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钱是一面最能折射人性的镜子

 昵称31728201 2016-08-18
甜蜜的大枣424
金钱是一面最能折射人性的镜子
                                    琴台
 冒雨跑了一天,去15个申报贫困生资助的大学新生家里做家访。一圈家访做下来,有点五味杂陈的况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孩子。
 
其中之一是个女孩儿。看到我们,孩子热情的迎出来,六十来岁的父亲跟在身后,一副万事听凭孩子处理的淡定。唯独一次发声,是在提及家庭情况时,特别低声的告诉我们孩子的母亲不在了。
 
和那些一看到家访人员就迫不及待申诉困难的家庭不同,女孩儿和父亲没有过多说自己的艰难不易,但仅从父女两个朴素的衣着以及家里老旧的摆设上,家境的一般即可一目了然。
 
做完访问记录,出得门来,女孩儿和父亲送出很远,那种谦卑温和的笑意,让人发自内心的生出一种疼惜。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女孩儿的懂事成熟,远非同龄人可比。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个男孩儿。家访时,男孩儿的父母不在,只有他和老迈的爷爷奶奶。一问才知道,父母均已外出打工。面对陌生的我们,面目稚气的男孩儿有条不紊的提供各种证件,看着他发自骨子的那种独立,想到家里依然保持着儿童心智的女儿,忽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挫败感:都是同龄人,人家孩子可比咱孩子强太多了。
 
家访结束,屋外雨正急,打着伞匆匆告别,要上车时忽然听到身后招呼:“阿姨,你们慢点。”
 
一回头,这才发现那个孩子一直冒雨相送。
 
车子走远了,望着雨幕中男孩儿回家的背影,眼前一再闪现他稚气未脱的脸上那种和年龄不太相称的懂事老练。真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么?走过这么多家庭,比这个男孩儿家境贫困的不是没有,但如这个男孩儿这般让人喜欢的,极少。
 
缘何?
 
想了良久,突然记起一点,男孩儿的家庭氛围和别家不太相同。虽然父母没在家,但略显寒酸的房子中,流动着一种甜丝丝的唯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的爱的感觉。
 
这种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家庭都有,但流淌在高屋大厦中的爱和低矮贫瘠房屋中的爱,味道有点不一样。后者因为家境的窘困更凸显出一种爱的饱满和力道。
 
走访完15个家庭,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越是那种经济窘困带有爱的力量的家庭,对于获得资助这件事儿,越能有一种淡然的随遇而安的心态。
 
与这种淡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种家庭,另一种远远称不上“贫困”的家庭。
 
15个家庭中,和贫困完全不挂钩的,有那么三两个。
 
远远一看,嚯,高屋阔宇,阔气得简直要亮瞎了人的双眼。进得屋去,窗明几净,陈设高档,哪里有半点穷的滋味。
 
“条件不错啊。”
 
“哪有啊,庄户人家,没有半点收入,苦捱日子,那个难就别提了。”
 
“老公啥职业?”
 
“干建筑啊,一天挣不了三四十块钱。”
 
“你呢?”
 
“我就一家庭妇女,啥都干不了。”
 
“你们家有车吗?”
 
“没有。”
 
“拖拉机三马车呢?”
 
“没有,什么都买不起,日子难死了。”
 
穿金戴银的哭着穷,一抬头看到工作人员拍照,赶紧阻拦:“别照了,破屋烂舍的,拿不出手来啊。”
 
看着假装沮丧的这位大姐,我真心无语了,对于家境明显优裕的她们来说,和那些真正的穷孩子争抢几千元的资助款,真的有意思么。
 
比这位大姐更甚的,是另一个家庭。
 
电话接通,那厢主动说:我在村头等你们。
 
到了村头,一个飒利的女孩儿,穿着虽然一般,但通身上下透出的那种气质,绝不是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孩子能有的。
 
带着我们七绕八绕,来到一处门窗破败的房子前,转弯抹角进去,一边走我一边忍不住的震惊:这荒荒凉凉的,压根不像住人的地方啊。
 
“我们就在这里住,我和爷爷奶奶住一起。”
 
女孩儿说得肯定,只能继续跟着往里走,三间低矮的老屋,一进门,半截烂掉的缸杵在角落里,里屋的炕上,铺着一床邋遢被子,被子旁边,放着女孩儿的小包,地上还摆着一个简易行李箱。要证件,信手拿来,不急不慌。问这问那,应对自如,没有任何破绽。家访眼看就要结束,一撩门帘去另一个房间,险些抽出一口冷气,光秃秃的一张板床,四处零落着经年的积尘。
 
不对,这个房子绝对不会住人。有了这样的疑问,指着老旧的镜框询问女孩儿哪是她的家人,她一概摇头,没有,这里没有。
 
“这里没有哪里有?”
 
“我爸妈带走了。”
 
“你爸妈去哪里了?”
 
“外地打工,没在家。”
 
女孩儿这里铁板一块问不出所以然,只好出门,路过屋外的锅台,灶火旁边放着一堆薪柴,锅台上还有一盒火柴,那样子,简直就是马上要生火做饭的节奏啊。
 
我是真心好奇,这样的环境中,女孩儿家能吃点什么呢,一探手,掀开锅盖,嚯,生满黄色铁锈的一只大锅,十几年没用过的样子。
 
没别的说的,拍照吧。
 
看到我们拍照,女孩儿无语片刻,扭过头去。
 
绕七绕八绕出来,打听一下,终于寻到她的真正住处。循着路线去了,妈蛋,一个乡村居然能有这样的豪宅——四上四下的奢华别墅,照片里一放,说是哪个名人的豪宅都有人信好伐。
 
见诸这样的奇观,不由生出几分愤怒,如此家境,多骗几千块钱,所谓何来?以这样的家庭实力,几千元的资助款不过也就几顿饭钱,对于那些穷困家庭中的孩子则不然,他人这里的几顿饭钱,到了哪些孩子家中,就意味着父母可以少在工地上搬几块砖少在田地里锄几根苗。
 
更让人无语的,是那个一直大睁着双眼说瞎话到无感的女孩儿,如此流利圆熟的应对,不消说,肯定演练多次了。家长在教唆示范孩子说谎的过程中,想没想过这种行为到底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怎样的种子?
 
以聪明而论,这个女孩儿是家访过的15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可这样的聪明,我真的不看好。
 
忘记交代了,这次资助贫困生行动,是我所在的盐山县每年都会推出的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工程——“春芽工程”,由社会各界自动捐助爱心善款,专门资助家庭贫困但学业优异的学子。春芽工程推行13年来,全县有将近2000名优秀学子获得过资助。实话说,每个孩子得到的资助款不是特别多,几千元而已,但县委政府出台这项举措,目的不仅在于邦危扶困,更是旨在全县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旋律和正能量。
 
一件惠及苍生的好事,却成了某些人占便宜钻空子的可乘之机,这样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感慨金钱这面镜子对人性的各种映照。普通家庭对金钱有点贪欲情有可原,无法理解的是那些本来有能力捐助爱心善款的人,居然也挂羊头卖狗肉的跑到申请救助的行列中来。
 
所幸的是,春芽工程审核历来严格有序,所以,挂羊头卖狗肉的个例,从未得逞,徒留笑柄。
 
资助梦破或许这些家庭并无所谓,可那些为成人贪欲所累不得不操练谎言的孩子呢,她们又将有怎样的未来?
 
我为此有深深的忧虑。
(琴台,70后天蝎女。写烟火,话家常,世情百态,不过寻常。《读者》《意林》《格言》《百花园》《文苑》签约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