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皮尔伯格,玩转好莱坞先玩转自己

 楚晏子 2016-08-19

斯皮尔伯格,玩转好莱坞先玩转自己

楚晏子 19-08-2016 图片来自网络

说明: http://p3.so./t01cf4f906636eea3bd.jpg

天热,读了一本闲书《斯皮尔伯格传》。读斯皮尔伯格,不是看过他导演的很多电影,而是奇怪为什么各行各业干得好的都是犹太人,还有他典型的德国性氏:Spielberg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1946-),美国好莱坞导演、编剧、制片人,梦工厂电影公司创始人之一。其导演的作品全球票房已超过85亿美元,三次打破票房纪录,被《首映》称为“电影界最有权势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导演的作品《大白鲨》、《外星人E.T.》、《夺宝奇兵》系列、《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都已经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然而,这么一个玩转好莱坞的大咖,当初却是一个没有自信不想长大的大男孩。 

“彼得.潘综合征”男孩:

斯皮尔伯格是德语Spielberg的音译,意思为玩山,这姓与他真有一些暗合。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主题通常要么是一个小孩,由于坎坷的生活导致他过早成熟;要么是一个孩子气的成年人,想逃避大人的责任,这种尝试在导演看来是既爱又恨。

斯皮尔伯格194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母亲经营餐馆。他没有按爸爸的要求学习理工,因为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又不太合群,却对拍电影有着异常的热情。1964324日,17岁的他凭借600美元拍摄的电影《火光》上了《亚利桑那共和报》的头条------“火光首映俘获世人”。

    斯皮尔伯格的家庭反映了典型的美国犹太人在过去一百年来的心路历程。从俄罗斯犹太小镇的集体迫害,到美国新大陆的宗教信仰自由,接下来的几代人,从传统美国中西部犹太美国人社区的舒适和限制,到大规模欧裔新教徒郊区所提供的冒险机遇。斯皮尔伯格是第二代美国犹太人的孩子,但是,他对自己是个犹太人感到非常羞愧,“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外星人。” “我以前从来都不觉得自己自信。”

说明: http://photocdn.sohu.com/20080625/Img257735559.jpg老玩童一枚

198236岁的斯皮尔伯格说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为什么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在社会方面不太负责,而且我打心底里不想去面对这个世界。其实,我不介意面对这个世界,只要我和世界之间要有一部摄影机。”

1985年斯皮尔伯格承认:“我一直觉得自己像彼得.潘,成长对我来说真是很难……我是彼得.潘综合征的患者之一。《彼得·潘》是苏格兰人詹姆斯·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创作的小说中,一个会飞而拒绝长大的男孩。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男人,会保持青少年的行为模式,因为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对现实有着很差的适应能力,比如一种对承诺的逃避行为,或者一种通过寻求他人的认可来找到自我接纳的强迫症行为。” 斯皮尔伯格从小就有大量的这些特点,而且他有极丰富的想像力和一颗渴望不要长大的童心。

斯皮尔伯格被迫长大的两个原因,一是与艾米.欧文同居四年后的分手。他承认:“我花费了这么多年藏在摄像机后面,试图躲避生活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我一直忙于制作电影从而避免经历成长的烦恼。现在,我三十出头的时候,经历了迟到的青春期,我就像一个十六岁的男孩那样难受。我没有逃过青春期的痛苦,我只是拖延了它来临的时间”;另一个是得知自己要当爸爸了,他才“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另外一个人做出承诺。”

说明: http://img21./pi/2010/04/21/153842.64760048.jpg

不管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教育对他的心智成长有多大的阻碍,它们都让他在心理上大胆而自信地探索自己的创造力,特别是像他这样经常拍科幻电影的人,能更好地解释他为什么不太懂得如何面对成人话题了。

什么都是双釰剑,人,都是机缘逼出来的。 

玩转自己的专长:

斯皮尔伯格每次遇到危机,特别是财务危机,都是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导演,来解决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他也是拍三D的《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来化解的。所以,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自己的专长,玩转自己的专长,可以逢凶化吉。就是中国人说的“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当我可以拍电影后,我发现我可以仅凭编写一个故事来创造一个伟大的日子或伟大的一周;我可以编辑我的生活。我发现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通过电影,居住在任何地方做任何事。 “我最初的爱,我主要的人生目标,就是做电影。电影就是我全部的人生,其它所有一切都是次要的。”

