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性的天空之一——修行中的觉知

 zhuyiming1 2016-08-17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历代传承祖师足前!

在修行一切法门之初,最重要的是,如实认知轮回的痛苦自性,对之生起难以抑制的强烈出离之心,为了寻求解脱,对于上师三宝信心坚定,依此作为修行的开始,则能够建立专注修行的坚固基础。

我们现在讲述的是,关于契入真实修行上的几个问题,尽管这不全是正式的修行,但却是奠定基础的殊胜方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将这里所讲的方法如实地达到界限,那么在此基础之上修行任何法门都会直中关要!所以,在如实了知自己所修之法的前提下,藉此极易趣入的道路而作勤勇,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像我们这样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或者即便修行已久却没有把握要点的人,在试图让自己的心宁静下来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状况。

这些状况,或者几乎所有的违缘现象,都可以大致地分成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是生理障碍,后天是来源于客观的影响,比如体质衰退、环境扰乱、思维过快,或者过于忙碌、疲乏导致的。

修行的时候和平常不一样,平常不觉得乏困,因为脑子里不断地分析、记录和转变,忙着进行各种分别,顾不得或者根本没有留意自己的心想别的事情。修法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情况:专注下来,就等于你从高高的山顶上飞奔的时候,忽然在面前出现了一个悬崖,断绝了前途,这种惯性使你从高处的空中坠落下来,你觉得无所适从、无可把握,就会像昏迷一样。

所以,刚刚开始修行和闭关的人就容易这样,平常因为忙碌着生活的筹划,打妄想时不觉得自己空虚,而现在忽然之间,让自己坐下来什么也不想的时候,都会觉得索然无味:“还是让我想点儿什么吧!”

所以,我们越是不想想的事情,却都开始妄想起来,而该想的什么也想不起来,接着就会追随在妄想之后,失去对于自心的控制,接近睡眠或者已经睡眠,这就是昏沉的现象。

昏沉会导致我们想做的观修都是一片模糊,似乎除了这件事之外,别的什么事都能够想得清楚。所以,在我们的这种环境里,对治昏沉似乎没有什么太有力的方法,虽然佛陀也曾说过一部对治昏沉的经书,但他是针对真正专门修行的比丘,是他自己先天性容易睡眠的习气,再加上自己不努力,所以产生比较强的昏沉。但咱们不是这种情况,几乎都是属于因为日常生活的活动太频繁,接触的事情太多,修法的时候反而静不下来,这样导致了昏沉。

其实,昏沉也是思维进入休息的标志,可以说,当我们做修行的时候,刚开始就产生昏沉或者出现妄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你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心了。就像是什么呢?一杯浑浊的水,当看到有那么多灰尘在水中翻滚的时候,这是好事,说明水已经不再搅动了,假以时日,它一定会沉淀。咱们的心也是这样,当坐下来的时候,修法修不起来,其它的事往外翻,这就好像看到了灰尘一样,这说明我们已经把自己作为旁观者,不把自己的心涉足到这些事情当中了,你现在是在“事外旁观”,而不是“参与其中”。现在就是要学会这个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不参与,不参与的方法就是修行的入手。

我们目前想要正式进入修法之前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专注或者禅定的把握,定力就是建立在定见上,没有定见几乎是不会有定力的,定见就是一个毫不动摇的认知。

一定要认识到这些,修法不是光凭念诵和观想,无论你念得多么完美,遇到事情的时候,其实很可能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虽然把同样一张佛相摆在面前,但每个人的领会却各不相同。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背景不同,咱们轮回以来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会导致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即使是一尊完美的佛像,有的人看到完美,有的人却认为这不是他需要的完美。吃东西的胃口也不一样,这都是习惯的问题。因为这个缘故,会导致在认知上也会有差别。因为咱们是按自己的经验来认知的,毕竟你要说服的是自己,所以自己能否接受,建立在自己对事情的一些态度和背景上。

