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

 淼淼孟娜 2016-08-17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架“14bis”飞机飞行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上空,巴西人以此举纪念他们所认可的“飞机之父”桑托斯·杜蒙特。实际上,飞机的发明人除了莱特兄弟和杜蒙特,还有一种说法是德国人怀特海德。据美国《布里奇波特先驱报》1901818日报道,1901814日,怀特海德驾驶自己制造的“秃鹰21号”成功飞上了天空

不论是莱特兄弟、杜蒙特,还是怀特海德,他们都值得人们铭记。他们,实现了人类最初那个关于“飞翔”的梦想。今晚,重温他们故事,然后,再为你最初的梦想装上一双翅膀。

△“アドリア海の青い空”(亚德里亚海的蓝色天空)+“冒険飞行家の时代”(冒险飞行家的时代




像鸟儿一样,

飞到云端里去。

凌空去看个明白,

这才是做人的趣味。


《想飞》(节选)

徐志摩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是人
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

哪个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么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

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



人类
初发明用石器的时候,已经想长翅膀。想飞。原人洞壁上画的四不像,它的背上掮着翅膀;拿着弓箭赶野兽的,他那肩背上也给安了翅膀。小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注:Icarus,今译伊卡洛斯,希腊神话中能工巧匠代达罗斯Daedalus的儿子。他们父子用蜂蜡粘贴羽毛做成双翼,腾空飞行。由于伊卡洛斯飞得太高,蜂蜡被太阳晒化,坠海而死。)是人类飞行史上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


安琪儿(那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那也有沿革——你看西洋画上的表现。最初像是一对小精致的令旗,蝴蝶似的粘在安琪儿们的背上,像真的,不灵动的。渐渐的翅膀长大了,地位安准了,毛羽丰满了。画图上的天使们长上了真的可能的翅膀。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挨开拉斯那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

千百年来,

人类一直在努力。


早期实践:装上“翅膀”,模仿鸟儿的滑行与扑翼。


公元前850年,英国人布拉德双臂绑上“鸟的翅膀”从神殿上跃下,试图飞越伦敦,可惜坠地身亡。这或许是先人为实现飞行梦进行的最早实践。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分别有英国人、意大利人、土耳其人、中国人试图用人造翅膀实现飞翔的梦想,然而均以受伤或死亡告终。

1505年,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科学家达·芬奇在多年研究鸟类的飞行后,写出了《论鸟的飞行》一文。他通过平滑表面在气流中的倾斜吹风实验,确定了什么是流线型,首次认识到翼的上下表面压力差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这成为飞机制造的基础理论。作为伟大的航空先驱,他先后绘制过200余幅有关飞行器设计的草图。


17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尝试模仿鸟类的扑翼动作(而非昔日的固定鸟翼式滑翔),认为扑动翅膀也许更容易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1678年,法国一位聪明的锁匠贝尼埃在萨布莱进行了“体力扑翼机”试飞。他肩扛双杆,杆的两端铰接有长方形片状物,片状物下挥时张开,上举时收拢。

1737年,瑞士人伯努利提出了流线速度与压力关系的流线运动方程,即著名的“伯努利定律”。虽然它后来成为航空大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当时的学者并未找到利用它实现飞行的捷径。



探索前进: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离梦想越来越近。


1842年9月29日,英国航空先驱威廉·萨姆爱尔·亨森设计出名为“空中蒸汽货船”的飞机。这架飞机已拥有当今飞机的主要部件。

1853年8月,80岁高龄的世界航空理论先驱、英国科学家乔治·凯利造出了一架可载人的滑翔机。他让马车夫在战战兢兢、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坐着它飘过了一个小峡谷,这是成年人最早乘滑翔机进行的自由飞行。由于凯利在历史上首次否定了先人认为只有扑翼才可飞行、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永远无法飞上天等错误观点,后人评论说,他的名字“完全值得用金字镌刻在航空史的首页”。



1866年,英国早期航空理论家维纳姆在演讲中表示,飞行成功之全部秘密在于“托举面”(即机翼)要具有正确的凸面形。1871年,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座(开路式)小型风洞。风洞的出现,使飞机的气动设计与计算有了科学的实验工具。

1897年10月14日,法国电话工程师阿代尔制造的双螺旋桨蝙蝠状飞机,于巴黎郊外的跑马场上在300米距离内数次“跃离地面”,进行了断断续续的飘飞。因为这不属于“水平持续”飞行,所以他与发明人类第一架飞机的殊荣失之交臂。


1891—189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李林达尔进行了2000次以上的滑翔机飞行试验。1896年他在一次飞行试验中失事牺牲。但他进行的大量飞行实践和研究为后来的飞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莱特兄弟从他的经验中获得许多教益。

1896年,美国飞行先驱兰利制造了一个带动力的飞机模型。该模型飞到了150米的高度,飞行留空时间达到了近3个小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器实现了稳定持续的飞行。1903年10月7日和12月8日,兰利研制的“空中旅行者”号飞机两次从华盛顿市郊波托马克河上一游船顶棚发射架上进行不载人弹射试飞。不幸的是,飞机均因与发射架发生碰撞而坠入河中。连续的失败使兰利失去了斗志,他最终选择放弃,结束了自己13年的飞机研究工作。为了纪念他,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兰利研究中心,以他的姓氏命名。


直到进入20世纪,

他们,

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

他们,是教科书中的“飞机之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威尔伯·莱特、奥维尔·莱特兄弟两人相继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他们几乎在懂事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拆拆弄弄,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零用钱都花在买工具、材料上。

