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留学生:在东京大学读书是种怎样的体验?

 睿智。启点 2016-08-18



东京大学带给我的体验

导读

东京大学,日本以及亚洲最好的学府之一,相比与中国高等学府一股子“行政味道”相比,东京大学更像一个求学之地。


学习在东大,感触最大的莫过于「尊重」二字。学生们尊重教授,教授尊重学生,工作人员也都亲切有加尽力帮忙。


在这里行政是大不过学术的,专攻长(即国内的系主任)由教授们轮流担当,没什么官僚风气。



(原文作者 余青葭)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尊师重道


一次是内藤老师的退休演讲正赶上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而被迫中断,当时教室里听众逾200人,遇强震也不慌张,都有秩序地疏散到工学部中央空地的大银杏树下。


所有人在银杏树下围成层层圈,前排的学生自觉蹲下。虽仍有余震不断,但大家却一点都不吵闹,只为给教授最后的讲台继续做短暂的退职演说。尊师重道这样的传统,在非常时刻尤其难能可贵。




被尊重


另一次,是在图书馆申请购买了一批书,后来工作人员来信通知其中一本已经到了可以直接去新到图书的架上去取。


一架子几十本的新到图书里,我忽然发现自己要的那本夹着一长长的签与其他都不一样,抽出来一看,签上写着「至急 学生希望図書」。那个时候真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人在为你的研究着想呢。


东大的工作人员都会尽可能的为学生的研究学习提供便利,且态度十分积极亲切。当年我还未入学时遭遇汶川大地震,东大入学课的工作人员立刻发信问候,表示若有任何困难可与他们商量。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温暖一直伴随了我五年,确实非常感谢。


我自己感觉在北京的四年本科生活中,确实在学校里很难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特别是办各种繁琐的手续时经常遭遇行政人员恶劣的态度。当然,或许当时是本科学生,处境与研究生本来就有不同也有可能。我也仍然很感激母校教会我许多。





东大的教授们


至于对于教授们的印象,人生百相,无法概括。当然人人都是大牛这点不必多说。


我自己的老师除了本行,还关心各种弱势群体。


曾经在会议桌上看到过某NPO单亲家庭支援会会长的感谢信,形容老师是『透明的仙人感』厄…日本人文艺起来挡不住…此人颇为传奇,幼年遭受家庭暴力,后母亲离家出走再未出现,DV父在其高中时过世留下数十亿遗产,于是常年混迹银座高级会所。某天遇到我们老师指点一二之后,忽然开始思考生死观就去读了个大学建了个NPO…直到现在他都对老师心存感激。


我总觉得,东大的教授们,除了学术权威之外,其实也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他们该是最明白的,大学不只是象牙塔,而是没有门槛的社会。就好像我们的校园也是一样的,你总能在午后的校园里看到散步的主妇与画画的老人们,大学之大,自当包容万象。


东大工学科研究系有很多研究所,也很注重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被小学校邀请去帮孩子们作职业生涯相谈



学校里有博物馆,某日偶尔迷路了进去吓一大跳。就算待足了5年仍有许多惊喜呢



东大里的有趣之人

其实无论教授或是学生,你能在东大校园里遇到有趣之人的概率总是挺大的。


说起来我当年上东大是起意于一部名为『龙樱』的热血日剧。2005年夏天的片儿了。三流律师樱木建二说「笨蛋和丑女更要上东大」,可是剧中的角色明明是长泽雅美和新垣结衣这种大美女好不好。于是我就来东大了。


好吧,不修边幅的「丑女」确实不少,热血「笨蛋」更有许多。同学中有休学一两年去骑自行车横跨欧亚大陆的,也有因为漫画截稿日到了于是逃掉论文答辩去给出版社交稿的。


隔壁的异装癖大师兄每次合宿都爱女装,某次车祸骨折后在东大病院火速勾搭上护士结了婚,办婚礼时还要求研究室所有后辈穿七星瓢虫服装戴上小翅膀跳瓢虫舞助兴什么的。


真都是一群奇葩。天皇御医的儿子在我们楼下研究室,不继承父业热衷建筑,跑去面试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设计鸟巢的那个)因为英语口语太差被拒,于是发奋图强用一个月时候请私教练口语练到母语水平又面试成功什么的。


励志故事实在太多,而与这些因为梦想而闪闪发光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也都常觉得好像被照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