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服装云教育(ID:fuzhuangjiaoyu) 裤子是在人的臀部和脚踝之间,覆盖臀部和腿部的服装,它可以是合体的、宽松的、曲线形的、直筒型的、嗽叭型的或锥型的,如裤子长度变化图所示,裤子的长度和名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裤子是女性服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各种场合有不同的款式和穿着方式----上街装、运动装、家居装、晚装等。 在裤子的造型中,通过运用如打裥、荷叶边、裆布、嗽叭型和育克等结构设计,能够完成具有吸引力的款式、口袋、珠绣、刺绣和帖花等表面细部也可增添到裤子的设计中.在裤子的设计中,面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裤子的面料可以从透明薄织物到厚重型织物、各种纤维的机织物和针织物之间的选择.在这一单元里要讨论许多流行的式样及其变化,它们将从裤原型样板发展而来. 一、裤母型的建立 规格:身高(号)=160cm 裤长L=62cm 臀围H=100cm 前片制图步骤: 1.作裤长62cm,确定上平线、侧缝线、裤长线。 2.确定直裆深,由上平线量下0.1号+0.1H-y(女:1,男: 2)=0.1x160+0.1x100-1=25cm画水平线,此为精确法,简易法为H/4 =100/4 =25cm。 3.确定臀围线,取直裆深的1/3画水平线。 4.臀围大为H/4 或H/4-1cm=24cm。 5.确定前笼门大=(0.5/10)H =5cm ,画出前下裆缝线和前裆弧线。 6.挺缝线为笼门大至侧缝的1/2。 后片制图步骤: 1.各水平线同前片。 2.确定臀围大为H/4或H/4+1cm =26cm。 3.后裆缝斜15:2。 4.确定后笼门大=H/10 =100/10 =10cm ,画出后下裆缝线和后裆弧线。 5.确定后挺缝线。 二、裤母型引起的变化 母型变化是指母型轮廓中存在的斜度或弯曲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邻近轮廓线形状的改变,并带有一定的规律性。 裤母型变化涉及到侧缝线和裆弧线变化引起的变化。 1、侧缝线变化引起的变化 侧缝变化分为内斜变化、外斜变化和垂直状态三种,垂直状态下前后片侧缝线成垂直,即裤母型不变,前后笼门按裤母型,属于灯笼裤、直筒裤一类。 若侧缝线作内斜变化,则邻近的下裆缝线裆弧线及脚口线应做相应改变,变态规律如图所示.前后侧缝线以o为转动点,作接近挺缝线的变化△,则前笼门相应减小△,后笼门增加△/2,属于西裤类。 若侧缝发生外斜变化,则邻近的腰口线、脚口线、下裆缝线及前、后缝线都应作相应改变,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前后片侧缝以o为转动点,作离开挺缝线的变化△(前后片△相等),则后笼门都要增大2△.属于裙裤类。 2、笼门宽向直裆深的变化 裆弧线变化主要是指其弯势大小的变化,一定的裆弧线弯势将对应一定的邻近轮廓线.在裤母型中,若裆弧线弯势变小,将引起下裆缝线、脚口线的改变。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以O为转动点,作裆弧线的变化。 裆弧线弯势越小,则下裆缝线的直线部位就越短,从而决定裤长越短,脚口线越凹斜。要使既保证原裤长不变,又能减小裆弧线弯势,唯一的办法是将下裆缝线画成内弧形,其弯势变化同裆弧线弯势变化相反,同时臀围也相应增大。 转化增加了裤子的活动范围,适合运动裤和内裤.转化后裤子的合体性减弱,会有较多的皱纹,不适合外穿的西裤。 三、裤子变化应用实例 (一)内斜变化实例(男西裤) 规格:身高(号)=160cm 裤长L=106cm 臀围H=103cm 腰围W=76cm 脚口=23cm 中裆=25cm 前片制图步骤: 1.作裤长线=规格裤长-腰宽4cm=102cm .确定上平线、侧缝线、裤长线。 2.确定直裆深=0.1号+0.1H-2cm =25.3cm作水平线。 3.确定臀围线,为直裆深至上平线的1/3。 4.作H/4 =103/4 =25.75cm为前片臀围大。 5.三个劈势各1cm,分别为前门襟劈势1cm,侧缝劈势1cm,直裆劈势1cm。 6.确定前笼门大为(0.5/10)H-1cm=4.15cm。 7.前挺缝线,于笼门大至直裆劈势的1/2。 8.确定中裆线,于脚口至臀围线的1/2处上3cm。 9.前脚口大=规格-2=23-2 =21cm ,前中裆大=规格-2= 25-2=23cm。 10.画前斜插袋,斜度为3~4cm。 11.求前片褶量=H/4-2-W/4 =4.75cm。 后片制图步骤: 1.各水平线同前片,确定后侧缝线。 2.后臀围大为H/4 =25.75cm。 3.后裆缝斜为15:y =15:3 (y取值范围在0~4左右,选用方法:按款式收省打褶类15:2.5~4,不收省不打褶装松紧类15:0~2 ;按体型凸臀取大,平臀取小) 4.确定后笼门大为H/10 =103/10=10.3cm。 5.后挺缝线,于后侧缝线至后笼门大的1/2。 6.后脚口大=规格+2=23+2=25cm ,后中裆大=规格+2=27cm。 7.后笼门增大△/2,低落0.7cm称为落裆,后笼门落裆是后片下裆缝的斜度引起的落裆,为了减小落裆,必须减小后裆缝斜度,减小后裆缝斜度的方法是,前片脚口减小,后片脚口增大.灯笼裤、直筒裤、裙裤不要落裆。 8.后片腰口大为W/4 +省量4cm=76/4+4=23cm。 9.定后插袋位和省位。 关于笼门大及分配: 1.笼门总量为(1.5/10)H 2.前后分配: (0.5/10)H +H/10(适用西裤)(0.6/10)H +(0.5/10)H (适用西裤、内裤、运动裤)(0.7/10)H +(0.8/10)H (只适合内裤和运动裤)(0.75/10)H +(0.75/10)H (只适合内裤和运动裤) (二)、外斜变化实例(裙裤) 规格:身高(号)=164cm 裤长L=65cm 腰围W=68cm 臀围H=100cm 由于裤侧缝线作外斜变化,故应建立前裆宽为(0.7/10)H 和后裆宽为(0.8/10)H 的裤母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变化。 直裆深=0.1号+0.1H-1cm (三)、裆弧线变化实例(睡裤) 规格:身高(号)=164cm 裤长=88cm 臀围H=103cm 脚口=22cm 由于裤侧缝线处连通,不存在向里倾斜,故应建立前裆宽(0.6/10)H和后裆宽(0.9/10)H的裤母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变化。 女三角裤 规格:身高(号)=162cm 裤子L=12cm 臀围H=90cm 裆宽的分配为:前裆宽(0.7/10)H 后裆宽(0.8/10)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