1878年的圣诞节,莱特兄弟的爸爸给他们带回了一个“蝴蝶”玩具,能够借助橡皮筋的力量飞走。他们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小小的飞天梦。

1896年,德国航空先驱奥托·李林达尔在一次滑翔飞行中不幸遇难。闻此消息,莱特兄弟决心要实现动力飞行的梦想。他们停掉正在经营的修车行,满怀激情地投入了对动力飞行的钻研。

莱特兄弟不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飞行物——鸟类学习。他们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连几个小时仔细观察鹰在空中的飞行,研究和思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机理。


△莱特兄弟研制的“飞行者一号”

莱特兄弟的飞行器试制最初选择的是滑翔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威尔伯·莱特产生了“翼尖翘曲”操纵方式的想法,即采用翘曲机翼的方法保持飞行器平衡。1900—1903年,莱特兄弟先后制造了3架滑翔机并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飞行。同时开展机翼翼型实验,不断修正了李林达尔的一些错误的飞行数据。最终,他们的第三号滑翔机在试验中取得极大成功——他们已经能够长时间进行有效控制的滑翔飞行。

1903年,在第三号滑翔机基础上,莱特兄弟创造性地增加了飞机动力和平衡操控,研制了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飞行者一号”。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吉蒂霍克海滩上驾驶这他们的“飞行者一号”开始了试验。为了能够率先登机试飞,兄弟俩决定以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登机,结果弟弟奥维尔赢了。奥维尔进行第一次试飞, “飞行者一号”成功升空,但第一次飞行留空时间很短,只有12秒,飞行了约31米。接着,他们又轮换着进行了3次飞行。在当天的最后一次飞行中,哥哥威尔伯在30千米的风速下,用59秒飞了260米。这次飞行为人类征服天空揭开了新的一页。


奥维尔驾驶“飞行者一号”试飞





桑托斯·杜蒙特

他是巴西人心目中的“飞机之父”。

桑托斯·杜蒙特1873年7月20日出生于巴西马讷吉内斯州卡班古村,尽管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咖啡种植主,但杜蒙特对于机械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1891年,父亲将18岁的他带到巴黎上大学,他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研究气囊飞艇和制造摩托飞艇上。

1898年,杜蒙特制造的第一个名叫“巴西”的气囊飞艇成功地升到了巴黎上空,引起轰动。然而,他的最终梦想是让“比空气重”的飞机也能飞起来。在钻研数年后,杜蒙特终于设计出了一种他取名为“14bis”的飞机。

1906年10月23日下午,在数千名巴黎人的目睹下,“14bis”升到3米空中,足足飞了60米。1906年11月12日,“14bis”又在6米高度飞行了220米,打破了当时所有飞行器的世界纪录。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14bis”

巴西人认为,杜蒙特的“14bis”才能算是人类“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的诞生。因为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莱特兄弟的飞机更早起飞,但是从含金量上来说,杜蒙特的飞机显然更高一点,“我们认为杜蒙特所制作的飞机是不通过任何辅助工具起飞的,这一点莱特兄弟并没有做到,莱特兄弟使用了斜坡作为滑行的动力而使飞机起飞的。”

然而,莱特兄弟及时申请了美国的专利,并成立了自己的飞机制造公司、接受美国陆军部的第一批订货,让杜蒙特十分郁闷。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希望飞机可以成为普通市民出行更方便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成为战争的武器。

1910年,在一次撞车事故中杜蒙特受到重伤,他再也没心思研究飞机了。 1916年,杜蒙特离开巴黎回到巴西。当时巴西人压根不知道他的惊世成就,而邻居也只把他当作一个有钱的病人。1932年,杜蒙特难耐寂寞和病痛的双重折磨,焚毁了所有有关飞机研究的手稿、信件、图片和资料,上吊自杀。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杜蒙特”和“14bis”





古斯塔夫·怀特海德


2013年3月,航空界权威期刊《简氏世界飞机》刊登了一篇文章,表示古斯塔夫·怀特海德才是真正的首名飞行员。

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是德国人,19世纪末从德国巴伐利亚搬至美国康涅狄格州,改名为古斯塔夫·怀特海德。

根据澳大利亚航空专家约翰·布朗提交的证据,美国《布里奇波特先驱报》1901年8月18日报道,1901年8月14日,怀特海德驾驶“秃鹰21号”在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郊外旷野中做了两次示范飞行。撰写这篇报道的记者亲眼目睹,第二次飞行时,飞行器转了两圈后安全着陆,飞行距离达到2.4公里,高度超过15米。但是,记者当时拍摄的照片太过于模糊。还有报道说,怀特黑德后来又推出“秃鹰22号”飞行器,并于1902年1月22日进行示范飞行,17人见证。


《简氏世界飞机》杂志猜测称,怀特海德和他发明的“人类首架飞机”之所以被忽略和遗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缺乏商业头脑,没有及时为他的发明进行宣传和推广。此外,怀特海德接连找了几个投资人都不成功,导致他发明的飞机没有真正用于商业目的,所以才在两年后被莱特兄弟后来居上,夺走了“飞机之父”的称号。

不过,尽管怀特海德可能是真正的“飞机之父”和“世界飞行第一人”,但他发明的鸟翼状飞机机翼并不适用于现代喷气式飞机。而莱特兄弟设计的飞机模型却堪称是现代喷气式飞机的“始祖”,他们首创了让固定翼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固定翼航空器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