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美360行职业群 --我们是怎样的一个群?

 尊重2016 2016-08-18

| 引言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里,当“男女都一样”的口号深入人心之后,“嫁错郎”已没那么可怕,而“入错行”弄不好会造成终身遗憾;相反,如果“入对行”了,不管高矮胖瘦、年长年幼、职位高低、薪水多少,职业不仅给他们带来基本的安全感和生活保障,而且是一生无悔的成就感。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选择一个专业,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20157月中旬左右,在“东岸大学群”的群主和群友鼓励下,本人发起了“东岸360行职业群”,目的是讨论大学专业选择,未来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和发展等问题。开通之后,1小时入群人数达200多人;一夜之间,500人的大群爆满,可见大家对专业和职业的兴趣都非常高。


| 群内调查

为了办好这个群,我们首先要了解群友的分布和兴趣。于是,在群值班室朋友的努力下(尤其是统计专业的杨女士,以最快的速度设计了问卷),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尽可能科学地了解本群的情况和需求,以便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非常感谢所有的问卷填写者,感谢大家对本群的关心和爱护。


本次文卷调查一共发给了399位群友,完全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均无法追及任何个人隐私。因为防火墙的缘故,海外的群友填写的绝大多数是Google调查表;中国大陆的朋友,多是通过国内的一个调查网站进行。两个调查问卷的问题除个别问题外,完全一致。经过值班室的努力,两个问卷合并之后共有有效问卷240份,其中国大陆之外的200份,中国大陆40份,回收率约为45%左右。大家在解读这个报告的时候,特别提醒注意,报告只是部分地反映了本群的情况。


| 调查结果

  • 性别、地点分布:从回收到的问卷来看,本群是“阴盛阳衰”啊,将近80%的回复群友是女性,足见现在女性顶起的天,已经不是“半边”了,而是“多半边”了。群里的男同志们,加油啊!就居住地来说,我们的群友以北美为主,占到总人数的近90%,中国占10%左右。在北美这片土地上,近半数来自美东,1/5的群友住在西岸。就居住城市来说,略过半数的群友住在大都市区,其余在中小城市。鉴此,本群在运行运行2周之后,决定改名“北美360行职业群”,以便更好地反映其地域特征。


  • 教育、收入情况:按图1所示,群友的教育背景、程度、收入等非常高端。

-- 专业多样化。群友的专业分布广泛,有中文、会计、化学、商科、工程、物理、材料、生物、数学、建筑、医药、物理、社科、人文等等,应有尽有。


-- 教育程度高。75%的群友拥有海外学位,近80%的群友是硕士或博士。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把没有回复的群友也算上去,估计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会更高。


-- 职业成功度高。近80%的群友在公司任职,其中一半以上都有高级职称,或者是公司高管。货真价实的“大拿”。绝大多数(85%)群友表示,工作偏重于技术,或者技术和管理各占一半。

年收入高。约55%的群友表示,年薪资在10万美元以上;有10%的群友,年入25万美元以上。从性别上看,女性近50%的女性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相比之下,男性大致为30%。高收入(15万以上)的比例男性近50%,女性不到10%。(性别差异还是很明显啊)大家再加把油,争取明年收入多加一个0

可以说,北美360行职业群集合了各行各业的人士,学历高、能人多、背景好,按群友的话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牛群“。


图1:群友学位分布图


我们想了解大学本科的专业、现在从事的职业和收入的相关性。我们发现几个很有趣的现象:


  • 本科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图2显示,只有49%的群友报告说,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本科学习的大致相合。超过一半的群友(51%)报告说他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本科所学的专业基本不合(或者相合不多)。那本科教育究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大学本科专业类型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图3数据表明,在医商、工科、何理科三个门类,现在从事的职业与大学本科专业“相合”或“大致相合”,远高于“基本不合”;而在社科人文领域,情况刚好相反。社科人文毕业生现在从事的职业,绝大多数和与大学本科的专业是“基本不合”。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选择“理工商”等比较刚性的专业,在今后的择业和职业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一而终”;而读社科人文学生,因其专业内容比较软性,适应面广,其择业、职业比较多面,有点“朝三暮四”的味道。

    图2:本科专业和现在职业总体吻合度



图3:细分本科专业和现在职业吻合度



  • 学历和收入的关系。学历高,收入就一定高吗?从收到的数据看,又对,又不对。学历和收入呈现出很有意思的现象。图4显示,首先,25%的学士年薪不到5万美元,而这一比例在硕士中只有5%,博士中约3%多一点。其次,43%的学士报告说收入在5-10万美元的范围,这一比例在硕士和博士中间大约都是30%多一点。第三,在10-15万收入的范围,硕士生一支独秀,达35%;相比之下,学士能拿到这个收入的比例才22%左右,博士才15%上下。第四、在15-25万这个范围,博士(15%)略高于硕士(14%),远高于学士(7%)。第五、在25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里,博士(22%)远高于硕士(9%)和学士(0!)。


