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听我的?

 苗芯地妈妈 2016-08-17
为什么不听我的--33


当孩子一岁后,进入了行走阶段了,孩子的目标就在于“发展自治”与“独立”。一直以来,都是被抱着,躺在床上,好多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很好奇,但又触碰不到。现在可以行走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抓拿,于是孩子们在试到这样子的甜头后,身体和心理的成熟后,开始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操作周围”,自我意识强大了起来。


于是,跟你对着干,比如“出门前,还指着桌子上的一堆东西。这个、那个的要拿,拿一个,不要,换一个, 又不要。拿了一个他要了;1分钟后立刻又改主意了,又来一遍”,这种情况大家都很熟悉吧,有时候,让我们大人太头疼了。


当孩子长到两岁,是叛逆的高峰期,这一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为“麻烦的两岁”,他总是跟你对着干,你说东,他走西。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子?分析孩子的心理,孩子是因为想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我是独立的,我是可以的,我可以(通于自己的主动,通过控制大人)来表现出自己的意志。我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活动。


面对这一个阶段怎么办?


第一,理解。

理解这一个时期孩子的生长特点,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这需要父母的自我学习。(我们会陆续开展这类的课题)

第二,在不破坏原则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探索

家里乱了,衣服脏了,东西被挪动了,物品坏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东西,为孩子的心智发展提供了动力,是孩子发展的进步石,是不是比买起高价玩具,上高价早教班来得更好呢?

而且,如果家长能明白孩子,理解孩子,不强制压抑孩子,那么孩子的这些跟你做对的行为,会退去得越快,跟你作对的时间越短。如果是处于不理解的孩子,那么,像发脾气啊,跑来跳去,哭喊等行为,会更频繁地发生。


第三,宽容与耐心

我们要知道,孩子对独立的需要和合作能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冲突。有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说“不”的时候,,意思可能是“要”,说“不”是这个时期孩子的共性。我们要宽容地去对待孩子的变故,一下子要拿杯子,一下子我可能要拿小刷子,过一会儿我想要小球了。

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这一个阶段吧。宽容地去对待孩子随时可能改变的想法。


第四,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如果你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比如洗手。就给孩子这样子去选择:你是想要妈妈帮你一起洗手呢?还是爸爸和你一起去洗手/你是想要妈妈帮你洗,还是自己洗?

这样子的预先提问选择,是让孩子知道了,哦,接下来,我要是去洗手了,我还可以自己选择,怎么洗手。

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能够对将要发生的事有所控制。


第五,叛逆的重要意义

叛逆的重要意义在于,孩子能有充分的机会去发展生理需求,如果一个家长对孩子是尊重和宽容的,那么孩子就会建立起高自尊,相反,如果是不被接纳的孩子,那么,他们以后会变成不成熟和依赖,不相信自己,没有自治与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