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蠡救子”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

 龚大沣 2016-08-17


陶朱公范蠡,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在吴越之争中灭掉了吴国,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弃官从商,又白手起家,成为了巨富后来,定居于陶地,自号陶朱公。

 

陶朱公生有3个儿子就好比今天的富二代,有的不守规矩,陶朱公的儿子,就是仗着有钱有势,胡作非为,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按律当斩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按说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毕竟是亲儿子啊,所以,还是想方设法营救。

 

范蠡想起了自己有一个老朋友庄生,在楚国当大官儿,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请求庄生搭救自己的儿子另外,又准备了1000两黄金作为礼物,然后准备派自己的小儿子,带着书信和黄金,去楚国办事。

 

大儿子一听说要派小儿子去,不干了,说救人这么大事,放着我不,却偏要派小儿子去,这明显是在说我是窝囊废如果不我去,那我就自杀

 

她母亲一听,当时就吓坏了,赶紧去找范蠡,好说歹说,非要范蠡派大儿子去。范蠡被夫人缠得没有办法,又怕大儿子真的出事,所以最后还是同意了派大儿子去。

 

范蠡把大儿子叫来,把书信和黄金都交给他,然后明确的告诉他:到了楚国,把信和黄金都交给庄生,任由他处置,千万不要和他发生任何争执大儿子连连称是到了楚国之后,大儿子按照范蠡的交代办了。

 

庄生,是一个比较穷的人,在楚国以廉洁正直出名,很受人们的爱戴,自楚王以下的所有人,都以老师的礼数来尊称他。这次他收到重金,本来没有打算要,准备办完事之后原物奉还

 

庄生告诉大儿子你赶紧走,不要这里逗留,即使你的二兄弟被赦免出狱,也不要问为什么大儿子连连答应可是,却没有按照庄生的话去做并没有离开楚国的国都,而是一个楚国贵族的家里住下了,等待消息

 

庄生就去晋见楚王,告诉楚王某某宿对楚国不利,如果要化解,楚国必须修好生之德,大赦天下。

 

楚王一直对庄生非常信任,对言听计从,所以,楚王就准备下令大赦天下,在大赦天下之前,先下令封存三钱之府三钱之府就是黄金白银、赤3种货币的府库,可能相当于今天的银行)。

 

楚国那个贵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来告诉大公子,贵人告诉他,楚国将要大赦天下了,因为他听到了楚王下令封存三钱府的消息,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每次大赦天下之前,楚王都会下令封存三钱

 

大公子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觉得自己的弟弟赶上了这次大赦的机遇,即使不花钱,也会被赦免出狱的那么,这1000两黄金不是白扔了吗?于是,他就又去找庄生庄生非常惊讶,说你怎么还留在这里没有走?”大公子对他说明了来意,庄生就把这1000两黄金又还给了大公子。

 

等大公子走后,庄生恼羞成怒,心想我这是被一个后辈小生给耍了。

 

于是,庄生又来晋见楚王,庄生告诉楚王,在外面听到老百姓的议论说巨富陶朱公的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花了重金,贿赂楚王的左右,所以楚王才大赦天下,为的就是赦免陶朱公的儿子,而不是体恤楚国人。

 

楚王一听这话,勃然大怒,说那就先陶朱公的儿子杀掉,然后再大赦天下就这样,陶朱公的儿子还是被杀掉了大公子带着兄弟的尸身回到了家

 

等他回到家之后,全家人无嚎啕痛哭,只有范蠡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事情会是这样的结局,我也是一直在等待着二子的尸体回来因为大儿子从小和我一块创业,经受了很多的苦难,深知钱财来得不易,所以,财物一直看得很重,舍不得抛弃财物,最终就只能得这么一个结果

 

而小儿子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很富有了,他是从小就享受富贵,所以他对钱财毫无吝啬,甚至是挥金如土如果让他去,他就会把这1000两黄金都扔给庄生,这个事就办成了,儿子也就救活了。

 

这个故事在史记当中有记载,后来,冯梦龙又把记录在智囊里面这个故事如果粗略的一看,就会觉得,陶朱公范蠡真是知人识人,真是精通人情世故,真是聪明绝顶。但是如果冷静地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来丧子,令人痛彻心扉,陶朱公范蠡,他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丧子之痛,也是难以承受的,那么,在其丧失亲子之后,还会像局外人一样,笑着评论说自己早就知道事情的结局吗?

 

而且,范蠡所面临的,真的是一个无解的死局吗?他真的就不能阻止儿子去吗?绝对不是只要仔细想想,还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不是无解的死局

 

办法一如果不让大儿子去,儿子为什么要闹自杀?因为他觉得,自己还不如小儿子,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那好,范蠡可以对他们说刚开始我是考虑不周,但是后来我想,救人这事,远不是那么简单,你们兄弟二人,我都不放心,我要亲自去走一趟就算是我亲自去,能够把老二救下来,也已经是万幸了我走之后,家里所有的事业,都交给大儿子来管理如果出现了什么差池,我追究你的责任。

 

大儿子是跟自己的小兄弟争,但是,他再怎么争,也不会跟自己的父亲争况且,这个老子还不是一般做大官,后创大业,是神一般的老子作为儿子哪有资格跟父亲争呢?