都是爱看动画片的人,看到动画片会有一种共识,心里会认为这是轻松、活泼的;如果不喜欢看的人,都觉得这是哄孩子的、故意编造的无稽之谈。大多数男子喜欢体育、战争片,而女士则未必喜欢。即使是爱情片,也有人不喜欢看,觉得腻腻歪歪、黏黏糊糊的,没有意义;而喜欢的,不仅喜欢,还会奉献大批的眼泪。这是因为人的背景不一样。

修行佛法的人当中也有差别:有的人是因为感觉到痛苦了,想要出离;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看到学佛特别清净,就学了;也有人是因为对某些讲法者外表的喜爱而追随的,这虽然颇有追星族的嫌疑,但是作为接近佛陀智慧的开始,也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出发点,这些出发点不能说正确或错误,只能说自己思维背景不同。

佛法像什么?佛法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其本身没有颜色,如果在背后放一张白纸,它就成了白色,放一张蓝纸,它成了蓝色。这是根据每个人思维背景的不同而不同的,但是就佛法本身而言,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而真正的智慧,也只有我们看破、放下自己的思维习惯之后,真实面对智慧的本质的时候,才能够如实地领会。

咱们现在尝试着领会的时候也是如此,平常修法不需要非得执着要让观修非常清晰,比如观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这样也不清楚,那样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办啊?

其实这就会被假相所迷乱,密法中虽然有一些观想的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观想的目的和方法,是要通过很多角度来分析的。《前行》中的观想,主要是强制地扭转自己不净的习气,因为咱们现在眼里这个四大假合的世界,是由烦恼执着的业力延续所生的,其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都是业力的幻现,所以我们和环境之间会是相互的、有障碍的、不自由的、被它束缚的,就像房子,不管你执着、不执着,你只要在房子里,就受到它的空间和布局约束,不是自由的。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执着,那么就会相续地使自己的心里加强了轮回的意识,这就是轮回的背景。我们通过观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一切全部都是幻化的佛世界,就会对外境的贪执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自己的心不随外在的习气,这是逆转轮回的做法。

然后,将对于人高、矮、胖、瘦、美、丑的执着,就像前行里讲的,“一切都观想为上师之身的转变”,比如是邬金莲花生上师,或者修行本尊所提到的本尊幻化,当你这样观想的时候,就会完全断弃对于人的分别念,这是一种平等心和智能的标志,也是能转化习气的殊胜方法。

然后从身体上观修,比如观想空行、本尊,或者任何一种形象的时候,强制地转变对自己身体的执着,这是断弃身执的业力,把习气强制地扭转向无执的智慧。

念诵可以改变语言的习气,心中的观想和对空性的修行,全部是对心的一种训练,所以通过强制地训练而改变,这是一种对于外境的改变,通过这样的改变而达到娴熟而准确的认知之后,那就能强制地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心念。但即便如此,还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因为这种强制,仅仅是入手的方法,要想达成解脱,就必须要知道它的表法:

观想一位本尊,这是有表示的。它不是实有的形象,如果你把它执着成实有的时候,就等于增加了一种新的习气。哪怕你观想的是文殊菩萨,当你观想,并且非常确信自己就是文殊菩萨的时候,你只要认为这个形象是实际存在的话,这都可能造成“我是文殊菩萨”的烦恼、执着和妄想,而这种妄想并非我们所说的本尊天慢(因为无实才叫天慢),也就是观想出来的是空性的、清晰而虚幻的,清晰,却不执着它。为什么呢?为了超越物质四大对我们障碍的缘故,我们要坚定地认知这一切显现都仅仅是空性中的影色而已。但是如果执着它的时候,空性的影色就会成为我们执着出来的实际存在,这不仅没有净化我们执着的习气和假相,反而增加了另外一种强有力的执着和造作,导致更加难以抵挡的业力!所以,只要是执着,观想任何事物都是有误区的。

