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西南万峰林——美丽纳灰村导游词

 mrb8 2016-08-18

  【坐上观光车】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观光游览!

  我是景区导游XXX。观光车即将启动,请大家都坐好了,我和X师傅马上就要陪同大家开始精彩的“喀斯特峰林精华之旅”。在大约90分钟的游览过程中,我们除了在空气清新的7.8公里的观峰大道上远眺浩瀚的喀斯特峰林奇观、锦绣田园和布依村寨,还要进入田园、村寨穿行,与峰林美景融为一体,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做一次零距离访问。

  好,X师傅,我们出发吧。

  万峰林,是由两万多座山峰组成的喀斯特锥状峰林大观,足迹遍神州的徐霞客老夫子在这里留下了“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名句,“万峰林”也因此得名。这片浩瀚的峰林有的与湖水相伴,有的与田园相依,有的雄浑,有的灵秀,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的是万峰林中最经典的一个部分——一幅在亿万年沧海桑田造就的喀斯特峰林奇观中,田园、小河、村舍、漏斗相依相伴,鸡鸣狗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妙画卷。

  好了,现在到达第一个停车点,请大家下车俯看峰林下的这一片田园和村寨。

  【停车点】

  这个村寨叫上纳灰村,村边的小河叫纳灰河。“纳灰”二字是布依语,翻译成汉语是“美丽的田园”。纳灰村里的布依人世世代代背靠峰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油菜花一片金黄,夏夜,稻香阵阵,蛙声一片,到了谷穗压弯枝头的时候,这里便一派繁忙。纳灰坝子早已是丰饶的代名词,因为神奇的喀斯特除了给这片田园一个美丽的背景,还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坝子里分布了37个大大小小的漏斗。这些漏斗有竖井与地下暗河相连,每到大雨时节,山洪会通过竖井被地下暗河消化,而遇到干旱,农人则可以通过竖井取水灌溉。

  万峰林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峰林”,入选词中说,这片峰林的美,在于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共融。而有一位记者站在这里感慨说:与其说这里是中国最美的峰林,不如说这里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来到纳灰村过大年,和布依族村民一起打糍粑、叙家常。并叮嘱当地干部“万峰林是一颗摇钱树,要保护好,发展好。”

  请大家上车吧,我们继续前行,慢慢靠近这片美丽田园。

  【上车前行】

  纳灰河全长27公里,河水从北向南绕着万峰林田园流淌。我们现在看到的纳灰河边上有一块吸纳了日月精华的田园。我们祖祖辈辈称它为“日月田”。布依族不仅像世界上其他民族崇拜太阳,也崇拜月亮。你们看,寨子边就是由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组成的日月田,它们相依相偎,相拥相抱,与万峰相望,与村寨相守。而这日月田的边上也是一个如同月亮一样弯弯的寨子,这个寨子就叫月亮寨。我家就住在日月田边。

  我们平常讲山水相连,万峰林景区的山水也和江南水乡一样,是靠桥来相连的。在这里,跨过纳灰河的大小桥梁有52座,每一座桥都有一个故事,年代最早已有500年了。一会儿我会带你们到最古老的桥上走一走。现在看到的这座桥也有一个故事:50年前修建时,修到一半垮了。请了一位布依族的摩公来看,他说,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如果修的桥直对着对面依山环形而建的村寨,就如同一只搭在弦上将要射出的利箭,必然引起两个村寨的不和。于是,重新修建时,将连接桥的路转了一个弯,相当于把即将射出的箭折断。自那以后,无论再大的洪水,桥一直安然无恙,两个村寨也一直和睦相处。这个桥叫展宏桥。

  【停车点】

  现在我们看到的八卦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37个漏斗中最大的一个,这是一个宽而浅的碟状漏斗,村民们以中间的洞口同心圆耕种,根据原来的地形垒了田埂后,一道道弯曲的田埂就变成了富有韵律的线条,形同道家的八卦,因而得名八卦田。

  【下纳灰步行】

  现在观光车已经开进了下纳灰村,这里同样是一个布依族寨子。这条路叫“更好街”, “更”在布依语中是“吃”、“喝”、“饮”的意思,街名的意思是村寨里的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好,有吃有喝,日子很惬意。下面我们就下车,穿越“更好”街,进入刚才我们在观峰道上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田园和村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