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书》为什么这样红

 汉青的马甲 2016-08-18

从2009年英文版面世开始,《红书》迅速畅销全世界,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而且一种语言还会存在多种版本,既有与原手稿等大的珍藏版本,也有适宜阅读的小开本。从2012年到现在,中文版已经出现五种,既有手稿本,也有图文本,既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2016年6月中信出版社推出的的全彩图文修订版《红书》正如火如荼之际,台湾出版界也趁势推出了一个纯文字的版本,简体图文版与繁体中文版隔海对唱。


《红书》的热销与大部分一般畅销书不同。无论国内国外,畅销书通常是易于被大众阅读与理解的,价格也通常是普通图书的水平。《红书》却不是一部容易阅读的书,它被誉为“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一,很多人在不忍释卷的同时,也在慨叹大师的脑洞太大,只看一遍是无法理解的。

《红书》的价格就更令人瞠目结舌了。我们来看看几个主要版本的价格:英文版定价195美元(对比一下,重达6公斤的全彩大书《艺术三万年》的定价还不到50美元呢),德文版定价198欧元,法文版定价200欧元,日文版42000日元(还不含税);即使黑白印刷的纯文字版定价也是普通图书的数倍,英文版39.95美元,台湾繁体中文版1100元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230元);如此看来,全彩中文版《红书》的88元定价相当平民化,但相较于大部分定价三四十元的书,也算是高高在上了。


现在的英文版定价已经调整为250美元了!

为什么这样一本无论内容还是价格都突显贵族气质的书,却一路飙红,在全世界大众图书市场掀起销售热潮,甚至成为圣诞节热门礼物,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呢?就连电影明星“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津津乐道自己购买《红书》的趣闻和阅读《红书》的震撼。如果你对这本书的作者、内容与写作形式,还有关于这本书的传奇故事有所了解的话,这一切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迈克尔·法斯宾德谈买《红书》的经历

“他(荣格)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正好在一战开始之前,预见了会发生什么,然后恢复了过来,写成了《红书》,这是一部非凡的著作……这本书里有很多非常华丽的插图,书写很漂亮,就是书法艺术,所以了解他精神崩溃后的作品,很有意思,他的研究是什么,在那之后他的研究又是怎样一个不同的方向。”

——迈克尔·法斯宾德

《红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他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是一位普遍公认的西方现代思想中的重要人物。荣格的理论在现代心理学、心理治疗及精神病学的形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心理学名人中,在促进心理学对大众生活的影响方面,唯一能与荣格相提并论的只有佛洛依德,他们的理论都在艺术、人文学科、电影等流行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播。荣格还被认为是启发了新世纪运动的人。这样一位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师,他的作品当然具有广泛的读者基础。不过,荣格的其他学术作品语言都很专业,晦涩难懂,并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红书》虽然被誉为“神秘天书”,但它其实是真正的“荣格自传”,记录的是他的心路历程,既是真实的,又具有文学性。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神秘天书”《红书》反而是荣格所有作品中最具可读性的。

荣格

如果作为一部传记来看的话,《红书》就更显得与众不同了,书中遍布荣格的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充满难以解释的神秘符号与绘画,完全没有现实中的人生道路,没有家庭生活,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学术成就。但是荣格认为,这本书正是他生命中一切的源泉。荣学权威索努·山达萨尼,也是《红书》的编者、注释者与译者,他甚至认为:“《荣格全集》十九卷,不过是在为《红书》作注。”说《红书》是荣格毕生创作的核心作品也不为过。

即使是一部心理学大师的“自传”,那又如何呢?普通读者又何必对它感兴趣呢?这就要提到《红书》的独特形式了。荣格在创作《红书》时采用的是类似于中世纪泥金手抄本的形式,他说“要尽我所能地把它做成一本昂贵的书”。这可不是空口白话,实际上,《红书》中目眩神迷的大量绝美图画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全书的手写书法和装饰字母也充满神秘气息。几乎所有人在翻阅时都会不由感叹,荣格不但是心理学大师,事实上还是一位艺术大师,是一位天才。且不说《红书》手稿原件是无价的,即使它的复制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都是每页1500美元,而这些复制品正是作为艺术品被人购买、收藏。似乎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学者的书稿能享受这样的艺术品待遇。


《红书》里荣格的手绘图复制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每页1500美元

荣格创作《红书》始于1913年,到《红书》正式出版时已近一个世纪,而围绕《红书》的传奇故事也流传了大半个世纪。在出版之前,全世界仅有二十余人真正见过原稿,即使对于荣格的子女来说,《红书》也一直笼罩在神秘的迷雾中。荣格生前只让很少几个人看过《红书》手稿,大家对《红书》到底存不存在并没有把握。荣格生前认真考虑过《红书》的出版事宜,多种记录显示,他非常纠结于此,曾经冒险尝试,又迟疑反悔,因为他担心公众能否理解他。他认为如果出版《红书》,在公众眼中不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形象会完全坍塌,甚至会被公众视作精神失常的人。他的担心并非完全是多余的,事实上,即使在他逝世后半个世纪才出版,也有不少读者认为他“走火入魔”了。荣格生前曾告诉他的传记作者杰菲,想把《红书》书稿送给巴塞尔大学图书馆,加上50年、80年或更长的保密时间限制。这更增加了《红书》的神秘感。

荣格在遗嘱中要求将《红书》保留在家族中,因此其家人将它视作私密的内容,在房间中存放了二十年后,又转入银行保险箱。很多人曾要求查阅,但事实上只有少数几个人得到允许,这也是这部手稿得以保存完好的原因。1972年,BBC制作了一部关于荣格的纪录片,片中展示了部分《红书》的图画,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1975年的荣格百年纪念活动中展出了部分《红书》手稿的复制品。1977年,又有九幅《红书》插图收入杰菲的《荣格:文字与图像》一书中。1989年,另一部荣格传记也收录了几幅《红书》插图。这些陆陆续续少量流出的文字与图像,不断刺激着学界的神经,心理学界把《红书》看作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作品,认为它是一部荣格的纸上圣殿,是心理学的“圣杯”。


1984年,《红书》被专业复制了五份,由五位荣格直系亲属保留。经过长期的审慎考虑,直到2000年,荣格后人才同意出版《红书》。经过九年时间的编辑整理,《红书》在2009年正式出版。美国出版商曾说,他初见书稿时,被《红书》之美惊得魂飞魄散,并决心采用原大复制的方式来出版,让世人有机会得见真颜。

原始书稿封面上是写了书名的,是拉丁文Liber Novus(意为“新书”)。书稿绘制在荣格定制的红色封面巨型笔记本中,所以荣格生前多次提到时都以“红书”相称。经过大半个世纪的传奇,“红书”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出版者也就顺势而为,希望延续《红书》传奇。

《红书》的正式出版并不意味着传奇的终结,实际上它开启了荣格研究的新纪元,也翻开了大众认识荣格的新一页。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国外已有大量对《红书》和荣格新的研究与解读。YouTube上有一个名为《红书与红书》的讲座吸引了我,点进去一看,演讲者把荣格的《红书》与托尔金在《魔戒》中提到的《西界红皮书》对比研究了一番。神作总是能令人脑洞大开。

《红书》的出版


《红书》丨荣格

中信出版社201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