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觉醒——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

 道德经学用 2016-08-17

生命是谁给予的?大多数人会回答,父母给了我生命。没错,但如果从深层次思考,这回答是不完整的,父母给了我们肉体的生命,那只是我们灵魂居住的房子,是生命的一部分,这部分是有限的,最多百年。而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无限的、是永恒的存在。

《道德经》第33章中说:死而不亡者寿。这里的死而不亡,是指身死而精神不死。是指自古及今的英雄们,虽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流芳百世,精神长存。正如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种热爱祖国、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慷慨激昂的忠诚!惊天地、泣鬼雄!文天祥虽然早已不在这个人世,但虽死犹存,他的这种气节、精神流传百世。又如和平年代的英雄雷锋,一生都在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出了生命的价值。雷锋精神是世代学习的榜样,死而不亡者寿。

生命到底是谁给予的?生命的有限部分是我们这一世灵魂居住的房子,您是否相信灵魂?如果不信,那么,说您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您同意吗?生命的无限部分是精神,生命的永恒是我们的灵魂!很多人对死亡感到恐惧,那是因为只知道生命的有限部分,不知道、或者是不信生命的永恒部分。《道德经》第42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给了我们永恒的生命,那就是灵魂,灵魂来到地球就是来修炼的,灵魂是一世一世的修行,直至修到最高等级。 我们每个生命,其实都是在一世一世地修行,或在地球,或在其他的星球。我们如果来地球,就是来体验生命的人生,是来学习爱、实践爱、传播爱的。因为爱是宇宙的真谛,是我们生命的真谛,传播爱是我们永远的使命!

生命是一个经历和感悟的过程,我们来地球不是来破坏的,不是为了创造而去破坏地球。人类对于地球,有两种态度,记得曾经有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对,我们是主人,我们就要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地球,可是地球现在被人类破坏得千蒼百孔,惨不忍睹,难道主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地球吗?如果是这样,那还是当客人吧!《道德经》第32章中说:万物将自宾。人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是宾客,有什么资格去破坏地球呢?所以,无论我们是主人还是客人,都没有资格去破坏地球,破坏这个地球上的生态之美,因为我们只是当下活在这个世界,我们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大道给予我们生命,带着自己创作的人生剧本,来到地球,找到了灵魂居住的房子,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姓名,这个姓名是我们此生身份的认同,它只是一个代号,是“我”,但只是“小我“,不是“真我”。小我是由一连串的元素组成:姓名、家人、工作、朋友等等,甚至还有金钱、荣誉和地位,于是我们的生命就围着这些,像陀螺般地忙碌旋转。如果有一天,这些被拿走时,我们还能知道自己是谁吗?一直有一个我们似乎熟悉,但却是陌生的,它是我们的精神胚胎,它始终和我们在一起,从不曾离开过,只是我们被小我、被头脑的模式摆布了那么久,我们以为小我的头脑思考模式就是我,其实那只是念头罢了,不是我。真正的我一直在我们的心灵,它是我们心灵的守护之神,它始终盼着有一天,您能打开心灵之门,找到它。可是有许多人,直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去打开过那扇心灵之门。很遗憾,因为开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

生命就是个过程,人生是带着剧本来走这个过程。人生也是一场戏,剧本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主角就是自己,所有的演员都是我们自己选的,他们分别扮演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伴侣和孩子、朋友或同事。当人生剧一开场,演员们都会陆续登场。剧本中所有的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登场,不管是我们喜欢或者是不喜欢的,他都是“对”的那个人,都是应该出现的,我们所做的,就是接纳,无条件、无评判地接纳。每个生命来地球,都是来体验,来经历,来“受”的,我们接触到的每个人都会带给自己感受,同样,我们也带给他们感受,这种感受只有通过互相修炼,即“受”才能获得,“受”是生命的功课。缺什么就修什么,就如《道德经》第18章中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等等。

生命是短暂的,如果这是一段旅程,那么旅程的起点是诞生,终点就是死亡。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但我们要了悟生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就如《道德经》第2章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其实是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美也不美,我们被小我蒙蔽,隔绝了自己的本源,忘了本性,忘了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来评判、批评、嫉妒、抱怨等等,而是来观察,来走过程的。

生命的感悟是爱,宇宙的真相是爱。每个生命来到地球,都是带着爱来的,当我们真正爱的时候,就建立了与整个宇宙的链接,就能达到天人合一,大道自然的状态。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李虹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