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集序》下落之谜

 一言之美 2016-08-17

《兰亭集序》下落之谜《兰亭集序》是我国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的许多作品都被世人奉为至宝,而这篇帖子更被奉为至宝中的珍奇。然而我们现在见到的多为摹本,那么真迹去哪了呢?

据记载,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邀请朋友们于会稽山的兰亭过节。这个节日名叫“禊节”,是那时候的人为祛除厄运而举行的祭祀节日。来的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大家聚在一起流觞曲水,琴棋诗酒画,好不痛快。一场宴会下来,这些文人墨客做了许多的诗赋,王羲之便把这些佳作编成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兴致大发,亲自为这个集子写了序。

后来,这个书帖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纷飞,都一直完好的保存在王羲之的后人手里。一直到隋朝初期,这件作品传至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手中,这个人叫智永,是隋朝末期的一位僧人。智永僧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酷爱书法,为了练习书法,他一个人在阁楼上居住五年,练字退下的废笔头装满了整整五大竹筐,人们把这五大筐笔头埋进土里,竟然形成了一个土堆,后人就将这个土堆称为“退笔冢”。智永书法练成后,来向他索要墨宝的人络绎不绝,寺里的木头门槛被踏破好几次,僧人们只好在木头门槛上补一层铁皮,“铁门槛”就是这么来的。

几年后,智永老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宝贝书帖,作为出家人他没有后人,这宝贝要留给谁呢?几经思索,他选择了一个靠谱的徒弟辩才,辩才和尚拿到这件宝物以后即高兴又深感责任重大,连夜在寺里的房梁上造了个暗门,将《兰亭集序》藏了起来。这么看来这个辩才和尚似乎真的是一个很让人放心的人,后面的事却表明,智永是真的看错人了。

后来又过了许多年,唐朝建立,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李世民是一位有名的文治武功兼具的皇帝,得知世间竟然有这样一件珍宝时,他当即派人寻找辩才和尚,软硬兼施的要他拿出书帖,可和尚偏偏软硬不吃,说什么也不交出来。也好在李世民是个讲道理的贤君,要遇到杨广之类的,大概早都被剁成肉泥了。

拿不到《兰亭集序》,李世民日夜焦虑,茶不思饭不想的。房玄龄见皇帝老大日益憔悴,实在是不忍心,就对李世民说,可以遣萧翼去智取《兰亭集序》,萧翼此人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谋,一定可以取来的。李世民听到这个小小的坏主意,一拍大腿:“行,让他去,成功取回他要啥朕给啥!”

萧翼背负着提太宗骗人的任务找到了辩才和尚。他先是驻足在寺门口,辩才看到这位施主器宇不凡,便上前问了几句。二人越谈越投机,萧翼干脆当晚住在寺中,与辩才彻夜欢谈。二人真实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后来,萧翼又提着美酒去拜访了几次辩才,二人的感情日益深厚,辩才对萧翼也是无话不说。一日,两人酒至酣处,萧翼向辩才说起自己有幸得了几幅王羲之的真迹,想请师父一同欣赏。辩才一看,摇摇头:“确实是真迹,可都是王羲之的平

庸之作啊。”萧翼一听有门儿,接着问:“这可都是王右军难得一见的真迹啊,难道师父还有更好的?”

结果,辩才顺利跳入了萧翼蓄谋已久的深坑里,把《兰亭集序》交给了萧翼,萧翼为了不让辩才有所防备,故意坚持说这是假的,二人争论了一个晚上。几天后,萧翼趁辩才不在,偷偷潜入取走了《兰亭集序》。后又对辩才正式亮明身份和目的,可怜的辩才明白过来后,当即昏倒在地,然而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大喜,视作珍宝。临终前,太宗对儿子高宗说,你把这个宝贝放到我的墓里,你才算尽了孝了。

那《兰亭集序》真的是在唐太宗墓里面吗?后人记载,唐五代末,军阀温韬曾掘开太宗坟墓,然而里面并没有传说中的《兰亭集序》,之后,温韬又掘开了其他几座墓都没有这个帖子。挖到最后一座高宗的坟时,刹那接忽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高宗的坟才没被挖开。难道《兰亭集序》在高宗墓中?这一切都是一个谜,只有等待我国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之后,才会真相大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