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训,男,1964年2月出生,湖北当阳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书法美术协会会长、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获 “杨守敬杯”国际书法大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电力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等。在我看来,德训兄在骨子里一直秉承着中国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为艺理念,不单单为书法而书法,而是在工作之余,潜心翰墨,以书法为载体,记录他所经历的时代,寄托他的理想和追求。德训兄以书法为“余事”,但其水平确是专业,多次参加国展,并获奖。其书法以行书、隶书为主,取法二王、米芾、王铎和《张迁碑》等,也吸取了其兄德聪先生的一些营养,优游从容,雅俗共赏,章法和谐,结字典雅,用笔更见果敢爽朗,一如其为人。其书作没有鼓弩为力的夸张变形、粗俗丑陋的所谓创新,在对经典的潜心把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语言,较好地做到了沉稳与飘逸、雄强与秀美的结合。德训兄坚持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他关注当代书法创作的走向,更在乎传统经典的意蕴。他注重作品式样的丰富,但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他用朴素的线条语言表达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德训兄一直在拓展思路,力图使自己的风格多样化。行书劲挺险峻如米字是他固有的特色,近年来,增加了圆润敦厚的笔意,以表现他的性情。隶书取法当代,熔铸汉隶,逐渐形成个人面貌。德训先生书法以行草为代表,旁涉诸体。其行书随便适宜,张弛有度,绵延连贯,洒脱不拘。既得欧阳询书法之险绝峻峭,又蕴米芾、王铎行书的酣畅淋漓,沉着痛快。线条,爽健硬挺,妍中见质;运笔,中锋直落,温润圆浑。细察之,又见丰富的笔法技巧及精微变化,于遒劲凝练之中见流畅,于沧桑老辣之中见意趣。章法,通篇气势恢弘,连断呼应都表现得恰到好处,行气畅达飘逸,势不可遏,表现出撼人心魄的雄浑力量。其隶书则古拙野逸,崇尚萧散,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匠心独具。先生将各种字形烂熟于心,信手挥来,化于无迹,整体极为自然流畅,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节奏感的自家面目。先生的书法一如其人,风流潇洒,逸气纵横。其用笔不作过多的提按盘绕,线条干净洗练,以气御笔,自有一种风流倜傥的韵度;结字精美,入古出新,源于二王、米芾,又有自己的形式语言,可谓字字珠玑、耐人品味。刘熙载云: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于德训先生的书法我最喜爱他的行草。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古训,德训先生在创作的文本方面尤其用心。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诗词格言,特别是多有自撰的诗联文赋,当然,也还有相当数量的古代文化经典名篇佳作,每有会心,都汇入腕底,从笔墨间汩汩涌出鲜活的浪花、书卷气满溢,这正应了他“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艺术追求。德训先生的书法,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可谓一以贯之。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少有生拙、乖戾、偏执的因素,更多地表现娴雅、和顺、均净的审美特征,线条平实,结构匀称,章法清朗,趋向蕴藉典雅的风尚。在创作中,德训先生向来喜欢写与三峡有关的文辞内容,自觉诠释、推广三峡企业文化,且有不少诗词联句是他自己所撰,殊为难得。在我看来,他对三峡的这种偏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而言,三峡工程无疑是当代中国人改造自然的大手笔,写三峡,品三峡,为他的作品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他作为一名三峡人,字里行间迸发出浓浓的三峡情结,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

行书斗方 
行草条幅 青青园中葵,朝露带(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衣(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隶书条幅 
隶书条幅 
行草条幅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行草条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行书横幅 摄天地明和之气,入指腕间,方能与造化相通,而尽万物之变态。然非穷(落“极”)古今,一步步脚踏实地,积习久之,至于纵横变化,无适不当,必不能地负海涵,独扛百斛。故知千里者,跬步之积;万仞者,尺寸之移。 
隶书条幅 
行书条幅 
行草条幅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山城依曲渚,古渡无(入)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