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台沟的杜鹃

 泉水叮咚700 2016-08-18

                 

六台沟的杜鹃

文/韩有录

   六台村是平安区古城乡六台沟中部的一个古老村庄,六台沟得名于六台村,他们在此处定居至少有数百年的历史。据说,最早定居此地的是一位老太太,她和家人一起开辟了六台村的第一块土地,种出了第一颗粮食,养了最早的羊群,发展了生产。以后,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陆续居住在这里,千年荒山从此有了人烟。



我们驱车进入时,看到农民挥着古老的农具在整理土地——清除地里杂草,期待更好的收入。他们挥锄耕耘的情形使我回忆起过去的农耕生活。我从未怕过体力活,相反,感谢劳动锻炼了我的身体,也强化了我的信念,我情不自禁地为这些耕耘的农民唱起赞歌。



进入林区,不少车辆停泊在路边草地里,游山玩水的人们挤满林间,阵阵炊烟在悬崖底下升腾。小河绕过他们的脚下,流到白沈河,流过古老的、传奇式的白马寺,最后流进湟水。



六台沟是一条幽深的峡谷,南北两侧群峰拱立,六台水库建于拱立的悬崖之间。漫步林间的妇孺们沿着台阶,缓步向水库登攀。水库西岸平坦的坝面上,也有几户人家铺开毯子,烧开水壶,惬意地饮着茶,欣赏碧波荡漾的湖水。微风吹过,湖水掀起阵阵涟漪,真让人心旷神怡。




越过水库区,就到了六台村。一条河水把村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农户庄廓在北山山麓之下,一部分在南山山麓之间。畜牧业是他们的主要产业,他们是回回民族中的游牧人。他们的居室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小村东西方向平坦,南北逼仄。山顶形状不一,有的平坦,有的浑圆,有的岩石尖利,山峰连绵,如同起伏的海浪。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在空旷的山峡中显得格外抢眼。当邦克的回声响彻群山万壑时,你的心境一定是不平静的,那悠扬的宣礼一定会使你低下高傲的头颅。



这样想着,走过这个微型的游牧村庄,到了一处退耕地,从那里沿着牧人的脚印开始爬山。我们忘了询问此山的名字,姑且叫沙北山吧。




在山脚之下,有一块巨型砾石,这块石头,在过去某个时期,由于地震,与山顶悬崖分开,滚落到山麓,因为它的结构、成分与山顶岩石的结构、成分完全一样。后经过对比,砾石上生长的植物与山顶岩石的植物也一样。



越过砾石,坡度更为陡峭。强劲的山风吹来,走路东倒西歪。山顶高大的砾石离我们越来越近。走近才知砾石中间有巨大的缝隙,穿过缝隙,到了平缓的地带。有时为了登攀,不得不抓住手边矮小的灌木。如果滑倒,失去支撑,十分危险,因为坡度太陡。到达山顶,眼前一亮,近处是繁花似锦的草坡,远处是层峦叠嶂的高大山峰。我生平第一次目睹漂亮的青海杜鹃花盛开的景象,成片的杜鹃延绵在辽阔的山坡上,我们来得真是时候,赶上了杜鹃花的花期。见到此情景,忘了疲倦,在矮柳与杜鹃丛中艰难行走,不管衣服是否被刮破。前面有一高大的悬崖,长满了地衣和苔藓。松软的苔藓碧绿如玉,点点流水从悬崖缝隙中滴下。我们张开口,让那水滴入我们的口中,解除饥渴和爬山的劳顿。在苔藓周围,生长着一种茎枝短小、花朵艳丽的粉红色的花,十几朵花在苔藓边缘一字摆开,在微风中摇曳,十分动人。我们根据它们生长习性和在含水的苔藓上生存的状况,称之为“山荷”。



悬崖底下,是厚厚的绿茵,铺开毯子,坐下休息,仔细观察周围奇特的植物和难以见到的昆虫和蝴蝶。杜鹃花的芳香在空中流淌,花瓣略带粉红,此花无萼片,花瓣5个。根据《青海植物志》的记载,这种杜鹃(即青海杜鹃)高1——3米,幼枝粗,无毛。叶椭圆或长圆形。先端钝或急尖,有小尖头。叶柄长1——2厘米,光滑。花序伞状具5——15花;花冠钟形,白色,或略带粉红色,具紫红色斑点。蒴果圆柱形,弯曲,黑褐色,花期6——7月。还有更多山荷,它们分布在绿草丛中,色彩鲜艳,十分诱人。可是天上云雾迅速集结,似乎有大雨,我们不得不赶快下山。不知什么时候一群羊也从悬崖峭壁中钻出来,向山下疾驰。拐了几个陡峭的山弯,当我们再一次发现它们时,它们已经到了山麓之下,可见羊群多么善跑。



虽然狂风让我们有点行路困难, 但山里的风景使我们心胸更加开阔。无论我们的将来如何,但这次登山观览的美感永远留在心底,会伴我们一生。当我们回忆这段旅程时,心里一定充满喜悦与幸福。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