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道微生物究竟是如何“遥控”大脑?看完你会懂很多!

 平淡人生a9 2016-08-18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丨靠谱丨实用

肠道微生物究竟是如何“遥控”大脑?看完你会懂很多!

研究发现,神经类疾病与肠道微生物有很大关联!

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当肠道中出现过量的毛螺旋菌和瘤胃菌时,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物(如甲酚等)会通过血液流通到大脑中,进而影响脑部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少突胶质细胞的祖细胞分化成髓鞘形成细胞的能力被削弱,有利于抑郁症状的表达。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行为生物学研究组十几年来一直关注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他们通过大鼠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新近发现,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了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增加,记忆受损,同时伴随有类似于抑郁症的生理生化异常表现。而当研究人员为这些大鼠补充瑞士乳杆菌NS8,不仅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焦虑、抑郁和记忆,还能调节生理生化指标,整体效果优于常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这个结果也暗示着,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方法。

事实上,关于益生菌可以作用于情绪的研究并不在少数。来自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就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他们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结果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前者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伽马氨基丁酸(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

不过众说纷纭,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学研究也有另一些发现,即微生物对于和压力与焦虑相关的神经回路的影响可能集中在一些关键的发育阶段。巧合的是,在干预治疗部分心理健康疾病时,也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例如,自闭症的发生很有可能源于大脑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由青少年以及成年早期脑部成熟过程中的缺陷引起。如果肠道微生物确实被证明在大脑发育的敏感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微生物未来作为治疗心理健康疾病靶点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升。

另一项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肠道内,三类微生物的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中,可以产生丁酸的butyricimonas数量减少,而适量的丁酸则有着舒缓炎症,维持肠道健康的作用;akkermansia和methanobrevibacter的数量明显升高,后者的代谢产物甲烷会在炎症中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宿主。研究人员认为,肠道菌群能够分泌神经活性物质、触发免疫反应、调节治疗药物的疗效,或在较远部位塑造宿主生理学。这些微生物-脑-肠相互作用,可能在启动或促进许多精神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中发挥作用。同样的,在另一项研究中,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对照组的初步调查显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甲烷含量升高。

芝加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给小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能够降低淀粉样斑块的产生,即阿尔茨海默氏症标志的出现被削弱,并且能够激活小鼠大脑中的炎症小胶质细胞。经抗生素治疗后,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发生重大变化,暗示了肠道内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在调节免疫系统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程度。

事实上,要想弄明白肠道微生物究竟是如何“遥控”大脑,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不过,这样研究有积跬步至千里之感,仅仅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小部分,都足以让我们在研究之路上迈出一大步。

End

转折点 专注医疗健康行业双向直聘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转折点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