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如此强硬,但在一小国面前吃了亏,变软了,此国离中国太近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17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强硬朝代,自明一朝,始终不曾出现过和亲的现象,大明王朝也从没有和任何一个国家签订过丧权辱国的协议。虽然最终亡于内忧外患之中,可是大明君主的气节仍旧没有丝毫的减少,崇祯皇帝没有身披缟素的出城投降,而是选择了自缢而死,这本身就是天子死社稷的真实写照。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如此强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明朝却曾经在和日本这个嘬尔小国的外交中吃了一个暗亏,大明派遣的使臣都被日本人砍了头!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

朱元璋如此强硬,但在一小国面前吃了亏,变软了,此国离中国太近大明王朝刚刚定鼎天下之时,朱元璋心中豪情万丈,但他这位暴戾凶狠的皇帝却有些许的不愉,因为历代强盛的王朝都会有四海宾服的盛景出现,明朝建立之后,日本国却不曾前来表示臣服,还将大明派遣的使节杀死在了日本,仅仅送回了头颅。这种清况让征战杀伐一生才定鼎天下的朱元璋非常的愤怒,他甚至扬言道,要出兵日本,让这个海上岛国彻底臣服在大明朝的脚下。

出兵日本?这是一个连蒙古铁骑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试问大明能够办到吗?这个问题,在没有做之前,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但是当时的日本人恐怕已经默认了大明没法办到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态度极为嚣张,甚至还写下了一封洋洋洒洒的文书。

这封书信是由日本的南朝的怀良亲王所书写的。其中写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一个人一家人的天下,明朝幅员辽阔,面积极广,已经是天底下最强盛的国家了。而像日本这样的小国,土地狭小,国力又弱小,中原应该留给日本一线生机。而且,即使是明朝大兴兵事,那么小国日本也同样不会坐以待毙,日本国土虽然少,但是国民也是可以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摒弃前嫌,背水一战的,到时候胜负还未可知。而且就算是明朝战胜那也不过是保全了天朝大国的颜面,一旦日本战胜到时候明朝反而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朱元璋如此强硬,但在一小国面前吃了亏,变软了,此国离中国太近看到这里,问题就来了,难道日本人真的就这样自信中国不会发兵日本?或者说日本的国力真的已经可以和中国叫板了吗?

事实上,日本人当时的国力还真的没有叫板中国的资本,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是否会发兵海外,兵发海外之后是否还能顺利抵达日本却有着一种盲目的自信。说起这种自信,还是得从当年的元军征伐日本说起,当年大宋亡国之后,日本人并没有向占据中国大地的蒙古人表示臣服。同样愤怒的忽必烈派遣了大军前往日本征讨这些日本人,但是元军的大船正好遇到了大风,不但没有能够顺利的抵达日本,而且让自己损失惨重,这让日本人躲过了一次大劫,却也让日本人开始觉得自己是有这神明护佑的,不会轻易地灭亡。所以日本人对于中原王朝从此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开始变得有些嚣张起来。

再有一点,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国内满目疮痍,正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之中,朱元璋哪怕如何愤怒,也不可能抽出强大的兵力来进攻海外的日本。因为就算是征服了日本所收获的实际利益也是很少的,很有可能连兵发日本所消耗的物资船只都赚不回来。综合考量之下,日本就断定朱元璋这样的明君是不可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兵发日本的。

朱元璋如此强硬,但在一小国面前吃了亏,变软了,此国离中国太近这就是日本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就是凭借这两个理由而滋生了巨大的信心,才敢杀死来自中国的使者,向大明强硬的宣布自己也是天下的一方之主,不愿意低三下四。当然,如果从写信者怀良亲王本人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势,还是和其本人此时的历史地位分不开的。

此时的日本虽然处于南北战争之中,但是以怀良亲王为首的南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有了并吞日本的底气,所以站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怀良亲王本人也不免有些飘飘然,他作为一个即将实现自己心中抱负的枭雄,不可能在自己气势煊赫的时候向来自中国的使臣俯首陈臣,这必然会影响他的威信。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地位,他也绝不能向大明低头,这也是那封书信和大明使臣被砍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最终朱元璋也没有发兵日本,这是一位君主在摒弃了自己的情绪之后的正确决定。但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他还是从日本人的书信之中,找到了“臣”、“天朝”、“小国”这样的字样来向臣民们表明日本已经有了臣服之心,那么为君的就应该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在不应该再起兵戈,天下初定的大明王朝的确需要休养生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