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

 老刘tdrhg 2016-08-18

          王维--人品盈如月
  一年腊月,正在伏案用功的秀才裴迪忽然收到了一封山中来信,信中他的好朋友邀约他来年春天一起游览山中美景。来信这样写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这对于一个爱好诗文、喜欢美景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大的诱惑,弄得裴迪心里痒痒的,恨不能立即动身,前往赴约。

  在盛世唐朝,如果一个人学识渊博,诗文绝佳,且位居高官,家业丰厚,却终年青衣素食,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在许多人看来,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发出这封《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的作者,正是一个让人们不可思议且有“诗佛”之誉的王维先生。而他的人品,亦如其诗,灼灼其华。

  二十多岁时,王维便高中进士,名动京城。凭着诗、乐、书、画都十分杰出的才华,他甚至在皇室王族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推崇:

  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在政治与文化中心的长安,王维结识了张九龄、崔颢、裴迪等一大批知名文士,终生引以为友,谈笑吟咏,留下许多佳话。王维以其聪慧平和的性格,在京城的游历生活中吸引了大批文友,可以想见,风流倜傥的才子,在京城文化圈子里所产生的广泛的影响。工草隶、善书画、精音乐,更擅诗文,这样的高朋名士,必然赢得了王公大臣的青睐和普遍欢迎。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十分喜爱王维的才华,将他引荐给酷爱音乐的皇妹玉真公主。王维弹奏了一首琵琶新曲《郁轮袍》,满座为之动容,玉真公主深为感佩地说,我原以为是古人之曲,不想作者近在眼前。

  在这次宴会上,风度翩翩的王维还适时地出展了自己的诗作。凭借过人的才华,加之贵人的提携,王维十分顺利地实现了“开元九年状元及第”的人生理想。

  王维的朋友圈子里,不乏王公显贵,但更多的,是有才有识、性情相投的文士。友人与友情,是他一生的财富。比他大十多岁的孟浩然曾到长安应试,未能考中。面对失落的友人,王维置酒相邀,依依话别,情到深处,捉笔题诗相赠,劝他回归旧庐,以耕读为乐。因为在内心深处,王维同样向往那种自由安逸的生活。一席谈吐,使孟浩然为之动容,听了劝告,返回襄阳,隐居乡里,淡泊生活,成为与王维齐名的一代大家。对另一位友人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也曾做诗相赠,劝他莫要因此沮丧,而要重新振作起来。这样的赠语,看似平常,却显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此后,綦毋潜果然又到京师,再考而中。后来适逢“安史之乱”,綦毋潜挂冠归隐,王维又提笔赠诗:“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在王维的影响下,京城文士也纷纷看望綦毋潜,赋诗饯行。王维的数次赠诗,明心见性,令綦毋潜感动终生。

  在长亭外的古道边,好友元二离开长安,王维黯然不语,一面弹琴,一面唱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们再喝一杯吧,你出了关口,何日再能相见?一次次的挥泪而别,激起王维心中无限的离愁。令人尊敬的张九龄被贬离京后,王维发出“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的感慨,以诗文的形式,毫无保留地怀念获罪远谪的旧丞相。与获罪旧臣保持往来,这在当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王维不仅将对友人的思念落到纸上,且无惧无悔。他的心中,珍藏着对朋友真诚的牵挂与祝福,不因时变,不因势改。在王维的内心世界里,友谊超越了时空界限。在他的作品中,良辰美景之外,我们能够隐隐看见他和朋友并肩而行的颀长身影。

  从盛世唐朝中,令人感受最为真切的,是文化在休养生息的年代里所显现出的容纳天地自然、张扬个性尊严的精神气质。余秋雨先生说,“唐诗对于唐代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社会风尚,集中地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其实,不仅仅是诗歌一门,绘画、书法等各种艺术形式,在这一时期,都因为遇到了合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而长势喜人、硕果累累。儒、佛、道三家,也呈现出一派共荣共兴的和谐格局。同一时代的李白、杜甫、王维,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也都选择了最为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人生方向,杜甫崇儒,王维研佛,李白喜道,他们在唐朝的历史天空中,各自画出了一抹灿烂的云霞,演绎了“文人相亲”的传奇佳话,亦可以称作儒、佛、道三家交融并进的典范。

