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小点 编辑 | 五素 建盏——采用建阳一带含铁量较高的红土为胎底,含铁量高的釉料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建盏是茶碗,是宋代最为名贵最受欢迎的茶器,在当时人们喜欢斗茶,斗茶有标准的规矩,除了茶、水之外,茶器的品质也对斗茶的胜负有非常大的影响。 黄美金收藏的宋盏 在宋代,斗茶斗两点,一斗茶汤,二斗水痕。先把团茶细细研碎,放入茶器中,冲入沸水,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器中的茶汤,让茶汤产生细密的汤花来,就跟我们现代弄泡沫红茶似的。 当时比的是谁的茶汤汤色白,汤花细密持久,汤色白、汤花持久的就赢了。所以,在选择茶器的时候,要能称得茶汤色白,要能容易搅动产生汤花的。建阳的建盏,黑底的釉色最显汤色白,这点比白瓷青瓷好,至于盏型,下窄上宽,非常适合茶筅做旋转击打,也很适合单手持握,而且建盏的胎体下厚上薄,重心都在盏底,单手拿的时候,稳妥。 古时的文化和审美对建盏的器型有很大影响,器物首先要满足使用需求,而后讲究美观,以使用需求趋动器皿工具创新,建盏亦如此。 从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建盏可以看出当时的器型和现代建盏外型基本还是一致的,建盏的器型类别上主要是四大类:敞口、撇口、敛口、束口,每类还有大、中、小之分,其中中小器型居多。大型的器型口径在15cm以上,中型的口径在11cm-15cm之间,小型的口径在11cm以下。 各外形建盏剖面
建盏常见器型说明 对建盏文化不了解或者初识建盏的朋友们,很容易把敞口盏和撇口盏弄混,有时候也会分不清敛口盏和束口盏,细细观察只要找到每个盏型独特的特征,还是很容易掌握区分方法的。关于建盏的结构,主要是盏口、盏腹、盏底,盏底有足墙足跟,结构上不会非常复杂,但是每个部分的工艺都不简单。 ---〖 束口盏 〗---
//日本收藏的几件宋代曜变建盏// //均为中型束口盏//
口径-12.0CM 高度-6.8CM 足径-3.8CM 重量:284g 等级:国宝(1951年认定)
口径-12.1CM 高度-6.6CM 足径-3.8CM 等级:国宝(1951年认定) ---〖 敛口盏 〗---
// 宋 建窑 黑釉油滴盏 //
敛口盏,斜直腹,浅圈足 该盏的样式宋代多见,斜弧形制 碗内满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 釉层较厚釉面满布银灰色的油滴斑 // 宋 建窑黑釉兔毫盏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9.6cm,口径:16.2cm,足径:4.9cm 器口内敛,腹部渐收,底圈足 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 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黑色。 ---〖 撇口盏 〗--- 撇口盏 | 的盏口也是向外撇,撇口盏相对于敞口盏会有更明显的曲折延伸,盏腹是有明显弧度的,盏腹的线条和盏口是否向外延伸是区分敞口盏和撇口盏的关键所在。 //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 //宋 建窑黑釉油滴盏195万港元// 宋建窑黑釉油滴建盏 撇口,斜壁,圈足 内外施黑釉,釉面浮悬小油滴纹 口沿呈酱褐色 厚釉至近足处,胎体黑褐色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宋 鹧鸪斑建盏// 宋 建窑鹧鸪斑建盏 口径:19.6CM 高度:4.9CM 等级:重要文化财产 --〖 敞口盏 〗--
//宋 建窑 油滴建盏(黄美金收藏)// 宋 建窑 油滴建盏(黄美金收藏) 敞口盏,斜壁,浅圈足 内外施黑釉,釉面呈立体细密兔毫 盏口呈枣红色,盏腹多色渐变过渡 厚釉近足部,有釉泪,胎体铁灰色色 对建盏文化不了解或者初识建盏的朋友们,很容易把敞口盏和撇口盏弄混,有时候也会分不清敛口盏和束口盏,细细观察只要找到每个盏型独特的特征,还是很容易掌握区分方法的。关于建盏的结构,主要是盏口、盏腹、盏底,盏底有足墙足跟,结构上不会非常复杂,但是每个部分的工艺都不简单。 // 撇口盏 & 敞口盏 区别 //
撇口盏 - 口沿明显外撇,盏沿弯曲明显 敞口盏 - 口沿利落,无明显外拐 ----- ② ----- 撇口盏 - 盏壁线略有弧度,外型圆润,有曲线美 敞口盏 - 腹部较浅,整个盏壁的侧线很平直 // 撇口盏 & 束口盏 区别 //
-撇口盏 - 口沿明显外撇,盏沿弯曲明显,口沿内壁平滑优美 -束口盏- 盏沿下处必有一圈内折凹槽俗称注水线, 器型多为深腹,盏腹上部较陡,口沿仰折! 要快速区分这四种建盏经典器型,有一个方法,把四个类别品类特征明显的盏放在一起,对比观察,记住每个类型的独有特征,很快就可以区分常见的建盏器型了。 建盏器型以中小器型居多,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难度,胎体越大的盏型越难烧制成功,胎土的结构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所以烧成大尺寸的是非常难的,完美的大型建盏是很珍贵稀有。 平时大家如果要选择建盏,建议用手去触摸感受,盏拿在手中或握在手里的感受,要用心去体会,尤其是手工盏,它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制作它的手工艺人是带着感情投入心血怀抱希望去完成它的,小编觉得挑选建盏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对话,与盏与制盏人的对话,而每一次使用建盏就是一次人与建盏的交流。。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