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凡两卷,为杨慎谪戍云南时所作,原名传世后易名为《廿一史弹词》。它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唱文均为十字句,后再系以诗或曲。其一段略似一回,体例与后来的弹词相近,故亦可视为近世弹词之滥觞,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 明人所作词话,现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话本》中之"快嘴李翠莲记"一种,近年在嘉定又发现明代中叶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十三种;长篇除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外,即此杨氏之拟作。 全书共十段,每段有《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词调加上数首诗,再用散文及十字句(三三四)铺成,每段终了再以一诗一词作结。 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髮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乃千古绝唱。之后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注《三国演义》引用这段词,使之广为传颂的同时,被一些人误认为是罗贯中所作。还有一首西江月(说三分两晋"道德三皇五帝"一段),被冯梦龙拿去放在《东周列国志》的开篇,又使人误为冯梦龙所作。 《二十一史弹词》全是十字句,与后来的弹词以七字句为主不同。其十字句式乃源于元代词话及明代的宝卷,实为有清北方鼓儿词之句型。杨氏之作,开文人拟作俗文学之先例、乃有不少学者及文人加以评注、改作或续作。评注者有程仲秩旁注本;董世显、朱玑评订本;张三异、孙德威辑注本;传至江南后乃改称《二十一史弹词》。而梁辰鱼又有江东廿一史弹词的改作本,今不存。续作者有陈忱续廿一史弹词、顾第十一段锦\弹词、金诺明史弹词、张三异明史弹词、古木散人明末弹词等。梁作见于光绪《苏州府志.艺文志》,陈作见于汪曰桢《南寻镇志》,二者今均不存。杨作自清康乾间孙德威辑注有康熙辛巳夏严虞惇序;民国七年须江杨养劲复据孙注十卷,续作说明朝、说清朝二卷,乃称二十五史弹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博南戍史,諡文宪,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明武宗时状元,“大礼议”事件后遭贬云南至死。现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 杨慎7岁学文,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异。“奋志诵读,不出户外”,乃文学大家,又善弹琵琶。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北京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爆发“大礼议”事件,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死伏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世宗馀怒未消,再廷杖为首之杨慎。后谪戍云南永昌充军,居云南30馀年,游历名胜、放浪形骸,《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60岁可以赎身返家,但无人敢受理,68岁时请假回泸州住了3年,又被押解回南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死于戍地。明穆宗隆庆初,赠光禄少卿,明熹宗天启时追諡文宪。 杨慎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按《明史》说法:“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最具盛名的属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 杨慎主要著作有《滇程记》、《丹铅总录》、《古音猎要》、《全蜀艺文志》、《春秋地名考》等。
唐音宋韵按:在网上查阅此书时,忽发现所载皆每卷首尾诗词,其中散文式文字和十字句唱词俱未录,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