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会计核算,要多精确才能称“准确”

 盘江夜郎 2016-08-19


最近笔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会计核算要多精确才可以称为“准确”?一个挺绕的话题,这里试着分析一二。

会计核算其实并没有那么精确


会计的自身原理会对会计的精确性产生影响。会计报表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基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在会计原理之上制定,会计原理中有诸多不确定的概念,例如会计基础假设、会计估计、资产负债表观PK利润表观、权责发生制PK收付实现制。

同时,会计相关的从业者也会对会计精确性产生影响。譬如,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制定的规则就不同,核算的结果也将不同,那么编制出来的报表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人员,不同的专业水平,不同的角度,会计规则运用也不相同,那么编制出来的报表自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ERP系统,不同的逻辑和核算精确度,和企业自身的不同切合程度,那么他们编制出来的报表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会计师,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风险承担能力,会计规则运用的结果也不相同,那么调整后的报表也不尽相同。

如果是合并报表,那么合并层级越多,到最后一层的报表与现实的差距就越大。100个会计将编制出101份的会计报表,或许也不是一句玩笑话。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会对会计的精确性产生冲击。不同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对会计理论自身也会产生影响,有一些内容或许也需要适应时代,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多精确才可以算准确


会计准则或者会计相关法规中,或许都没有提及准确性。但是笔者认为,企业会计核算其实离不开准确性。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以支持报表使用者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其实就是确保会计信息是准确的。

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换言之,财务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报表的使用者而言是非常非常很重要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为规则所限,因为ERP系统所限,因为会计从业者水平和认识有限,即便报告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也可能造成会计核算的不那么精确。

不同科目,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可能要求并不那么一样。

成本核算中,有的时候准确性就没有那么精确,成本核算是否需要达到百分百的精确,有的时候即便想也很难达到,或许百分之九十的准确,就可以接受。

而企业不同阶段,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程度可能要求并不那么一样。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清算期,不同时期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需求也不太一样。

那么,什么样的准确性是可以接受的呢?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或者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有一个大的框架,平衡制度的刚性、柔性和可拓展性,以此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中保证完整、真实而及时的采集、记录、分析会计信息,这样得到的信息准确性就比较切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倘若制度混乱,频繁地、没有原因地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者制度因为缺乏拓展性,一再被突破、被推倒重建,那么由此得出的会计信息肯定是没有准确性可言。

精确核算需要的成本


有时要达到精确核算,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譬如人力成本、培训成本、系统搭建成本,那么核算带来的收益可能并不那么显现。从长期来看,准确或者精确的会计核算肯定是对企业有利的,不过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整体的搭建就需要合理布局和规划。

从企业的发展而言,只有切合企业(报表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从精确与准确性而言,准确性并非是对于精确性的极致的追求,有时候反倒是对于精确性的部分舍弃来实现整体的更为准确。

从会计从业者而言,会计应该在基于准则大同下,更多考虑行业特性,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管理层的要求等,据此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准确的会计信息,这样才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地位以及价值。

这是否又回到曾几何时,很多人都听过、或者思索过的经典表述:会计也是一门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