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品质之一——也即 使一个人实现理想,而使另外一些人陷入平庸之谜团的关键——不是天赋,不是教育背景,也不是智商。它是一种自律能力。有了这种自律能力,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没有它,即使是最简单的目标,看上去也可能就像白日做梦。” ——第26届美国总统 泰迪·罗斯福 一提到自律,有的人会不自觉地联想起“头悬梁、锥刺股”的苦逼样子,总觉得自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如果我告诉你,自律的人,比起不自律的人,会更自信、更快乐、更健康,培养自律的习惯,也不是那么痛苦不堪,你会相信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如果你觉得这个实验太过遥远,那么,请你看一下《从学渣到学霸,距离其实没有那么大》一文中Zino的故事吧。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只是把自己当朋友,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而已。 很多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说,我也知道自律很重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 其实,做一个自律的人,要说难,也难;要说不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你的决心是否足够大。 哈里斯·克恩在《自律》一书中说,自律是你同你自己之间的一种合同。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必须遵守这个合同。你自己就是警察;一旦你违反了规则,你将必败无疑。 我的理解是,自律是你设定某个目标后,作为目标执行者的自己与目标制定者的自己之间的一种承诺和约定。简单地说,自律就是想到就做,说到做到。 幸好,自律,不仅是少数人的一种天赋,更是大多数人可以后天获得的习惯。不论你在任何年龄,你都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呢?以下几个办法,我已亲测有效,你不妨一试。 1.设定一个你最迫切想达到的目标,越具体越好 无数研究显示,当我们确切地知道需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会做得更加成功。 我自己的体验是,目标的驱动力越强,你就越容易自律。 目标驱动可以是外在的,比如要参加考试、竞岗、晋升等;也可以是内生的,比如你的超我突然觉醒,想要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般来说,外在的驱动力会给人较强的约束力,但内生的驱动力会更持久。因为,如果没有内生的驱动力作支撑,外在的驱动力一旦消失,你就很容易放松自己,自律的习惯就会被破坏。 减肥、去瘾、健身、读书、早起,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可以作为一种培养自律能力的内生驱动力目标。但这些目标还相对抽象,你必须把它进一步具体化,使之可操作性。 以健身为例。如果你是个上班族,平时总喜欢坐着,不爱运动,单提一个健身的目标,没有具体的措施,那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所以你需要把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比如: (1)早睡早起(晚上10:30睡觉,早晨6点起床); (2)睡前瑜珈(晚上9:30-10:00); (3)每坐1小时,只要条件允许,就站起来活动一下。 写到这里,我的智能手环和电脑护眼宝就同时提醒我,该起来活动下了。虽然我正写得起劲,但我还是立即站起来,做了几分钟的拉伸和下蹲运动。因为对我来说,健身,就是我与自己签订的一份重要合同,我必须遵守。 2.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也许,你同时有很多目标想要实现,但如果你平时没有很好的自律习惯,还请一步一步来,目标设定少而精,并且符合实际,因为自律是要消耗能量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律是自我提升中最艰难的一项挑战。许多人在着手开始一项自我完善计划时,都是热情高涨,然而一旦出现什么差错,他们时常就会早早地停下前进的脚步。 一份来自美国健康俱乐部行业的统计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每年1月份,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比其他月份都多,但等到3月份,大多数新成员就都已经退出,原因是每年元旦那天,许多人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要问一下自己,你到底对这个目标有多渴望:
目标设定以后,如果你希望有人来监督自己的意志力和行动力,你可以广而告之,相应地,你得学会承受外来的压力;如果你希望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挑战,你也可以把它藏在心里,但你必须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检视自己是否履行了对自己的承诺。 3.善用惯性的力量,心动立即行动 很多人都有极好的想法,但他们就是不采取行动。问题出在惯性上。 大家都学过物理,知道惯性有两层含义。(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它才会运动。(2)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只有在外力的作用下,它才会停止。 惯性原理对于人的行为,也同样起作用。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这是因为惯性的力量阻止你迈出第一步,这时就需要你的意志力来推动。 一旦惯性对你有利,曾经需要自律来进行的行动,就开始成为一种习惯,当行动变成了习惯,你就越来越不需要通过自律来达到目的了。 习惯的力量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迈出第一步,你就向目标靠近了一步。所以,心动你就立即行动吧。 特别提醒:在向目标进发的道路上,不要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急于求成,要明白“越速则不达”的道理;也不要总想着与别人比,你只需要与你过去的自己比,如果你能每天进步一点点,那时间就是你的盟友,一天两天看不出,一年两年就有变化,五年十年后,你就可能成为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4.明白自己的软肋,事先做好预案 M·斯科特·派克在其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说过,人生苦难重重。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事实上,在培养自律习惯的道路上,你也会困难重重,面临巨大考验。所以,你想要培养自律的习惯,必须预先设计好自己的应对措施。 比如,你在戒烟,别人在饭桌上递烟给你,你抽还是不抽?或者说,你在节食,看到满桌的美食,你吃还是不吃? 这时,你可以有两种反应模式。
选择哪一种模式,关键看你的意志力或者自控力。 自控力弱的人,就选“无一例外”模式,这样人家递烟给你时,你就不需要纠结到底抽还是不抽,直接拒绝就行,时间长了,人家也就不再递烟给你了。自控力弱的人,绝对不能选择“允许例外”模式,否则,你今天抽一支,明天抽两支,烟瘾就复发了。 自控力强的人,也可以选择“允许例外”模式,这样你既品尝了美味,过了把瘾,体重也没有增加。我有朋友近20年来身材一直苗条没有变化,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如果你不小心用错了模式,偏离了目标,那就立即改正,尽快返回原来的航道就行了,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或自暴自弃,一定要用积极的思想代替那些消极的思想。 要相信自己,你可以控制你的思想,而不是任由思想控制。在任何努力中,学会控制你的思想是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以上,是我读了吉姆·兰德尔所著的简单有趣的个人管理丛书之一《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以后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与您分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