    从这个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学士学位收入基本处于中低端;硕士比较靠中;博士收入比较两极化,即既有相当比例的中低端的收入群体,也有很多高收入者或许与博士专业有关?)读博士,还是止步于硕士?你自己考虑吧。

图4:最高学历和现在收入关系



  • 本科专业和薪资的关系。图5数据显示,本科所学专业和现在的薪资发布,差别比较大。目前薪资低于5万的,其本科相应的专业发布是医商法(21%)、工程专业(11%),理科(2%),社科人文(23%);在5-10万这个档次中,医商法(29%)、工程专业(28%),理科(34%),社科人文(45%);在10万以上档次例,医商法(50%)、工程专业(61%),理科(64%),社科人文(32%)。


    从这些数据似乎可以得出,本科理科专业收入前景最好,其次为工科、医商法,社科人文的收入前景相对黯淡。


图5:本科学历和现在收入关系



  • 如果可以重来你会选择读什么专业?这不是一个必答问题。在130个回复中,约1/5回复想经商16%向往做白衣天使14%的想读文史哲,多于计算机的13%。群里有很多的IT/女,下辈子都不太像想从事计算机行业了(?)。有意思的是,建筑学专业人士回复,下辈子还想从事建筑。看来是爱上这一行了,向他们致敬。


| 微信群话题建议

对于本微群今后讨论的话题,大家兴趣很广,群友要求还真符合咱们主题:360行。关心的话题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分享,工作市场、薪资、入职要求等(Job market, salary, requiredskill set),在美国大学申请及专业选择等,工科和商科的高端发展,职业发展(how to develop career),从军,情商、智商培养等(How to cultivate EQ, FQ, and IQ),帮助孩子规划职业前景,甚至畅开胸怀,拥抱生活等。当然,排前五名感兴趣的话题是:商科、医学、计算机、法学、和啥都好。绝大多数(80%)的群友想更进一步了解综合性大学,次之文理学院和专业学院。


| 群核心价值和发展方向

人生就是选择,我们每天都不断地选择,不断的放弃。我们约有1/3的时间花在工作上,所以,选择一种职业,就选择一种人生。生存在这个充满选择的世界,有谁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选择复选择,选择何其多,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专业和职业呢?“水无常形,人无足虑”,人类已经经历了一场世界性的教育革命,正迈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非常理解的新纪元。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曾发生过的,就像我们这个微信群,大家从四面八方,素不相识,却汇聚到这个平台上,开始真诚的讨论和分享。


也就是说,未来的职业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呢?我们不知道。没有吉普赛人水晶球,很难去精确预测,但未来正在来到。各个职场、行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之中。我们的下一代,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才能生存和发展?在这个“唯一没有变化的只有变化本身”的时代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细心观察和分析正在变化的事物,注意身边正在改变的社会现象,了解行业动向,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等,赶在变化之前,主动准备和适应,推动变革,而不是被推,被淘汰。


我们职业群里集结了一批来自中国和北美名校的教授(如北大、清华、哈佛、西北大学、犹他大学等等)以及行业资深人士(如华尔街各金融机构、制药业、信息业、服务业等等)。在这个不缺少信息,却难识信息真伪的时代,我们群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与各行各业资深人士真诚的面对面,获得关于各个职业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准确把握职业和行业发展的动向,站在“推”而不是“被推”的角度,为我们的下一代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基于此,“北美360行职业群”将严格遵循以下几点:

  • 讨论范围:大学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定位和发展;分享职场知识,切磋精进,共创未来。

  • 基本原则:求干货,求真知;不灌(潜)水,不段子。(简称“两不、两求”)。

  • 分享方式:有趣有料的自由发言,大拿们“360职点迷津“系列微课(名校教授和职场资深人士每周一讲),其它多种形式。

  • 公众分享:部分内容经群值班室整理后,将在本群公益的公众号上发布。


最后,借用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在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新观念和新危险、新领域和持久危机、痛苦和成就的时代,在一个像我们这样重叠的时代,个体既是无能为力的也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他认为能够强加自己的意愿来顺从历史的潮流,那么他就是无能为力的,无论地位有多尊贵。如果他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责任,那么他就是无所不能的,无论地位有多卑微。”





欢迎行业资深人士加入本群,群主微信号(xiake05)、二微码



“北美360行职业群”公众号二微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