“那部电影的导演是多年来最伟大的少年天才”比利.怀尔德在1974年《横冲直撞大逃亡》试映会后对斯皮尔伯格的赞许。斯皮尔伯格的父母可没有这么乐观。

每个父母对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命都感到非常欣喜,同时又不知所措,斯皮尔伯格的父母也一样,他妈妈后来说:“他小时候,我完全不知道他是个天才,说实话,我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怪物。”尽管这样,妈妈还是为他伪造病假条,让他在家玩电影;理工出生的爸爸对他学习成绩不好耿耿于怀,但还是帮他做化学实验作业。哪个家长没帮孩子做过作业呢?结果还被斯皮尔伯格告之“老爸,你做的作业不及格啊。”这都是对他培养电影专长的间接支持。(后来他父母离异了)

说明: http://p2.so./t01722105334c44e837.jpg

“我只有在摄影机前才有安全感 ”

说明: http://img3.douban.com/view/photo/raw/public/p1426892338.jpg

斯皮尔伯格在《拯救大兵瑞恩》中诺曼底登陆场景是连续拍摄的,“……一个真正置身于这些挣扎着安全上岸的士兵间的战地摄影师的行为……我只是按照置身于战争中应有的拍摄方式来拍摄这部影片。”场景使用了超过1000具人造尸体,斯皮尔伯格称之为“一场大屠杀。远征军、侦查兵、没击中目标的炸弹,都集中在这片海滩。我不愿意美化这些场景,只是尽可能地残忍而真实地还原场景。”《纽约客》评论:“是想象力所能及的最恐怖又真实的地狱之景……让人心惊肉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懂的。

斯皮尔伯格被人们称为“电影学院派一代”,但他没有上过电影学院,本质上他是自学成才的,最初还可以说是无师自通的。事实上“环球影业”才是他真正的电影学院,他的专长,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斯皮尔伯格随时随地都处于工作状态,他的住处几乎所有的房间都有电视,而且总有一台是打开的,他和人谈话的时候,眼角也一直在看着电视,看到一些东西的时候还会感到兴奋。他甚至会拿笔记下来:“查查这个演员的名字,看看是谁执导的这个广告。”他总是在思考他看到的东西,然后想把它们拍出来。

斯皮尔伯格认为,寻找电影的风格需要花些心思,他喜欢为他每部执导的电影寻找全新的视觉感受。他工作上不懈努力,大脑却是放松、平静的。他在工作中是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一点弥足珍贵。

 成功源自焦虑:

斯皮尔伯格导演、编剧、制作的电影数量超过130部!

美国评论他“早就走过了辉煌的学徒期和早熟的胜利期,变成了好莱坞成就的高级代表,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上保存了美国电影那高贵的愿景和传统。”

2009年底,《福布斯》估计斯皮尔伯格拥有30亿美元的资产,在世界财富排行榜上名列205位。

无论事业、名誉还是财富,斯皮尔伯格都是成功的。但是,你知道斯皮尔伯格至今还会咬指甲到出血吗?好莱坞著名演员达斯廷.霍夫曼说斯皮尔伯格:“是无比安全和无比不安全的的结合体,我原来不知道这点,但他说他每天来上班都觉得想吐。”这是何等的焦虑!

有个美国评论家说:虽然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温情,甚至非常欢欣鼓舞的,但片中普遍的常见人物就是焦虑。……每一个斯皮尔伯格式的英雄都或多或少地担心自己在本质上是一个失败的男性角色。

作为一个来自破裂家庭的孩子,一个乡巴佬,斯皮尔伯格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不要把家庭生活理想化。但由于家庭破裂带给他的情感空虚,他非常渴望一个父亲一样的人物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斯皮尔伯格借电影《外星人E..》若隐若现地表现了他的情感诉求“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经常想象有奇怪的生物出现在我卧室的窗外,我希望他们能进入我的生活,然后像变魔术一样改变我的生活。”

斯皮尔伯格整个职业生涯都在关注破碎的家庭、有性格缺陷的父母形象、在胁迫下生活的孩童。他作品的主人公渴望稳定的家庭生活,但极少能够真正拥有安全感,而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拼命想要逃离束缚、狭隘、愚蠢的中产阶级。

说明: http://www./uploads/allimg/110318/20110318172755350.jpg

斯皮尔伯格决定拍摄电影《慕尼黑》(改编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十一名以色列运动员被巴勒斯坦人杀害的真实事件)时,他完全预测到这部电影会引发的道德风暴和敌意,他清楚电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但他一定要冒这个险。他说:

 “如果我为了继续受欢迎而保持沉默,我将没有办法面对我自己。”

“我这把年纪,如果还不敢面对风险,我将失去对自己的尊重。更何况,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这个故事里各个部分都让我感同身受。它们在我心里激起了疑问和争论。”

 “如果有必要,我随时准备为美国和以色列捐躯。”

斯皮尔伯格敢拿自己的名望冒险,表达了他的自信,他拿那些自己信赖的电影票房失败来冒险,代表着以前要被大众接受的这种渴望已经减轻,他现在已经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我只是个电影导演!”但其实他有更多身份:制版厂老板、流行偶像、父亲、导师、重要的电影大亨。

2000年,斯皮尔伯格获得美国导演工会终身成就奖,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给他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奖;《辛德勒名单》使他成为反对大屠杀的国际代言人,获得德国骑士十字勋章、法国骑士勋章,以表彰他为重新审视大屠杀而作出的贡献;《拯救大兵瑞恩》让他成为二战老兵的英雄,因为“他促使民众更加理解军队为国家安全所作出的贡献”,1999年获得国防部杰出服役勋章;同年,克林顿总统亲自授予他美国国家艺术奖。

2001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大英帝国二级爵士爵位,即使斯皮尔伯格不是英国人,也准许他在名字后面使用KBE (二级爵士)称号,在接受这一荣誉的华盛顿仪式上,斯皮尔伯格说:“这就是我童年的幻想:礼让、文明、荣誉。”

说明: http://ent./dy/zx/201503/W020150304412357346549.jpg

但是,对斯皮尔伯格唱衰的也不少。他对郊区、核心家庭、父亲形象、儿童、调养身心,以及奇幻历险题材的专注,让他长期被学术界屏除在外。

“重点不是斯皮尔伯格做了什么,而是他启发了什么。所有人都开始模仿他的奇幻风格,然后整个文化都变得幼稚不堪。”——保林.科尔

“他在取得合法的“大屠杀”权利。”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他不是最伟大的导演,只是最成功的导演”记者。

但是,就是批评他的人也承认:“斯皮尔伯格已经拍了很多年的电影,我们很容易将他的才华和伟大当成理所当然,更别提他的持久力。电影史上多的是失去动力或方向的导演。但是历经三十年,斯皮尔伯格仍然将他的雄心和技术保持在极高的水平。”

斯皮尔伯格非常珍惜这个有许多资金让他获得成功的舞台。他始终洁身自好,而努力不懈,拍出一部部有品质保证的电影。他的职业道德让他成为银幕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人。

他的成功,其实源自他内心深处的焦虑。所以焦虑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延伸阅读:《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说明: http://p4.so./t01bc026541007d6274.jpg

斯皮尔伯格和李安,一个俄国犹太人,一个是台湾中国人,两个都来自古老的民族,都背井离乡,都不是爸爸希望的好孩子,都在“人人寸土必争”美国好莱坞打拼,都内心恐惧头脑睿智,都怀念过去,都关注家庭题材,都“电影就是命”。一个土鳖,一个科班,两个大牛,惺惺相惜。这些从李安的语录可以理解。

李安语录:

“中国人是嘴上不讲但心理计较,犹太人则是心理计较的事情直接吵出来,其实人性都差不多……文化上的品味习惯,没什么道理可讲,也无伤大雅。”

“我之所以怀念过去的伦理,是因为旧秩序曾经提供我们安全感,也因为过去的教养形成我人格的一部分。” “创作是运用想象力直观地去表达一种经验,创作者本身只是作品诞生的一个工具。”

 “当你在创作上进行冒险时,市场同时也在进行冒险;你得承受转变前的双重心理负担:创作是否成功?观众是否接受?” 怎么办呢?“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自然发展。所期待的,是观众也能陪伴你的成长;能盼望的,是繁华落尽见真淳的一刻。”

“所有的政治性都过去了,热情已冷,道德解构的力量却开始渗入家庭当中,那才是引发整个社会结构转变的关键。它总是默默地进行,低调又极具破坏性,蔓延到世界各地,至今依旧。” 

“家就像冰一样,看似坚固,实际脆弱。”

  “美感是一种冷静以后的回味。好东西是冷静以后再回味,回味时还有真情在内,有经验,也有点距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