  隐逸与自由,是王维一生的追求。尽管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出众的艺术才华,但他是个生性内敛、不事张扬、平和淡然的人。他的一生历经浮沉,尽管没有太多的讽喻之作,但也绝少有露骨和违心的描写,即便是歌功颂德,都极有分寸。早在青年时期,王维也希望学以致用,建功立业,也曾意气风发地写过诸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安禄山叛变,唐玄宗仓促出逃,王维被俘,他深深陷入了毕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之中。在狱中,他不顾一切地服药假充残疾,以此反抗,但徒劳无益,还是被迫接受了叛变政府的官职。两京收复后,他以叛国求荣的罪名身陷囹圄。这时候,王维出示了他在狱中的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表明了他当时的心迹。后来,他总算得到了朝廷的理解与宽恕,并且还获得了更高的名誉和地位。但此时的王维,油然而生归隐之心。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他在终南山脚下买下了宋之问的辋川别墅,加以营建,陶然自居。宋之问的为人,与王维相去甚远,在宋氏旧居里,王维所在意的,不是旧主人对于权势的热衷,而是面对秀丽的山水,摒弃人生的得失思虑,一心做学问的淡泊心境。他喜欢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面对青山碧水,吟诗作画,听乐弹琴,修身养性,参禅悟道,静谧无扰地居处田园。与自然相亲,又何尝不是一件人生快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万国来朝到兵荒马乱,弹指一挥间。盛世訇然衰折,人生反复无常,王维亦内心苦闷。他的注意力从官场转向了山水,转向了寂寞柴门。幸好有辋川别业这样一个悠然闲适的去处,这个风景独好的郊区山庄,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在作品中所出现的柔和色调,与杜甫的大笔写史、惨况必现截然不同,看上去几乎没有发生动乱的痕迹。是王维很快就忘记了吗,我看并不尽然。他不过是从自己恬淡的性格出发,选择了于己无伤、于世无损的隐居生活罢了。在动乱的年代里,这是被众多知识分子普遍运用的良方。只有放慢生活的节奏,才能掩饰内心的恐惧与失措,让眼前突如其来的兵变事件在历史的长空里成为一滴污水。而王维要避开这滴污水,去寻找更为广阔的山川。他开始悉心感受天地自然,感受与功名无关的风花雪月,创建如诗如画的天籁意境,调适和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这样的文人选择,迫于无奈,尽管不可颂,但仍然是可取的。

  有事上朝,无事在家。弹琴,写诗,作画,品茗,坐小舟,看夜景,听晨钟暮鼓,王维虽然在朝廷任尚书右丞一职,但内心的自由与安静,使他变得进退有余。人生的禅机,被他时时捕捉,师法自然,圆融万物,创建了适合自己的文化风格,怎一个妙字了得。


  反观王维的家庭,亦是淡淡清烟,积雨空林,藏匿着一代才子的拳拳真情。十七岁的王维在京城长安,适逢重阳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思念亲人的句子,一吟而出,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亲的心声。王维是个孝子,他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尽管王维名动文坛,声名显赫,仍然跟随母亲长年吃斋,清茶淡饭,承欢膝下。母亲病故,他悲伤不已,以至于“柴毁骨立,殆不胜丧”。王维的作品里,鲜见讴歌母亲的文字,不过,王维后来的研佛,不能不说是受了家庭,尤其是母亲的重要影响。晚年的王维,长斋奉佛,诵禅读经,将母亲的家训教,导继承下来,可谓至孝。

  三十多岁时,王维不幸丧偶。按说,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以他的名望,完全可以再娶,甚至可以像好友崔颢那样三番五次地续弦。然王维心中的情缘已尽,最终竟然是“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那首原本写给乐师李龟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或许是对亡妻的最好慰藉吧?爱情如花,有些人呵花一生,有些人护花一时,王维这样的做法,在开放的唐朝,一定会被有些人认定是不合时宜的,才子哪能不风流?王维的爱情,是悲苦的,在痛失爱侣的随后的岁月里,他独身一人,长夜漫漫,相思如水。

  还令许多有钱人想不通的是,王维曾多次向皇帝上表,请求献出自己的田地,甚至提出将自己最钟爱的辋川山居,施作僧寺,作为周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此语甚妙。盛唐文采,光照千载,然王维的人品最令人钦佩。这个集高官、诗人、画家、乐师、孝子、贤夫、隐士、禅者于一身的人,倾其一生,修身自省,以一颗平常之心幽然自处。我爱王维的诗,更仰慕他的人品。

                     王维--人品盈如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