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注疏》云:“飨,亨大牢以饮宾,献依命数,在庙行之。”古飨礼的安排,礼乐教化是其最主要内容,且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所憾者,今《仪礼》中《飨礼》一篇已亡。清人刘文淇《左传旧注疏证》因之感叹曰:“享(飨)礼今亡,其用乐仅见于此传。”然清人惠栋则认为“乡饮酒即古之飨礼”,近代礼学大师刘师培亦认为古之飨礼与《仪礼》上的乡饮酒礼节基本相同。 古者,宗庙祭祀之后有阖族之宴,宴时以长幼排座次。《中庸》云“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达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郑注:“燕,谓既祭而燕也。燕以发色为坐。”序齿,以年齿为座次。《礼记·文王世子》云:“公与族燕则以齿。”祭时以爵高为尊,燕时则以年老为上,古之礼也。“燕”之本字曰“宴”,因祭而燕,祭毕而燕,以毛发之色别长幼、序坐次,此谓“族燕”。郑玄注“旅酬”又云:“旅,众也;酬,导饮也。旅酬之礼,宾、弟子、兄弟之子,各举觚于其长,而众相酬。盖宗庙之中,以有事为荣,故逮及贱者,使亦得以申其敬也。燕毛,祭毕而燕,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为主次也。”秦蕙田《五礼通考》云:
阙里旧制,丁祭之后与祭者之“燕享”亦属释奠礼之重要组成。祭前之夜,提调官催派人夫,张幕次于金声门(即现启圣门)内之左,设座灯、吊灯于堂上门外,设异姓宾座四席于堂内南向,设同姓主座六十二席于堂内北向。昭一席穆二席,昭四席穆六席,昭十六席穆十六席,昭八席穆四席,昭二席穆一席,共十代席首,各立昭穆行辈牌。其宗公世令族长学师又四席,各在本代昭穆中独座。外设二席于堂内之东西阶旁列,以待朝廷典仪、协律、掌宰、司馔四主官。设琴瑟钟鼓于中堂,设赞相礼生座于堂上,设弦歌生位于堂上,设众乐生位于堂下,以待燕享。
祭祀礼毕,众官齐集燕享,正献官以下礼乐引导进金声门。堂上鸣鼓。 赞相唱:“更衣!” 各官俱更公服升金丝堂,序立。 赞相唱:“序宾!” 同姓者分立堂西,异姓者分立堂东,各揖。 赞相唱:“序昭穆!” 同姓者以十代为次,各序行辈。 赞相唱:“序齿!” 同姓者以昭穆为次,各序兄弟。 赞相唱:“入席!” 同姓、异姓三揖三让,异姓宾先入座,以爵为次。同姓者依次入座,以昭穆为次。 赞相唱:“行酒者三!” 掌宰官作主人酌酒于樽。恭奉宾席及宗公以下,宰人以炙肝诸味佐之。 伶官唱:“工歌《鹿鸣》之一章、二章、三章!” 钟鼓三响,弦歌生鼓琴瑟,歌《鹿鸣》之一章、二章、三章。终。 赞相唱:“进饭者三!” 司饭官作主人取篮中黍稷稻饭三,献宾席及宗公以下,膳夫以和羹沃之。 伶官唱:“作乐侑食!” 击鼓三声,堂上堂下奏乐三曲。 三饭毕。 赞相唱:“主人献宾!” 宗公、世尹、族长、师生等作主人命卑幼子弟酌酒奉宾公,歌奏《鱼丽》之章,宾卒爵以虚爵向主人,主人肃拱。 赞相唱:“宾酬主人!” 宾离席,酌酒奉主人,主人各揖,宾入席,主人举爵饮,主人卒爵以虚爵向宾,宾肃拱,工歌奏《嘉鱼》之章。 赞相唱:“主人酬宾!“ 主人离席酌酒揖宾,宾答揖,主人人席,宾奠酒不举。 工歌奏《南山》之章,族绅、族生、族人各命其卑幼酌酒献宾,宾亦酌酒酬主人,主人再酌酒酬宾,宾主子弟各举爵于其长,而众相酬。 工歌奏《周南》,宾离席。 赞相唱:“宾辞!” 赞相唱:“留宾!” 宾更辞。 赞相唱:“宾固辞!” 赞相唱:“主人固留!” 宾离席。 赞相唱:“宾谢主人!” 主人答揖。 赞相唱:“主人送宾!” 礼乐引导进至金声门外。 赞相唱:“宾辞主人!” 宾向主人三揖,主人答揖三让,主人肃拱,宾趋,进出观德门。 赞相唱:“宾不顾矣!” 主人回,入金丝堂,撤宾席,与同姓者更酌欢饮,工歌俱入,奏堂内歌《楚茨》 《天保》之什,质明而散。 “旅酬”之后日“分胙”: 祭祀礼毕之后次日清晨,监祭官同省牲生、视膳生、掌宰官、司馔官撤各坛祭品牲,俱陈于诗礼堂,先令铺排夫送祭正献官一坛,摄献官、分献官、代献官各一坛。又令铺排夫送胙肉,正献官五体,摄献官、分献官、代献官分别三十斤,供事各官二十斤,送四氏学四体,分给族生、族长。送公府四体,分给族人。礼、乐两学,俱送两体,分给礼学生。 丁祭之“省牲”是正式祭典的头一天午后三/五时之间举行,“分胙”则是正式祀典的第二天清晨完成,前后虽曰三天,但实际时间间隔不足四十八小时,暗合孔子所述“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之遗训。而卷班布席一章,“三揖三让”而至阶前、堂上工歌、主人献宾、宾酬主人等,皆明显为“所以明长幼之序也”的古乡饮酒礼之遗存。所不同者,惟加入食礼而已。 ——阙里书院,研经读史、复礼兴乐,欢迎关注,敬请垂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