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藤久义:我的故乡在天津

 汇文聚智 2016-08-17

编者按:本文为2014年4月23日近藤久义先生接受天津滨海广播电台于霁丹采访后的整理稿,已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


天津作为近代“洋务运动”的重镇和当时对外交流的前沿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在这里汇集,并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记忆。一些曾经旅居天津的外国人至今还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第一故乡,并在近年间不断回到这里,寻找着他们那记忆中和现实中的“家”。


这份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的驱使下,来自日本的“天津老乡”近藤久义先生用20多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有关天津的历史资料,并多次向天津学界进行了无偿的捐赠。不久前,他再次向天津问津书院捐赠了他写的两本回忆录。请听来自天津台的记者于霁丹的报道。
  

下图:近藤先生的著作



近藤:“这是我写的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我们家族的,另外一本是关于天津的。


中方:“我代表问津书院有两本书,还有一套问津书院的明信片赠给近藤先生。


近藤:“谢谢!
  

在前不久天津问津书院的一次捐赠会上,今年82岁的近藤久义先生将自己写的两本回忆录捐赠给了天津近代历史研究学者王振良,近20年来,近藤先生多次向天津学界捐赠他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年风雨中,天津首当其冲。这里南北荟萃、华洋杂处、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为来到这里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提供着施展才华的舞台。天津不仅吸引着各界名流、政客汇聚于此,也吸引着很多有着“淘金梦”的各国普通侨民。这些侨民的子女大多出生在天津,并将天津视为他们的第一故乡,天津人也亲切的把他们称为天津的“洋老乡”,近藤久义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下图:近藤武彦


1932年,日本侨民近藤武彦的二儿子近藤久义出生在海河边日租界的山口街(今张自忠路),此后,近藤久义在天津度过了自己14年的青少年时光,他回忆说:
  

我父亲17岁的时候就来到中国,开始的时候在三井洋行工作,从事鸡蛋的进出口工作,后来又到了义昌洋行和三昌洋行,从事电器的进出口。他还曾经在1921年因为参加旱灾赈灾工作出色,得到过中国政府的奖状。我是在天津出生,在天津长大,一直到中学,因此对于我来说天津就是我的故乡。
  

从出生直到日本战败后1946年回国,在天津生活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始终萦绕在近藤久义的心中。他说,印象中童年的生活是美好而平静的,但随之而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确实,1937年之前,在这边生活的日本人和在这之后来的日本人还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关系也是,比如之前一直在这边的日本人好像就认为天津就是他们的故乡,和华人的关系也还很好,但后来来的日本人是为战争来的,可能多少都认为他们是来到了“敌国”,所以他们和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友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时一些做生意的日本人其实还是反对战争的比较多,而且他们好像也觉得战争也打不赢,但是在当时那种氛围下,大家也不能公开的说这些话,但是在私底下的场合有这种表达。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战争来的,而是为了讨生活。


下图:近藤家族在天津的合影。



当时日本战败后,在中国的日本人先后离开了中国,回到了日本。但对于近藤久义来说,日本几乎是个陌生的国度,不但要重头去适应,还要承受着日本国内很多人对他们的不理解甚至是仇视:

  

家乡是在爱知县,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回过日本一年,那个时候就和当地的小孩总打架,这次回去也是一样。上学要从家里骑车到枫桥市,中间就有很多人埋伏在路上等着打我,对我很敌视。因为他们认为打仗的时候日本的生活很苦,而我们却在中国享福,现在战败了,我们又回来了,所以对我们很歧视


近藤久义说,回到日本会有如此的遭遇,正是因为战争无论是给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误解与伤害。但历史总是在进步向前的,随着中日两国的建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日人民之间隔阂逐步减少,关系日益密切。在阔别中国43年之后的1989年,近藤久义再次回到了天津,回到自己记忆中的故乡:


改革开放之后,当时有很多日本人来中国,89年的时候我回到了中国。再回到天津是很感动的。当时对外国人也非常好,就觉得一定要再来。


近藤先生再次回到天津,看到的是与儿时大不相同的一座城市。为了能够促成日本与天津展开商务上的合作,他开始收集有关天津的信息,但此时他发现,有关天津的资料数量非常有限:


从90年代就一直在做资料收集的事情。那些时候还经常去天津图书馆、沈阳道等等地方找资料。


下图:近藤久义先生(前排左一)与天津学界朋友。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当中,近藤先生结识了很多天津学界的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万鲁建就是他的忘年交:


一个就是说他当时找不到资料,因为工作那时候有这个问题,还有就是他本人是在天津生的,这么长时间了。89年第一次回来,他觉得很激动、很感动,所以他就觉得“我应该去干这个工作”。还一个就是回去以后他觉得应该把天津的现状介绍给他们那些个日本人去了解。所以他要在中日两国之间来回跑,搜集这个资料。我记得我还带他,在天津的时候,08年我还带他去买过旧的明信片,他当时也在天津买,也在日本买。在后来这几年,大概05年、06年、07年以后,他基本每年来一次,有一年来了三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