任何佛像都有表法,比如像文殊菩萨,报身装饰表示福德圆满,也是智、悲、能圆满的标志,显现圆满报身相是佛陀究竟了福德资粮的表法,他显而无自性,就像镜中的影色。不执着地观想,是被智慧所摄持的,这是我们建立圆满智慧资粮的缘起。五佛冠,表示佛陀的五智,五种智慧对治的是五种烦恼,其实五智就是一个智慧,只不过用五种来表现五种方面而已。文殊菩萨手持青莲花,青莲花是文殊菩萨的一个标志,表示出离轮回的智慧;另外一只手拿着剑,剑是断除烦恼的锐利智慧。观想观音菩萨,四臂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摄的意思,水晶珠表示自性无垢,合掌中有摩尼宝,表示我们心中的觉悟才是真正的智慧精华。

修法的时候,了解了表示的内容,就不会有对外表的特殊执着。虽然我们观想得非常细微,乃至连每一个毛孔都要观想得清晰可见,但这样观想仅仅是一个缘起,这种缘起是能够净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执着,并且建立未来能够圆满成就佛陀美妙色身的缘起。

如果这样,建立在了解上的修行,都是定见的支分;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再做精进的修行,才能找到真正有益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自己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心停留在这件事上,不断地停留,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不要被实有的实执所扰乱,这就是行。而通常任何时候都要去忆念这个认知,保持警醒,就是所有修行的总纲。

对于如何了解昏沉,建立真实有益的修行,主要的就是以上的几点。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禅定的话,那么所有的功德都很难产生。禅定就像一根线,修行就像珠子,如果没有线绳把珠子串联在一起,就不叫数珠。所以线绳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是非常强有力的一种方法,如果不下点功夫在这件事情上,散乱地修行,终究不会有真正的结果。

当然,执着禅定也没有结果,印度很多大成就者的故事里,都说努力让自己修行禅定,甚至是修了十二年的禅定,依然没有导致觉悟,等他真正觉悟到自性智慧的时候,才真正地得到解脱。其实最终的觉悟是对心性的觉悟,而禅定是让自己的心达到那一个高度的方法,就像使用工具一样。

譬如,这本《从一到无限》的书上有几张分子的照片,是用显微镜放大两万六千一百倍,才能看得到。这说明什么?你想看到它,就要借助这种显微镜,没有这种倍数的显微镜,你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这说明工具的重要性,干什么就用什么工具。

我们现在要想让自己的心接近解脱的智慧,就必须让自己的心达到极其细微,让心能够听自己的使唤。如果你的心不听使唤、不自由,就像咱们困了、累了,甚至到了恨不得死过去的感觉,倒下去之后,“谁也别吵我,谁吵我我跟谁急!”但是你想一想,这都是说明了我们的不自由,也许别人对,也许别人错,但无关别人的事,这说明我们没有自由的心,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感觉到痛苦和无奈,被事情牵着走,或者是受到阻挠,这是不自由的标志。

这种不自由的标志,说明我们只明白了道理,却没有实行的方法,就是不具备这种工具。因此,在已经明了目的的修行当中,如何把握自心的方法是最极重要的。

当然,我现在不是说我们要专门修行禅定,有很多人就误会了:“哎呀,这禅定太重要了!一定得修行禅定啊!”最终的解脱不一定需要多强的定力,但是在修行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心为什么被环境所左右,自己的心为什么不自由?这肯定是因为执着带来的。因为执着,所以我们的心才会有这么多的变幻,现在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心,让它听自己的使唤,这是需要锻炼的。

佛经当中有为数众多的锻炼方法,据说八万四千法门有两万一千法门是专门说禅定的,我们无法面面俱到,但从简单的方法上,与其自己每天拿时间去打妄想,不如让自己坐下来尝试着去改变这一切。

如果我们每天尝试着坐一坐,能够观照自己的心,逐步地控制它,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修行的助道。虽然有人主张:“心即是佛,不假造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愉快的理论,但是,这完美得令人难以做到,会导致追随理想之后,最终一事无成的误区!