 

而且把所以家族企业的管理,都交给了大儿子,给他身上压上了重担,这本身就是对他的非常重视,大儿子的自尊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也就自然不会再闹了

 

再说了,儿子的命至关重要,为了救自己的儿子,难道陶朱公范蠡就真的那么金贵?就真的不可以亲自去走一趟吗?是辛苦一时好呢,还是痛苦余生好呢

 

办法二众所周知,和珅在乾隆面前很得势,乾隆他言听计从,所以和珅富可敌国但是,庄生这个人,在楚王面前说一不二,却过得比较穷,这本身就说明他很清廉。

 

有道是小人诱之以利,君子晓之以义对于这种不贪财物的清高之人,完全可以换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必要非得是去送千金重礼。就像在琅琊榜里边儿,梅长苏让穆小王爷去请周老先生出面去朝堂论礼,不是让穆小王爷带着千金重礼,而是拿着,老师的一个信物----玉蟾去请,所以如愿以偿。但是,如果是让穆小王爷带着千金重礼去,而不是带着玉蟾去请,恐怕结局完全相反

 

同样的道理,范蠡所面对的庄生,也是一个超凡脱俗轻视财物的人,作为庄生的老朋友,范蠡应该对了如指掌对于这样的人,范蠡完全可以不去给他送千金重礼,而是可以写一封言辞恳切,态度谦恭的书信,再辅之以礼轻情意重,能够牵动感情的礼物,就完全可以了。

 

那样的话,派大儿子去办事,也不会因为舍不得重礼而把事办砸了最终,事情会得到圆满的解决,儿子的命也就能够救下来了。

 

范蠡是什么人啊!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而后又灭掉吴国,可谓是扭转乾坤,本身就是足智多谋谋略大师,要处理这点事情,那岂不是小菜一碟儿?

 

如果他能够解决这个事情,却不去解决,而是等着儿子死,然后,悠然自得地笑着说我早就知道这个结局这岂不是非常荒诞?!所以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不可能真实存在。

 

我们读书,一方面,不要认为只要是书上的都是真实的,哪怕是正史记载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正所谓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许多事情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要有自己的主见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故事,不必苛刻追究真假,只要是有趣有料,就完全可以看。就好比西游记,所有的人都知道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是谁不想看呢?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故事也都是现实的写照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如果想一想,也能够带给我们不少启示。

 

一是有些有钱有势的,就容易惹是生非,尤其是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犯了事就说爸是市长,爸是大老板等等但是,惹事之后,有的家里能罩住,有的事家里罩不住,罩不住的时候,本身就容易吃大亏。

 

另外,世事无常,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清算一下就像30多年以前,社会也曾经乱得不行了,也有许多胡作非为的人,飞扬跋扈,横行一世,有的偷,有得抢,有的骗,有的强奸,各种乱七八糟的都出来了

 

乱到一定程度,邓总一声令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那些犯过重罪的人,都被枪毙了所以说,人如果想长久平安的活着,不要老是狼性狼性的,还是最好讲一点良心,讲一点人性,多行善事,不作恶事。

 

二是,人在社会上混,都免不了要送礼办事。如果是送礼物,而自己的事又办了,那这个礼物,千万不要再要回来了因为很多时候,这个事情怎么办的,由于保密的原因当事人是不想说,也是不能说的,所以,只求结果,不要问过程。

 

哪怕是收礼的人真的一点儿都没起作用,也不要要回来了因为,如果是不送礼,那么双方之间无恩无怨,可是,如果送了礼却又再要回来,那必然会让收礼的人心生怨恨,反过来他会起反作用,不但不帮你,还会坏你的事到那时候,你恐怕哭都来不及了,就像这个故事里面说的,楚国全国的犯人都得到了赦免,唯独陶朱公范蠡的儿子被杀了。

 

三是,人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现在的年轻一代,由于教育普及,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另外,由于互联网普及,在手机上点一点,世界各地的新闻都会出现在眼前,所以他们的视野也比较宽广,这是好的一面

 

另一方面,他们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受着大的宠爱,这就造成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吃苦耐劳方面能力差。我曾经看过一个年轻人写的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年轻人为了挣钱,他甚至还去过建筑工地当小工

 

听听,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行业,历来都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在一些年轻人的眼里,类似于建筑工人之类的重体力劳动行业就不是人干的活儿,而是非人的磨难。所以,现在的用人单位,对于年轻人的这些特点,都要有所考虑,不要出现像富士康一样的跳楼悲剧。

 

四是,与年轻人敢玩儿花相反,一些老年人在早年都经过大饥荒,都挨过饿,所以,他们对于粮食的深厚感情,不是年轻人所能够体会到的。可是,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之下,许多假冒伪劣的有毒有害食品地沟油食品过期食品,在城市里面不好销售,转而倾销到了农村

 

而农村许多留守老人,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品牌意识,买东西还只是注重便宜没有食品过期的意识,一包点心,哪怕放的时间再长都是好东西。

 

曾经有一位老人,在收拾屋子时,翻腾出了一袋奶粉,想起来是25年前收藏的,虽然年头很多了,但是舍不得扔,就用开水冲泡喝了可是喝下去之后,当场就不行了,后来抢救无效,当天就死了。许多老人,就算是明知道这个食品是有毒有害食品,都舍不得扔,都要吃掉

 

在这个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情况下,本来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反而形成了一个软肋,一个死结。如同故事里面的那个大儿子,因为勤俭而害死了自己的兄弟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女,很有必要告诉自己的父母长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买食品不要只注重便宜,更要注重质量,要注重保质期。

 




         智慧与谋略   zhhyml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