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圣地——羊头山

 mnhj6970 2016-08-17

学习中医,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中医,当然这就要说到中医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可谓尽人皆知。然而,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神农这个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尝百草?他怎么可能一天之内就遇上七十种毒呢?一直以来令人扑朔迷离,似乎是个古老的传说。

近年经由研究者米东明、程原生考证发现,一种说法是原来神农确有其人,他就是“炎帝神农氏”。他是距今五千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炎帝神农氏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这个氏族最初的八代人历经五百年居住在古称上党、今为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高平市神农镇(现已改为团池乡)的羊头山,后代把这个家族都叫“炎帝神农氏”。在羊头山有炎帝陵和神农庙、神农城、神农井等遗址,祭祀他的庙宇多称为五谷庙或是神农庙。

那为什么除了高平有五谷庙、炎帝陵而外,全国各地如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厦门等地皆有五谷庙、神农庙,马来西亚也有五谷庙,台湾竟有一百多座神农庙或五谷庙,有的省甚至也有炎帝陵呢?这种说法认为,原来在远古时代,由于气候、环境、部落战争等原因,神农氏族的后裔离开羊头山,逐渐外迁(主要是南迁),迁至何处,即建祠庙、陵墓于何处,人们仍称这个氏族为炎帝神农氏,但神农氏这个氏族最初的八代却是居住在羊头山。

为什么祭祀神农的庙多称五谷庙呢?是因为炎帝神农氏通过发明种五谷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危机,同时还为解决疾病问题而尝百草,他们都被后世统称为神农氏。至今保存在羊头山下的“炎帝陵”正殿内居中端坐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始祖,左手持嘉禾(即谷穗)、右手持耒耜(原始农具)。东脚殿是太子殿,居中是大太子,是炎帝神农氏的农官,手持嘉禾;左边是二太子,也手持嘉禾,都是子承父志,从事农耕技术;右边是三太子,塑像手中却没有嘉禾,而是神农尝百草形成的《方书》,也说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五谷和中药,是几代人来完成的,所以从其始祖及后代皆被百姓供奉,统称为炎帝神农氏,说明后人所供奉祭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代人的一个领袖家族,这在中国古代祭祀里是独一无二的。

炎帝神农庙还有与众不同之处,即所有古代庙里所供奉的塑像个个都是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唯有神农氏的塑像或呲牙裂嘴,或成黑脸,且神农始祖名为魁傀,第二代帝名为临魁,名字里都有个鬼字,而神农氏的塑像丑怪异于常人,这是为什么呢?乡民张文秀根据世代传说将其解释为,由于三位太子都参与了替父尝百草,都长期接触各种含有毒性、味道苦涩并难以下咽的草药,因此服食之际多会面部表情痛苦,久之则畸形。而最大问题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解决治病问题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所以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这种大概的说法,是形容神农氏族尝百草遇毒之多,并不是说一个神农一天就遇到了七十种毒。现在我们学中医,打开《神农本草经》就知道,哪些中药是“无毒”,遵循而用,几无中毒事件发生。可是炎帝神农氏并不知道呀,他必须自己亲口尝试,以便供患病的人应用。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早年曾反对中医,但后来反思是自己的“私怨”而亲自研究中医,他否认了“神农尝百草”是唯心主义的论调,他认为古人对中药性能的认识“……先前一定经过许多苦楚的经验,见过许多可怜的牺牲。本草家提起笔来,写道:砒霜,大毒。字不过四个,但他却确切知道了这东西曾经毒死过若干性命的了.”(《伪自由书---推背图》)

而这第一个被毒死的,不是别人,正是炎帝神农氏自己。“经过许多苦楚经验”的是炎帝神农四太子,他因替父尝草中毒而寿命不长,未能继承帝位。我们现在虽然无法知道炎帝神农经过几代、尝了多少有毒的百草,但却知道炎帝神农氏亲尝“百足虫”。这种百足虫身上两边长满细腿脚,遍体是黑黄相间的条纹,爬行起来百条足齐动呈波浪形,犹如众人划桨。虽然学名为百足虫,其实其足不止百条,日本称其为“千足虫”,国际资料记载有750条足的。《神农本草经》下品的有毒药中称其为“马陆”。《本草纲目》“马陆”词条言“马陆系神农药,此虫足甚多,寸寸断断,以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人自毒,服一枚便死也。”百足虫又有“断肠草”之名(中医将入药的虫类统以“本草”称之)炎帝神农氏尝了这种虫子,伤了肠胃而死的。

高平有一位名叫秦华的小学教师,他曾以对数学上勾股弦定理提出不同学术观点而闻名,并且被邀请参加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同时又是一个中医爱好者,为了证明百足虫是否像古代医书和百姓传说中的毒性,下定决心,将6条百足虫焙干研末一次吃下,结果中毒昏迷送医院抢救了6个多小时才回过气来,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证明了神农尝百足虫而死的可信度,实在令人钦佩!

这种发现认为,炎帝的陵墓就在羊头山附近的换马村东南二里的地方。这是因为他尝百草时不幸中毒,因病痛不能骑马,于是换成人抬的“轿”,换马的地方因而得名“换马村”。当炎帝神农被抬到一个小村时,病情加重,已呼叫不应,那个村便得名“不应村”,演变成现在的“北营村”。炎帝神农“驾崩”后,在一个小村“装殓棺里”,演变成现在的“庄里村”。炎帝神农棺木停放在一处平地,这块平地就得名“卧龙湾”。马通人性,炎帝神农逝后人们还能看到这匹马奔驰嘶鸣在换马村东南的山岭上,所以留下了今天的地名“跑马岭”……所有这些史实都在《高平地名表》上一一记载,足见百姓世世代代不忘炎帝神农的感恩心情。

炎帝神农氏是远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这是一个领袖家族,为了人类的生存在发明五谷的同时,又为解决疾病问题亲自尝百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唯独我们中国有中医?不是他们那里没有百草,是他们没有尝百草的神农!中国老百姓有句话:“知道是个宝,不知道是个草”。所以几千年来他们那里的百草还是草,而我们中华大地上的百草早已成了治病救人的中药这个“宝”了。为了把“草”变成“宝”,炎帝神农氏的最初八代人代代生活居住在羊头山,坚持不懈地到各处尝百草,付出了人们难以想像的艰辛、痛苦乃至生命的代价,这是怎样忘我的奉献精神!这是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按照上述研究,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特别是作为一名中医,——无论是中国的中医还是全世界的中医乃至爱好中医的人们,都不能忘记中医的发明人——炎帝神农氏!都不能不知道山西高平的羊头山,因为伟大的中国中医药学就起源于羊头山,羊头山就是中医的圣地!

(作者:郭博信,著名中医,1943年生人。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1970年受老中医李松如启蒙而入医门。曾拜三晋名医梁秀清、黄杰熙、李可为师,为当今享誉医林李可老师的大弟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