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坤的妈妈送坤坤上学。 到了学校门口,坤坤妈妈对坤坤说:要快快乐乐哦,要好好学习哦! 八岁的坤坤叹了口气对妈妈说:你挑一样吧,你是要我快乐呢,还是要我学习呢? 坤坤进了学校,妈妈却在门外百感交集,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竟然把快乐和学习分得如此界限分明。 难道快乐是学习的敌人吗? 难道学习是魔鬼吗? 难道我们的孩子不能快乐的学习吗?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难道学习不是快乐的吗? 这个问题如果问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答案是:不是! 他们会告诉你: 老师说:十年寒窗苦读! 家长说:学海无涯苦做舟! 苦,怎么会快乐? 如此看来,孩子天生都是不爱学习的,但是为了未来能更好的存活,不得不埋头苦学。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孩子天生不是不爱学的,恰恰相反,孩子天生都是有着极强的求知欲的。 孩子会问“为什么会下雨?”“人为什么会长鼻子?”“鸟为什么会飞?” 每个孩子脑子里都有个十万为什么,可家长却不是百科全书。 当家长听到孩子这些“不知所谓”的问题时,通常的回答是: “边上呆着去,看不见我都忙死了吗?” “你这脑子里整天想得是什么啊?” “你怎么这么蠢啊,这都不知道!” 当然也有一些负责任的家长,去搜索了答案,念给孩子听。 可恰恰,就是因为这样,让孩子对知识失去了兴趣。 孩子提出的问题,虽然在大人眼里会觉得很无聊。但这正说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世界的好奇,而合理引导了孩子的求知欲,就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而很多家长对学习的认知就是在学校里学的功课和老师留的作业,检验孩子是否学习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再加上现在教育体制,对于分数的高要求,让孩子从心理上对学习两个字产生了厌烦,主观的敌对情绪,怎么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呢? 所以,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需要重视和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其实,求知欲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能快乐学习的孩子自然会有好的成绩。那些真正的学霸,都是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很强的,没有谁是死读书,苦出来的。 家长怎么诱发和重视孩子的求知欲呢?做好如下几点很重要: 1、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是天马星空的,当那些问题家长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时候,切记不能烦躁,而要认真对待,很正式的说:这是个好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找答案,怎么样? 2、和孩子一起找答案 有些问题家长是知道答案的,但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家长一定要学会对孩子保持教育的克制。不主动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孩子,不把完整的答案告诉孩子,而是和需要他们讨论查找然后分享。这样的行为就好像自己做的饭吃着更香是一个道理。 3、有问有答就好,贪多嚼不烂 学习知识和吃东西是一样的,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有度。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孩子,父母千万要节制,不能喂食太多知识,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快,你还没有解释完,他的思想已经到爪哇国去了。家长如果认真回答很多,孩子挺烦了,家长会很生气,会逼着孩子重复记住,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最好就是孩子问一句你就回答一句,说一点把孩子的关注引向正确的方向就可以了。 4、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是很随意的,今天问问这个,明天问问那个,如果用不到,很多知识就都忘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聪明的父母有意引导了。孩子问过的某些问题,和家长一起找到的答案,要设法把这些知识用到日常生活里,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 5、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引导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你可以抽时间带他去自然博物馆,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一些史前动物的画册给他。如果孩子喜欢机器人,也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变形金刚大战。 不要对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失望或担忧,恰恰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更能够维持得长久。 尝试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获孩子的兴趣点吧。让他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然后鼓励和诱导孩子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孩子自然爱学习。 学习不是快乐的敌人,学习本身也可以是种快乐,当一个孩子饱含热情的去学习的时候,那学习就是种享受了。 孔子还说过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孩子从小以学习为乐,是家长的智慧。 ———————— 亲子派,专注0-8岁孩子成长!有其他问题,请关注亲子派微信公众号:qinzipaidu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