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青岛不容错过的建筑之旅

 冯子 2016-08-18

堪与青岛自然风光并提的青岛建筑,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今天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新宠。


青岛建筑

历史概况


19世纪末,开埠的青岛陆续建成了一大批不同风格的各式建筑,其建筑先后受到欧美、日本等多国文化的影响。以欧陆风格建筑最为集中。德国建筑主要分布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等十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如中山路、太平路、广西路、湖南路等,现在基本保持着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原有的历史风貌。


1913年《香港每日新闻》对青岛的报道体现了青岛德国建筑的特点:“从海上眺望青岛城,只见其坐落在一片旖旎风光之中。其建筑整齐美观,重重红色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这景色简直像是德国的一个小小剪影,这剪影在移植过程中变得愈加完美。”




沿海一线


市区沿海一带,是青岛建筑精华的集中段。一片片造型特别、色彩鲜亮的德式建筑群,大都分布在火车站与第一海水浴场之间。距海不远的迎宾馆,旧称“提督楼”或“石头楼”,为德国人1903年所建。这座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高30多米,外观气势轩昂,内部装潢陈设富丽堂皇,如今是中外宾客理想的下榻处所。




八大关



青岛八大关、太平角、汇泉湾和南海岸一带,有一片片小巧多姿的别墅楼。这些建筑群体随山势的变化,高低错落,疏密相间,辅以山林和各种景物,构成了一幅“青山、红瓦、绿树、黄墙、碧海、蓝天”的大写意。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


八大关的建筑群是青岛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上百幢小楼各领风骚。这些工艺品般的建筑,一般都是二层小楼,建筑面积几百平方米。它们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据建筑界人士介绍,八大关集中展现了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



青岛小鱼山一带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文化区,这个区域里的建筑多是小巧的两层建筑,是文化名人故居现址,并标有清晰的导示图。这些文化名人包括老舍、沈从文、闻一多、康有为、梁实秋和童第周、赫崇本、毛汉礼等科学家。


▲康有为故居


▲萧红、萧军、舒群故居

这些大都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除部分修复向游人开放外,不少依然是在使用中的民居。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游客喜欢在不打扰主人的情况下,近近地去品味这些文化味十足老屋的斑驳的墙面、老旧的门楣、尖尖的屋顶、暗红的瓦檐。


馆陶路“德国风情街”






馆陶路,这是一条从青岛城市历史源头延伸而来的老街。馆陶路初建于1899年,随后因洋行云集,成为“洋行一条街”,这也是德国殖民当局控制青岛经济命脉的一条街。这条路又被称为是“青岛的华尔街”, 昔日青岛“华尔街”,今日“德国风情街”, 现存德式、日式风格的历史优秀建筑共14栋,约20万平方米。

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位于馆陶路2号,麦加利银行,又名渣打银行。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成立于1925年。两层的正方形建筑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建筑底部建有半层高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因此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四层建筑。建筑外观简化、朴素,风格代表并不明显,具有现代主义的特色



馆陶路22号,始建于1920年,欧式建筑,初为日本人管理的证券、纱布、土产、钱钞四个交易市场,由日本人三井幸次郎设计。原为青岛取引所旧址。


馆陶路37号,原为日本大连汽船株式会舍旧址,始建于1927年,欧式建筑,初为日本人在青岛开设的航运业务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350平方米。


青岛市旅游局官方微信编辑,部分内容转自夏树,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