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竟把马画成了这样,鬃毛几根都数得出来!

 gudian386 2016-08-17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

33×29cm 约0.9平尺

精警生动,洁净飒利马晋的写实工笔画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往往多重“意”的表达,尤其以文人画最为突出,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中写道:“中国美学也讲艺术的真实性,但它所说的真实,主要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模拟再现的真实,而是情感表现的合理和真实。”朱良志也在《美学十五讲》中认为:“中国艺术讲意在笔先……位置上为重,意在笔先,即以意运笔,意为重,笔次之。”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意在象外”——这一自古延续下来的中国画之传统,一直发展至晚清,进入了窠臼之中,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批判当时“专重写意、摈呵写形”的风气,写道:“吉夫传神阿堵象形之迫肖亦云尔,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可忘形也……夫士大夫作画安能专精体物,势必自写逸气以鸣高,故只写山川,或间写花竹。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此为别派则可,若专精体物,非匠人毕生专指为之,必不能精。中国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陈独秀更是在《美术革命—答吕澂》中提出:“中国画在南北宋及元初时代,那描摹刻画人物禽兽楼台花木的功夫还有点和写实主义相近。自从学士派鄙薄院画,专重写意,不尚肖物。这种风气,一倡于元末的倪黄,再倡于明代的文沈,到了清朝的三王更是变本加厉。人家说王石谷的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我说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束。”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当时由于西方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的传入,被摒弃了千年的写实绘画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与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了当时工笔绘画的新变格,以郎世宁宫廷画为代表的、充满了体量感与光影变幻的工笔画作在画坛中逐渐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马晋正是当时以写实画法步入画坛的重要画家之一,其工笔所画动物尤为精雅细腻,栩栩如生,极具时代精神风貌,可谓“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背景下的一股新风。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1898年生人,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马晋幼年时,其父曾在桂公府管理马匹,马晋因此得见府中所饲养的骏马,产生了画马的兴趣,之后又受到父亲好友、宫廷画家赵书村的关照,有了欣赏清宫所藏内府名画的机遇,尤其是郎世宁的绘画作品,更是给马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其绘画的启蒙之作,马晋由此开始自学画马。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1917年,十九岁的马晋任北平司法 讲习所录事,并且拜著名画家金北楼为师学习绘画,1920年,进入其师金北楼与周养庵所主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深造,在金北楼、陈师曾的指导下画艺大进, 从而进入了画坛之中。马晋的工笔写实画作受郎世宁影响巨大,因而风格同样以中西方合璧为主,注重光影变化,透视、造型准确,体量感十足,设色富丽典雅,充满了宫廷美学气息。马晋在郎世宁的风格上更进一步,强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加强了以线造型的概括力。尤其是他的骏马画作更是卓绝,20世纪30年代初,马晋所画的一幅骏马作品曾经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状。《蕉窗话扇》的作者白文贵曾评价马晋的工笔写实作品:“凡飞走之属,靡不精妙,尤擅画马,取法郎世宁,精警生动,洁净飒利,工笔花鸟更精绝。”在马晋的画笔下,骏马往往栩栩如生、灵气十足。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此次福建东南2016春拍中,将有马晋的《神骏图》册页上拍,每页均画一匹神驹,色彩斑纹各有不同,神态姿势也各具特色,无一幅重复,刻画细腻,肌肉骨骼走势把握精准无比,可谓全面地再现了骏马的真实情态。站立的马表现其闲庭信步的放松神情;垂颈而走的马体现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自在姿态;奔跑的马则展现其“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的俊逸气质……马晋作品中的骏马,虽花纹色彩、肥瘦姿态均有所所差异,或静或动,或驰骋或休憩,或威严或和顺,但无不精神凛凛,身形矫健。而色墨交辉之下的细腻之处,更是无与伦比:马颈上垂落的或是随风飞舞的鬃毛,自在摇动或是用力扬起的马尾,以及肌肉交界出的短毛,无不精工细画,骏马目光炯炯,表情生动充满灵性,最为传神。

马晋 神骏图 十二册页(其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