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在忙吗? 这是我抽空整理的聚会照片(附网址), 有时间就下载来看看吧…… 昨日,武昌的刘先生 收到该短信后“好奇害死猫”, 为提醒亲朋好友防骗, 他连续拨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 专家指出,眼下电信诈骗如火如荼, 手机病毒也层出不穷,已经进入2.0时代。 智能手机关联到支付宝等网银功能, 防范手机病毒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真实案例】 市民手机中毒自动群发短信 事后打几十个电话“救场” 50多岁的刘先生一时好奇,刘先生点开链接,发现并没有什么视频和照片,不过神奇的是短信自动消失了。 刘先生说,以为是恶作剧。没一会,他就收到了不少亲朋好友的电话,问他为何发没莫名其妙的垃圾短信。刘先生这才意识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刚才自动以他的口吻,已向手机通讯录中100多名亲朋好友,发送了上百条短信。 为防万一,他只好向亲朋好友逐一通知,请他们不要再点短信。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亲朋好友中招。幸运的是,不少事后及时修改了网银密码,截止目前,暂无人有损失。 昨日上午,刘先生特意赶到移动营业厅,请人给手机刷机,彻底格式化了一遍。万幸的是,他平时没有使用网银的,银行卡中的资金安然无恙。 中国长城宽带大学武汉分校的 高级工程师董必胜指出: 以发送包含同学、家庭聚会视频和短信的短信, 暗藏病毒和木马等形式, 这几年层出不穷, 最近有流行爆发的趋势。 【病毒传播方式】 调取通讯录 修改发件人
“一旦点开后,就会形成几何式传播,”董工称,这是因为一旦点开激活短信,暗藏的木马程序会自动调取手机的通讯录,并修改发件人和收件人,让收件人误以为就是机主发送的短信。 这非常具有欺骗性。 现在一般人都有防骗意识, 对于陌生人所发的信息不回乱点。 但对于熟人的信息,通常很少设防。 这种链式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 会自动复制,造成带毒短信大量传播, 类似前几年流行的冲击波病毒大爆发。 【传播病毒目的】 为什么有人要发送这些病毒?董工表示,通过病毒式传播短信,通常有几种目的: 第一种是相对“善意”,其目的是吸引手机用户点开链接,用于宣传产品或者营销。这种被动式、填鸭式的信息轰炸,让用户无法逃避。 第二种是,木马和病毒一旦在手机中扎根,直接控制手机通讯录,并将此发往后台数据库。这些个人信息,会被黑客直接卖掉。 第三种最为可怕,由于各人的手机,通常都绑定了支付宝、微信红包等等网银,尤其是支付宝和微信红包,都有二维码收款功能,一旦这些关键信息外泄,意味着黑客刷卡,犹如囊中取物。 董工表示,设计这些带毒短信的,背后通常都有高智商的犯罪团队运作。相对个人来说,这些人精心布局,利用心理学、社会工程学等诸多科学,环环相扣,个人防不胜防。 他举例说,前几年,他所认为的一个朋友。因为恰好在夫妻关系不太好的档口,丈夫正好收到所谓“妻子奸情照片”的短信链接。结果点进去后,损失惨重。类似的例子,已有不少媒体报道过。 【病毒进入2.0】 防范很重要 “相比通过手机发送的类似同学聚会的病毒短信,如今手机病毒已进化升级,进入了2.0时代,”董工表示,表现为“更隐蔽、更具欺骗性了!”譬如说,通过手机游戏、抽奖、红包等多种形式,精心复合制作。 要防范这些带毒短信。 首先不要有好奇心,不要有贪婪心。 收到类似短信,先不要贸然点开,可以先核实; 另外,手机要安装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实践证明,每次病毒出来后, 网络安全公司的技术人员都会研究对策, 都会升级病毒库加以应对。 另外,关联的网银密码,尽可能定期更换一下。不要使用同一个密码,避免全军覆没。密码也要增加破解难度,多用大小写字母加数字。尤其是,不要随便输入陌生链接网页的账号、密码信息;此外,验证码是最后一道关卡,非官网不要乱输。 【答疑解惑】 为何有人收不到? 有些人设置了手机防火墙,或安装了手机卫士,安全软件会自动将带毒短信,归纳为垃圾短信,进行比对封杀。 另外,运营商也设置了垃圾骚扰短信的预警系统。如果系统监控到某个号码,异常大量发送相同短信,也会触发报警,自动锁死终止发送手机的短信功能,切断传播源。 为何有人没事 “表面上没事,不等于手机没毒。”手机一旦中毒,最好彻底刷机。不过有些病毒深入芯片,即便刷机无解。如有重信息,最彻底的办法是直接更换手机。 “不消毒就使用的手机,犹如隐藏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带毒手机,等于背后有一双在暗处盯着你的眼睛。
原创稿件转载需获授权 出品:武汉晨报新媒体 记者:尹勤兵 编辑:陈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