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红军街背后的历史!

 cat1208 2016-08-18

哈尔滨红军街上的博物馆广场

红军街的旧时街景

被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有一条红军街,用于让人们铭记苏联红军解放哈尔滨的历史功绩。

红军街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中部,东南起马家沟河,西北止月牙街。长1266米,宽35米,街路形成于1898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百年老街。这条百年街路上建筑和街道名字变迁,可以说是哈尔滨百年城市历史的一个缩影。

19世纪末期,沙俄的中东铁路工程局先遣队落脚在香坊的田家烧锅,而工程局机关大批人马是后来乘船抛锚在今小九站。他们用马车拉运器材与筑路材料往返于两地之间,从现在的中央大街到秦家岗过马家沟直达老哈尔滨(今香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便踏压出这条泥泞的土路。后来,随着俄国人修建了哈尔滨火车站和圣·尼古拉大教堂,这条街路便繁荣起来。

因为哈尔滨火车站就在这条街路上,所以街名开始叫车站街。据说因为沙俄将军霍尔瓦特以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的身份,掌握哈尔滨的最高权力十多年,在其下台后,继任者沃斯特罗乌莫夫于1921年将车站街(现红军街)、通道大街(现中山路南岗段)、陆军街(现中山路香坊段)改称为霍尔瓦特大街。曾经的热播电视剧《悬崖》就是根据小说《霍尔瓦特大街》改编的,红军街就曾是霍尔瓦特大街的一部分。直到1925年,中国东省特别行政区市政管理局接管了哈尔滨的市政后,开始更改市内以俄国人名命名的街道名称,霍尔瓦特大街被改名为车站街。

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之后,将车站街改名为三公街,三公街的三公是指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侵华日军的师团长多门二郎,投降日军的大汉奸张景惠。三公街的这个街名就成为了日本占领哈尔滨的一个象征,抗战胜利之后,这条街路就恢复了车站街的名字。

1949年,为了纪念苏联红军解放东北,车站街改名为红军街,并一直沿用至今。

时至今日,红军街这条百年老街上,有许多百年历史的欧式风格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哈尔滨百年的风雨历程,也使这条街路像一座博物馆一样,诉说着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历史。

照片

红军街上的龙门大厦贵宾楼,老哈尔滨人都称其为“戈比旦”乐园,它是哈尔滨最早的一家豪华宾馆。

照片

黑龙江省博物馆原名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是哈尔滨市最早的商场之一,也是哈尔滨作为国际商埠的象征。

照片

这座建筑曾经是英国驻哈尔滨的领事馆,1932年的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后,英国领事馆仍在继续开馆。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英国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

照片

位于红军街77号的这幢建筑原为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建于1902年,砖木结构,文艺复兴式为主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现在是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照片

这座建筑曾是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建立于1920年,原名为“吉别洛—索科大楼”。这个名字来自于建造它的主人,意大利人彼得·伊万诺维奇·吉别洛—索科。1917年初,他就来到哈尔滨安家落户,于1919年建起了豪华私邸“吉别洛—索科大楼”,并开始在哈尔滨从事房地产业,成为当时哈埠有名的房地产商。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吉别洛—索科被任命为意大利驻哈尔滨领事馆领事,他的私邸也就成了意大利领事馆的所在地。在意大利领事馆撤走后,这里曾作过日本宪兵司令部。

照片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38号的这栋“小洋房”,是20世纪初期新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上的杰出作品,建筑面积776平方米,建筑高度12米,最初为中东铁路理事事务所,1921-1924年,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官邸。 1950-1952年为前苏联专家楼,之后为铁路职工住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