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年·书影·成长

 张班级管理 2016-08-18

流年·书影·成长

  似水流年,潮起潮落间,飘过淡淡的书香,那些散落在记忆深处的书逐一浮现,是回望,更是对成长的梳理。

记忆中,最早读过的书,是连环年画《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在每家每户的墙上。我静静地贴着墙看,也不认得几个字,但字的模样都记得,对文字的最初印象,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我接触文学是在文革后,那股风起云涌的伤痕文学潮。当时二叔是小学老师,每年都订《收获》《人民文学》《小说月刊》,而我是被禁看的。乡下的生活是忙碌的,孩子最自由,我常躲在菜园子里偷着看。尽管当时我无法理解主人公那积蓄的愤懑,压抑的渴望,但隐约感到有一群别样的人们过着别样的生活。这期间,我结识一个城里的玩伴,她每年都来外婆家过暑假,常带来一些儿童故事书,我每次都必须先听她讲,然后再带她去好多地方,才被允许看她的书,还要限时限量,但我仍很感激她,是她让我萌生去城里读书的愿望。也正是这个愿望使我克服了很多困难,考取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高中生活是忙碌的,但周末必须逛书店,从牙缝中挤出点钱买本诗刊,花几角钱租本书,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等名著都是那时看的。高考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上中文。

师专偌大的图书馆着实让我激动一番,我沉迷在琼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中;扎进朦胧诗里,念念不忘自己也不懂的诗句“卑鄙是卑鄙着的通行证,高傲是高傲者的墓志铭(北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徜徉于外国文学的长廊:《巴黎圣母院》中的善良卡西莫多,《红与黑》中追求个人理想的于连,追求美好爱情的简·爱,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丰腴着我的文学土壤。现代当代文学更是精彩不容错过。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曹禺的《日出》,老舍的《骆驼祥子》,余华的《活着》等等,一股脑儿涌入我的视线。师专两年,最得意的事就是读了一些书。

由学生切换到老师,本以为能挥洒三只讲坛,哪知第一节课,指导老师就说我课讲得形散神也散。我开始阅读钱梦龙、于漪的书,学到许多教学经验,我的课堂也精彩起来。可没多久,我发觉含英咀华的内容,学生却味如嚼蜡。我开始读卢勤的《告诉世界,我能行》《告诉孩子,你真棒》,魏书生的《好父母,好家教》等书,我的教育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渐渐地我又发觉这些广普药剂,很难治愈一些疑难杂症,我的学生不同于他们的学生。便潜心研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有落叶归根之感。后来我开始拜读一些教育经典,比如《论语》《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等,也订阅一些报刊,像中国教师报。感悟别人的智慧,体验自己的成长。

我现在比较喜欢读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的书,尤其喜欢周国平的书。我渐渐地感到哲学领路,文学养心。哲学告诉我们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监督我们的言行,文学滋养着被红尘濡染的心。哲学是严父,文学是慈母。情与理、生与死、聚与合的纠结,协调者又常常是我们自己。选几篇读书感悟:

读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大人们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要从年轻人手上打落创造他们自己未来的机遇;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警惕,不要强迫年轻人成为未来的牺牲品而不是创造者。”——我喜欢这样的陈述,喜欢这样的用语:迷恋、打落、警惕,喜欢这样诗意地讲述道理。

很久没有一页不落地读完一本教育专著,时时触动着自己的教育心。教育关系是师生双方意向的组合,而我太多时候是一厢情愿,难怪我的教学低效或无效。掺杂个人意图的教育机智是伪机智。尽管我的意图是为学生好也有虚伪的嫌疑。“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打落了我把问题学生归咎家教的企图。爱、关心、希望、责任心是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些谈不上教育。从教25年,有多少时间是在做教育,我不敢清算。

 序言中说这本书是写给初为人师者的,他们需要帮助与鼓励。也写给那些对自己的职业使命焦头烂额或缺少信心因而希望重检自己责任的教师的。我貌似后者,其实我比后者要糟糕得多,我常固守着蒙昧的教育观奋然前行,很可怕啊。不懂教育却在做教育不如不教育。从新学期开始,我会很谨慎地教育教学,不伤害每一个学生,不放纵每一个学生。不懂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反思,不贸然前行。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次我真的体会到了。我的一些困惑在范梅南先生这里轰然中开,有一种站到高处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吧。沉默的机智、虚假的纪律、声音的魔力、克制的机智、体验的机智、非判断性的理解,等等,让我茅塞顿开。教育是相通的,打通阻塞需要智慧的启迪。

电子数据时代,面对文化的流失,教师该何去何从,尽可能地担当,无奈的放手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学生可以不以为然,老师不可等闲视之。为师者,使命也。有时,我还以为不强迫学生守秩序是尊重他们的个性,不纠正他们语言的泛滥是尊重学生爱时尚的喜好,不制止学生玩手机是顺应电子时代,把课堂搞得鸡飞狗跳热闹非凡是创新……其实是放纵,或是纵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书中片段的教育教学小场景,真实简洁,细腻轻快,恰到好处地辅助说理,我感觉特别清新,就像面对我的学生一样。说真话,写真事,述真情,教育也简单。写作也没那么难。

作者清晰的说理,娓娓道来,一点也不生涩。清新明快的笔调流入读者的心田,直逼我写文章总是脱不掉高大上式说教的圈套。爱谈结果,略去过程。结果常常有些武断,一孔之见,不客观。更谈不上科学了,思想贫瘠啊。修炼吧,这本书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还会再读一遍的,也许不止一遍,好书不厌百回读嘛。我也会推荐给我的同行,书缘也是情缘,梅先生(喜欢这样称呼),谢谢您了!