所以,我们要放下自己的伪装,诚实地面对现实情况,先从看似造作的方法入手,从而达到不假造作而自然涌现智慧的境地。

如果在一定情况下自己能把握自心的话,那么观想的状态就能把握精准,在修行的时候也就会有一定的把握,定力是会逐步增加的。

像咱们现在一天睡觉七、八个小时,睡得不算太多,若能睡十个小时更好,但如果你的定力逐步增长的时候,就会仅须六、七个小时,然后五、六个小时,后来三、四个小时,甚至有的人不睡觉,仅仅凭借一座禅定就能达到非常理想的休息。这种禅定比睡眠得来的效果要强得多。

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很累的时候,不是你睡多长时间能够恢复精神,有时候甚至是睡几天也缓解不过来,但是如果把握好,可能十五、六分钟就能睡好,这说明真正的睡眠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正好满足休息的状态。其实咱们睡觉就像对暗号一样,就像把两条电线对到一起,接对就通了,接不对就不行。我两天没睡觉了,但如果休息得当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恢复。这是一个方法问题。

现在所说的,是要学会如何静止。静止是类似于禅定的做法。其实我讲述过宝瓶气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人们都不能坚持,不能坚持说什么也白费,任何方法都得持之以恒才行。

所以现在早晨起来,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能偷懒。哪怕就是写个“一”字,你好好写,久而久之,你一定能练成功夫。但如果把书法家的字贴给你,告诉你每一个笔划怎么运用,但你没练,照样你写不出来。这是熟能生巧的事。既然不需要咱们发现什么奥秘,只有自己如何去纯熟它,这个事情就是非常简单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地去做它。

其实在《前行》里都已经说过,只是人们心不往这儿放,都放在繁琐的事情上面。所以有的时候修法看似很精进的样子,但其实不是修法,只是在念字。这样一来,字念了不少,但是法没有修。

真正的修法是要用心来修法,心是和法相应的工具,而让心灵真正地能够和法相合,是真正的虔诚、信心、出离心,再加上正知、正见,要这样地结合才能修行,如果不能这样做,咱们就达不到要求。

有的人修法修了一辈子,咒没少念,但心一点也没有调伏。有人修禅定修到一百岁,结果因为厌倦别人所说的建议或议论,心里烦恼,于是说:“别和我说话,我远离人烟!”为什么?听到别人的话产生厌烦,说明我们的心不自由,否则烦什么呢?正所谓:“但以无心对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禅定不是说懒得和人交往,而是让自己的心学会如何如如不动才是禅定。不被别人影响,反而使自己的心契入到自己所修行的法义当中,这是禅定的目的。就像显微镜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禅定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用我们现在烦恼的心体会不到的智慧境界,所以,没有禅定,我们是难以见到更加细微的智慧的,因为我们只停留在外表上。

心灵的什么状态是轮回?

心灵在表面的层次上,非自性的状态,就是轮回。

什么叫非自性状态呢?就是并非心性的本然,而是被创造、改变、扭曲、控制了,不得自由的这种状态,就是非本然的状态。

这就是轮回,就是我们现在的心。那么心在什么状态是解脱的,是涅盘的,不轮回的呢?很简单,是本然的状态,是超然的状态,是自由的状态,不受任何控制的状态,但它又完全能了达一切的状态,这就是智慧的状态。

本来的状态,就像水的状态一样,不要离开了水去找冰,也不要离开了冰去找水,它只是两种状态而已。有的人说我只看到了水,我想看到湿在哪里?水和湿是同体,湿是水性,除了水也没有湿了。有的人说我看到了火,但热是什么呢?火和热是同体,除了火也没有热了。我们现在的心和智慧也是同体的,除了心没有智能,离开了智能也没有心,但它们不是一个事,它是本质和外相的差别。

我们现在的心流于外相的执着,不是在本然上,是在外表粗大的层次上,因此要通过细致地修行,让心定下来,学会使自己的心不被带走。如果心不被带走,把心找回来,放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把它和法相结合,这样的时候,会让自己的心看到更加接近智能的层面,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修定是必要的一个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