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

 林家铺子1959 2016-08-18
10月13日的下午,大店镇旅游办胡顺风主任和县史志办前副主任李祥琨专程来到大店镇庄氏庄园门前,接我们到东纵北撤部队曾驻扎过的甲子山村参观。李祥琨是地方史志的专家,我们都尊称他为“李老师”。李老师亲自编写了《华东军政大学》的资料印发给我们。这篇文章从筹建开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办学成就、军大校报、学校文工团、学校变迁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华东军大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找到的华东军大最详细的资料。
在村委会的院子里,镇長助理張龙、村支书李建才在等候着我们。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东纵北撤部队进驻大店镇一带的情况。1946年10月至1947年3月,东纵北撤部队驻扎在大店镇一带的村庄如甲子山村、高村、龙腰村等,和当地群众学习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当年的甲子山村荒凉偏僻,比较安全,是部队一个比较理想的住处。
李老师家里也住进了东纵战士,他的父亲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的支前,在家中的母亲后来常跟他说起起当年的事儿:住在村里的东纵战士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发动群众,组织村里人识字、唱歌、跳舞,帮助老百姓挑水、打扫院子、照顾小孩。老乡们都说这帮人很亲切啊,但可惜就是好些人的讲话就是听不懂。
李老师还说,今天见你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当年,你们东纵的老前辈还抱过我呢,还送给我一个小搪瓷碗。那时我才2岁。这段友谊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你们的到来让我们也很感动,以后我们要多联系多交流,这革命友谊要千秋万代、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县史志办前副主任李祥琨给我们讲东纵在山东的故事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我们在甲子山村与李老师、胡主任、张助理、李书记和乡亲们的合影
李老师和村委会给我们找来了4位村民,当年他们的家里都住过东纵的指战员。他们来到村委会的院子里,跟我们聊聊当年的家常。老乡都已高龄,饱经沧桑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每一道沟壑都是一个故事。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左起依次为李祯祺、李祯祥、彭友春、彭友略
李祯祺今年93岁,1940年就担任村青年抗日救国会会长。解放战争中任支前队长,他带领全村20多名民工,推着十几辆小车,参加了淮海战役。莒南县的支前工作当年可是很有名的。在淮海战役中,他们不畏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战后被华东军区授予“钢铁担架团”的光荣称号。李祯祺带领的支前民工队就是这个英雄群体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也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批准火线入党。1950年后曾担任村党支部委员。
同是87岁的李祯祥和彭友春当年也都积极参加了支前工作。解放后也曾先后担任村里的领导工作。今年85岁的彭友略当年曾担任过村里的第二任识字班班长,带领全村青年妇女学文化,做衣做鞋、磨粉碾米支援前线。1953年后曾担任村妇女主任。
我们刚开始与老乡座谈时,他们还有些拘谨,那浓重的山东口音我们也不易听懂;会说几句山东话的李爱平、李韧主动出来担当翻译,他们蹲在老乡脚边慢慢拉呱,话说开了,老人们也活跃起来了,开始拉着我们的手说起了昔日的故事,虽然不能全听懂他们的山东话,但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全懂。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李韧、黎燕与老乡聊得正欢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 我们与老乡拉呱过去的事儿
几位山东仔或山东仔的家人,更是与老乡们拉呱得深入。
“这是俺娘,她就是在山东生下了俺。”何沂平指着手机里母亲何伟的照片,用半是山东话半是普通话地跟老乡聊起来。曾寄养在山东老乡家的黎燕更是止不住热泪盈眶,也不管他们是否听得懂自己那上海腔的普通话,拉住大娘和大叔的手说着,就像一个流失多年的女儿,终于见到了父母一样。“这是俺老娘,也是从广东来到山东的。”李韧也拿出手机,翻出了母亲刘清的照片。一张张母亲当年的戎装照,牵出了甲子山村乡亲深藏于心底的记忆,他们讲起了当年是如何教会这批广东客人做面食和小米饭的,还笑呵呵地提起东纵里有人用洗脚盆当和面盆的趣事。我们和老乡们一块儿笑着、感叹着,深深地领会着从父母那辈就传承下来的与山东老乡的骨肉亲情。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何沂平与老乡讲述母亲北撤山东的故事
吕萍把她父母和失踪大哥的资料给了李老师,父母已逝,寻找留在山东的大哥始终是他们兄弟姐妹心中的深切希望。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吕萍把有关她大哥的资料交给李祥琨老师
为了亲眼看看当年父辈们住过的老房子,我们跟着李老师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因时间关系村子东头没去),甲子山村的现状让大家百感交集。村里民房简陋、杂草丛生,唯一能使我们感到宽慰的就是村民们的笑脸,不管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老区人民的热情、淳朴还是一如既往。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我们与甲子山村的老乡拉呱
当年甲子山村是支前模范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1984年前,甲子山村各项工作均属莒南县内先进行列。但1984年后至今,由于各种原因,甲子山村还是很贫穷落后,这让我们心痛不已。于是我们自发捐款6300元,钱虽不多,但承载着东纵后代们的情意和祝福,希望能为村里的百姓尽点微薄之力。我们请胡主任向镇政府转达我们的建议,并拟向莒南县委建议,希望有关政策能向甲子山村等革命老区倾斜,帮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我们也希望甲子山村新的领头人——村支书李建才能充分利用甲子山村的优势,带领大家奔小康。相信甲子山村的明天会更好!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李书记代表村民们接收了我们的捐款
李书记代表村民们接收了这笔钱。我们离开后,李书记还给领队廖晓玲发来了感谢的短信:“我代表甲子山村全体村民感谢你们。钱我们村两委一定用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村民身上。请你们放心。再一次感谢你们。祝你们旅途愉快,欢迎大家再来甲子山!”
晚餐时,我们吃上了在父母回忆中经常叨念的山东煎饼。别看这煎饼很薄,但却是很韧,因此不是把饼放嘴里就能吃了。李老师教大家地道的山东煎饼吃法:先把菜卷到煎饼里,卷好了再往汤里蘸蘸……此情此景,令何沂平想起了母亲跟他说过的往事:战争年代,她们吃的都是隔夜的煎饼,又韧又难吞,但也得照样啃着吃。后来母亲耳根作痛,以为长了瘤子,请医生一看,说是牙颔骨痛,是吃煎饼所致。医生教她把煎饼撕扯成小块,泡在大白菜汁中,泡透才食。果然没几天耳痛就好了。?
甲子山村:与老乡们拉呱当年事<br>——东纵后代山东行之四李老师教我们吃山东煎饼
说起战争年代,吃块煎饼都带出故事哪!
东纵后代山东行第五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