读毕淑敏的《轻轻走向完美》

      一黛远山,一条驶向远方的小径,无垠的绿野,摇曳的花草,翩翩的彩蝶,婀娜的垂柳下,红瓦白墙的小屋旁,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子捧着一本书,端坐在藤椅上凝神轻吟:“我们就像一个命运的绣女,心中存着完美的图案,平心静气一针一线宁静地绣下去……”这是毕淑敏的新书《轻轻走向完美》的封面,饱含着无尽的诗情画意,这是专门写给女性的书,一本我拿起就不愿放下的书。

 喜欢读毕淑敏的书,尤其喜欢读她谈旅行的书,像《带上灵魂去旅行》《蓝色天堂》,给人一种“慢下来,等等灵魂”的恬静感。这本写给女性的书是我的最爱,特别是读到《我很重要》时,毕老师在汶川废墟上给孩子们讲课时的神情顿时浮现,心中充满着大爱与担当。读着这本如诗如画的书,我脑海中不时跳出这样的意象:女人如花,女人似蝶,女人如水,女人似岸,女人如画,女人似诗……做女人真好,读书的女人很美。

      作者从女性的视角,用清浅的故事与唯美的文字,老朋友一般娓娓道来: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做自己身体的朋友,走出黑暗巷道。爱怕什么,爱怕虚假怕沉默怕犹豫。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自然爱国家爱人类,爱是种子,落地生根,时时开花。简单生活,提醒幸福,与心灵为伴,轻轻走向完美。氤氲在如诗似画的文字中,时而有小溪漫过心田的畅快,时而有一抹云烟掠过的神伤,时而如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为自己,为普天下的女性心动不已。禁不住想表达的欲望,轻叩键盘,一串串文字从指尖滑落……

我是女娲的后裔,七彩石中有我,天上的云朵有我。云卷云舒,云蒸霞蔚,我主管天空的色彩与姿态。

我是女儿,父母至上,孝心不容等待,我怕“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伤痛袭来。家事无理,顺就是孝,家是讲情的地方,我纵容情泛滥。我也是祖国母亲的女儿,别看我平时风花雪月贪图个人小安逸,一旦国家有难,横刀立马的行列中一定有我的飒爽英姿。

我是妻子,掌管柴米油盐,调控家庭的冷暖。“家会很小很小……家会很轻很轻……家可以很单纯……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毕老师的家问让我倍感温馨。我不扮演小鸟依人,再美的画面,看久了也会视觉疲劳。我心中有底线: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我力争把浮华喧嚣挡在家门外,当失意、灾难袭来,我勇敢地宣告“我是你们永远的大后方”。

我是母亲,盛产快乐,也会果敢地说“不”!我懂得孟母三迁的用意,懂得岳母刺字的苦心。我为孩子摇旗呐喊,我陪孩子走过雨走过风,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忧伤着孩子的忧伤。我时时学着放手,我懂得孩子要学会自己飞翔。交出风筝线的我,难免有些小失落,做个有滋有味的空巢妈妈,我时刻准备着。

    我是教师,做个如花的老师是我的理想,花香蝶自来。我是洒落在教育园圃中的花,永远开在学生的心海。宛若一株蒲公英,永不停止地爱着学生,学生适时扎根,适时开花,撑开小伞自由飞翔。我的微笑是清晨的第一缕霞光,学生在我的霞光中心花怒放,我像姐姐,又像妈妈。我与学生是对开的牵牛花,相互激励赞美,与清风流云嬉戏,携手走过四季。我是雪霰下的梅,把傲骨注入学生的血脉,抵御岁月的风寒。踏雪寻梅,那是冬天的童话。

我是一束迎春花,怒放在开学第一课,带来春的气息。以春天的名义,带学生播种去。我是一朵浪花,激荡在学生的心海。潮起潮落间,带着蓝色的梦幻,驶向未来。我似一抹幽兰,默默地开在时光的入海口,寒来暑往,星移斗转,我的幽香飘过岁月,氤氲在学生的记忆里。

我的籽袋装有无尽的宝藏,拿走一颗,又生一颗,颗颗分蘖,长成一株会开花的树。智慧树上智慧果,醉了学生,也醉了我。

学生是我的心花,开放在生命的四季,我蝶一般在百花园中流连忘返,怡情养颜。任岁月匆匆,那段情永远绽放在凤凰花开的路口。

我是我自己,时常对着镜子审视:我曾是静女,捧着彤管俟于《诗经》里,等待爱情;我曾是李清照,婉约在宋词里人比黄花瘦;我是一篇草稿,杂乱格局小;我是一棵树,静穆在时光里,我是——

