼(那邊)淇澳(河流名,淇水之边,水弯曲的地方),
詩指衛風淇奥篇,衛人讚美衛武公的德行。詩經云:看那邊淇水彎角的地方,在此是形容一個君子如同水,可以容物,付出而不望回報,虚心謙下,

菉(綠)竹猗猗,
看到那淇水旁邊的碧綠竹樹,長得很美很茂盛,是想到君子的德高如同竹中有節,無貪,無慾,虚心受教,有容忍的度量,而且又不失節,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該做就做,不該做不會做,

有斐(文質彬彬)君子,如切如磋(治骨角切磋),如琢如磨(玉石打光)。
有文質彬彬,有修養有道德的君子,当他研究學問時,有如刀斧切開骨角,將不齊處磋平,不斷經过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在修道过程中,要將脾氣毛病及不良的習氣除掉。

瑟(很嚴謹的外貌)兮(助語詞)僩 (威武的神氣容貌,胸襟開闊) 兮,
瑟是古琴,嚴密而剛毅,僴是威武之意,這裏是形容君子的言行謹慎,戰戰兢兢荘嚴的精神。

赫(声勢盛大的樣子)兮喧(説話高聲正直)兮。
赫是正大光明,光明磊落之意。喧兮表示不受惡勢力而屈服,表示一個君子他的儀表流露出正大光明,正直無私,不受惡勢力屈服的人,很威儀的樣子。

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忘記)兮。"
如此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人不可能把他忘記。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求學的功夫要像玉石般的琢磨,欲成器必先切而後磋,有一定的程序必須循序不紊,研究學問道理也必由淺入深,由簡入繁,是循序而進的。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君子修養好比美玉,要像玉石本纯而無染,頑石包於外,磨盡頑石則返原美玉之本体。君子研究學問如同切骨一般,切过了再切,如同磋角一般,磋過了再磋使它成為美器。同一塊木,經切磋琢磨變成佛像,如你不肯琢磨就用來做踏腳板。

瑟兮僩兮者,恂(畏懼担心)慄(害怕發抖)也;
一位進德修業的君子,具備了對己嚴謹,毫不放肆,戰戰兢兢,謙恭謹慎的態度,恐防做錯事的樣子;

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一君子作事正大光明,堅毅不屈,不會為利益危險而退缩,所做的事都是為人民百姓着想,表現出來的態度,自然威儀流露;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
如此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人不可能把他忘記,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如大聖文王性光明磊落,親民化眾,至今仍受世人追念不已,他對部屬愛?有加,使後世人受其惠,人民以他為鑑,而無法把他忘掉。

詩云:"於戲,前王(指文王,武王)不忘。"
於戲,讚嘆之意!周文王,周武王的德行使人好難忘記呀!

君子賢(尊敬,重用)其賢(有才德之人)而親其親,
有德的君子,礼賢下士,以身作則,國君能敬老,國人自然,也就行孝,國君能尊長,國人自然也就行悌,國君能憐恤孤兒,國人自然也就不背棄幼小,所以在位者要做一個好的榜樣,要有推己及人的品德,

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小人,在下位者,百姓,士農工商之意。百姓上位的措施做得好,就得其應有之利益、



此以沒世(永遠)不忘也。
死後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

子曰:聽訟(聽人之訴訟) ,吾猶人也(我跟別人一樣),必也使無訟乎?
孔子曰:聽雙方爭訟,我跟別人一樣,找到爭訟的原因,從根本去解决,先使爭訟之人化解內心之怨氣,在自心中格除己之心物,自明其德,自尋己過,以達至無訟。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沒有真實情理的人,知道自己理虧,而放棄争訟的念頭。聖人明察秋毫,能辦別是非曲直,使理虧者不得再巧言令色為自己辯白,並使百姓因感知聖人之威,感聖人之德而無爭,以德服人,化戾氣為祥和,來得高明,

大畏民志。
聖人之大德,使人民有所畏服慚愧不再爭訟,

此謂知本。
人人能明明德,自然無訟,此乃本也。知本的真正意義是要人明白內在的本性是智慧,能辨別真偽,誰是誰非,但真正知本是人能知修,自然無訟,國泰民安,是國之本。找到誰對誰錯,事情本末,還不是真正的根本所在。

此謂知之至也。
這才是知道天性之良心根本。


總結3:


因人落入紅塵,受物慾所矇蔽,天性發不出其作用,必須要用功切磋琢磨,以待明性復初。因為私心不去,真我難現。

修道如同在礦山掘金礦、要取出金子必須把石子,鐵,銅,或其他雜石子一個一個的去除掉,把不純的雜物取出來,才能成為純金。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金不鍊,不值錢、人不磨煉不會成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