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大讲堂:同是硬玉岩的翡翠为何会有不同的种质

 玄天子 2016-08-19

  • 缅甸硬玉岩在动力变质作用阶段,主要表现为在定向压力(构造应力)影响下的强烈压碎变质作用,尤以剪切应力作用下的糜棱岩化对硬玉岩的改造最为重要。而糜棱岩化的强、弱则决定了翡翠种质的好、坏。糜棱岩化越强烈,翡翠的种质就越老。所谓糜棱岩化就是岩石遭受强烈压碎而发生的细粒化的动态重结晶,粗颗粒的硬玉通过动态重结晶过程变成了细的颗粒。硬玉矿物被碾碎之后分成“基质”和“碎斑”两个部分。“基质”是粒径≤0.05mm的显微状硬玉晶粒集合体,“碎斑”是分布在“基质”中的碎块,由硬玉矿物的单晶体或集合体构成。见下图:63倍显微镜下翡翠中的硬玉基质与碎斑

  • 缅甸硬玉岩所遭受的动力变质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多期性。每一次的变形作用改造都会使硬玉颗粒再遭碾碎而进一步的细粒化,因而多次动力变质作用的叠加就会使硬玉颗粒变的越来越细,相互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因此,糜棱岩化作用越强,叠加的次数越多,翡翠中基质的含量越高,碎斑的粒度及硬玉晶粒就越细,翡翠的种质就越好。

  • 但是由于构造应力(与静水压力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均衡的,因而不同部位的硬玉岩所遭受动力变质作用的强度也会有所不同,糜棱岩化就出现了强、弱差异,从而导致了缅甸翡翠种质的巨大差异性。而翡翠种质的好、坏,则可通过硬玉结构及基质含量的多少反映出来。

  1. 玻璃种翡翠的糜棱岩化作用最强,属超糜棱岩。基质含量占90%以上。碎斑粒度一般0.5--1.0mm ,且与呈过渡关系,碎斑中硬玉晶粒一般小于0.4mm。主要变形结构为亚晶粒旋转结构。如下图:玻璃种翡翠的25倍显微镜图像冰种翡翠则属于标准的糜棱岩,基质含量大于50%。碎斑粒度一般0.5--1.0mm,部分碎斑可达3mm而构成冰底中常见的棉絮状“石花”。

  2. 糯种、糯化种翡翠属于糜棱岩化硬玉岩或初糜棱岩。基质含量一般在5%--20%之间,基质中的细小的硬玉成定向分布。碎斑粒度有大有小,小碎斑小于0.5mm,与基质混合在一起,呈过渡关系,通常为硬玉的单晶体;大碎斑粒度多在5mm以下,通常为硬玉晶粒的集合体,硬玉粒径一般为0.2--1.0mm。主要变形结构有拔丝结构、舌状(水滴状)结构、核幔结构。如下图:糯种翡翠的25倍显微镜图像

  3. 豆种翡翠所受糜棱岩化最弱。基质少于5%或无基质,硬玉晶粒大小一般为0.2--1.0mm,部分可大于2mm。主要变形结构为剪切碎裂结构、拔丝结构、变形带、扭折带、机械双晶,颗粒边缘粒化,并重结晶构成舌状结构。如下图:豆种翡翠的25倍显微镜图像

    “以上文字和图片选摘自马老师的翡翠学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