我有知心同伴,倾述烦恼,切磋生活经验。我时常把家务分给老公一份,理所当然地享受他的服务。我不在小事上计较,我懂得,磨损久了,一根稻草也会使婚姻的殿堂坍塌。我会适当去应酬,有时也玩到深夜,让老公也尝尝独守空房的滋味,别以为晚归是他们的专利。我穿着大方得体,裘衣革履珠光宝器未免太俗气。

时时给自己沾点书香,读书是女人的深度美容,读书的女人豁达、多思而理智,人们默认她的才情,淡忘了她的容颜。读书的女人是不张扬的风景线,她的快乐痛苦都游弋在书里,喜欢寂静的时空,讨厌无聊的逢迎,她的世界很宽很宽。读书的女人对爱有深层的理解,她相信爱无处不在。我喜欢三毛爱的单纯,羡慕林徽因爱的唯美,涕零于张爱玲爱的伤痛,也愿意编织自己爱的童话。读书的女人能过滤生活的杂质,淡定而从容。游走在岁月的年轮中,飘扬在一页一页的书香里,书因女人变得多情而柔软,女人因书变得兰心蕙质一般。

那位垂柳下绿荫旁,读书的女子是你吗?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

     我从来没怀疑过自己的爱心与教育心,而读完李老师的这本书,确切地说刚读到宁玮的故事时,我就找到与李老师差距了,我的爱心远不及李老师那么炽热,我的爱心远不及李老师那么执着,我的教育心远不及李老师那么博大,我的教育心远不及李老师那样勇于担当。

万同、程桦、杨守丰、杨嵩、冯珉娟等等,这些个性迥异、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李老师的麾下都得到了发展,他们在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长成才成人。

我惊叹李老师教育的前瞻性,让优秀的程桦、杨嵩全面发展;我感叹李老师对后进生不离不弃的持久战,我为自己手下流失的“万同”而愧疚;我被李老师对教育的远见卓识所折服:由宁小燕自杀谈教育的缺憾;我为李老师的教育大爱感动着:杨守丰,冯珉娟本不是自己的学生,而一封封信同样传递着无尽的师爱。

李老师把集体的帮扶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同伴的友爱微醺下,在集体的温暖中健康成长。李老师让书香弥漫课堂,学生们感动着别人的故事,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乐章。李老师用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同学沟通,架起一道爱的彩虹。

   李老师善于积累素材,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为我们打开一扇扇走近学生心灵的窗。这是阅读的力量,更是李老师人格的力量。

我该怎样续写我的教育人生啊。像李老师那样爱学生,爱得执着,爱得智慧;像李老师那样书写自己的故事老师,像李老师那样过真实朴实地的教育生活。让学生因我而幸福,让同事因我而奋进,让学校因我而自豪!让自己因自己而充实快乐。

霞光暮霭、清风流云、蓝天旷野、草长莺飞、梅兰竹菊,都是我的教案,我的教材链接大自然,学生的心绪飞向窗外。吟罢低眉、手舞足蹈、妙语珠玑,我常用的教法,学生蜜蜂一样围着我转。

课堂是我的花园,花朵们牵着手,摇曳多姿,互相传递着春的消息。我的微笑是一缕阳光,学生的自信在我的阳光里疯长。烦恼忧伤时常被我们挤出门外,课堂激活了我们的神采。

    我的qq群“心灵驿站”,我的与学生谈心的“第六只座椅”,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累了,倦了,我们在此休憩。

    学生是我的一个个琴键。杂音,慢慢调试,我坚信每个琴键都可以弹出动人的心弦,我的学生需要等待。教育学生,我也有败笔,在反思中记录下来,警示自己,争取不让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听课,我选择键盘、声乐,与学生一起弹歌,文字插上音乐的翅膀,更灵动飘逸起来。

我喜欢带学生出游,一个树枝,一截残垣,一块草地,一方池塘,一片雪野,都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我还喜欢与学生一起编排课本剧,尝试着录制微电影,过把导演瘾。闲暇时跑跑网站,访访空间,写写博客,我怕笔尖生涩,哪一天会江郎才尽。遇到问题,我的最好老师就是百度,那么多的答案供我挑选。尤其是逛同行们的博客,有如沐春风之感。

加入李镇西思想研究团队,讲座、研讨、读书、写感悟,东西南北中云集的一群追梦人,抱团发展,一群人的狂欢,永不孤单。追随名师,四十岁的我在家远行,自己培养自己,悄然成长。过一种诗意的教育生活,是我的最高理想,我每天都在垒砌着台阶,一步一步拾阶而上,向着心中的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

其实,我算不上真正的读书人,我的阅读还停留在浅层面上,尽管博采众长,终未酿出香甜的蜜来。当下网络文学的容量大,而我依然钟情于白纸黑字,陶醉于台灯下,一杯清茶,一缕书香的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