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晚期,一支叫契丹的民族兴起于中国北方蒙古高原。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契丹民族后来建立了一个国家叫辽,辽与北宋、西夏并立数百年,是个影响深远的政权。 很多人或许都知道,辽朝的开国皇帝叫耶律阿保机,或许也知道继承阿保机皇位的是耶律德光,是位辽太宗。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德光的大哥,这个原本应该继承皇位的人,他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呢?
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名字叫耶律倍,生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在耶律阿保机的一番努力下,耶律氏渐渐成为契丹各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支。所以说,耶律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也不为过。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国号为大契丹国,改元神册。同年,耶律倍被册立为皇太子,成为契丹帝国的继承者,年仅18岁。 阿保机和年轻的耶律倍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很推崇盛唐文明。阿保机称帝之后,曾问大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者,朕欲祀之,何先?” 很明显,阿保机需要建立一种国家信仰,一种共同的价值符号。群臣的主体意见是尊佛。但是,阿保机却说了一句:“佛非中国教。”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阿保机以中国自居,以汉唐帝国伟业的继承者自居。 中国者,文化之中国也! 太子耶律倍则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耶律倍 在父亲的帝国霸业中,耶律倍战功甚多······ 在唐代,中国东北境内曾经有个叫做靺鞨的民族,他们的一支粟末靺鞨建立过一个渤海国,受到唐玄宗的册封。渤海国是古代东北亚世界的一个文明国家,其领土范围包括今天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极盛时期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制度、文化基本都是拷贝了唐朝模式,被称为“海东盛国”。 文化的繁盛并不意味着实力的强大,有时候还恰好是反比的关系,譬如渤海国。文化繁荣、制度先进的渤海国,到契丹兴起的时候,已经二百多年了。 渤海国旧都遗址 契丹天赞三年,公元924年,渤海国与契丹发生武装冲突······· 耶律阿保机乘机发动灭渤海之战,耶律倍运筹帷幄,策划方略。 契丹天显元年(926)正月,契丹军队攻陷渤海国重镇扶余城,阿保机准备“括户口”,也就是清点户籍。耶律倍却说:“今始得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耶律倍的意思是要继续乘胜前进,拿下忽汗城,也就是渤海的国都——上京龙泉府,今天黑龙江的宁安市渤海镇。 阿保机听了儿子的话,继续进军,最终灭掉了这个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汉化程度很高,几乎是微型版唐朝了,如何治理渤海国,对契丹人来说是个难题!阿保机当即册封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所谓“人皇王”,取天、地、人三才之意,阿保机为天皇帝,皇后述律平为地皇后。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国都龙泉府改名为天福城,“以倍为人皇王主之。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语”。 阿保机对长子耶律倍非常信任,把渤海故土交给他治理,还说“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父子深情,可见一斑。如果按照中原王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做法,加上父亲的支持,耶律倍继承王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这一切随着耶律阿保机的病故发生了改变。天显元年(926)七月,阿保机在返回契丹的途中病故,契丹内部的皇位争夺战即将开始。耶律倍在得知父亲死讯之后,立即动身西还。 如果按照阿保机的愿望,肯定是耶律倍继位,况且他还是太子。但是,契丹人与中原汉人不一样,太子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继承皇位。在当时契丹上层权力结构中,皇后述律平的权力最大,她是摄政者。 述律平皇后并不喜欢长子耶律倍,而相对比较喜欢次子德光和幼子李胡。述律氏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她关注的是传统的草原经济,对汉臣和汉人的农业经济文化并不大感兴趣。耶律倍推崇孔子思想,建议以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他统治下的东丹国,“一用汉制”,带有浓厚的汉化色彩。这与其母的主张是水火不容的。 耶律德光 《资治通鉴》中记载:“述律后爱中子德光,欲立之,至西楼,命与突欲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髻。酋长知其意,争执德光髻……遂立之为天皇王。” 耶律倍知道母亲的心意,也受汉人孝道观念的影响,非但没有争夺皇位,反而带头劝进,拥护弟弟德光继位。 夺取皇位的耶律德光对哥哥并不放心,处处提防,时时监控,“又置卫士阴伺动静”。他们的母亲述律后很专横, 在二儿子当了皇帝之后,还要求册立老三李胡“为寿昌皇太弟,监天下兵马大元帅”。 耶律倍受到弟弟和母亲的压迫,心情非常难受,曾写下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于是,耶律倍就带着自己的红颜知己高美人,从东丹国渡海,投了外国。耶律倍投的外国其实是当时占据中原的后唐。耶律倍走了,但是他的正妃和长子耶律阮并没有走。 后唐皇帝、明宗李嗣源对耶律倍的到来非常欢迎,甚至以天子规格迎接这位沦落王子。后来,李嗣源还赐其李姓,名为李赞华。 后唐明宗李嗣源 尽管后唐皇帝对耶律倍极为恩宠,但去国怀乡的忧愁和政治斗争的失败使得耶律倍心情阴郁、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家人。在后唐客居期间,耶律倍经常以绘画排解忧愁,但此时之作,与其在辽国时的作品相比,已全无豪迈之气魄,内容凄惨不堪。 耶律倍后来死的很惨。李嗣源病死之后,其子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不到半年,就被李从珂(李嗣源养子)夺去帝位并遭到杀害。对于这件事,耶律倍派人送密信给耶律德光,要他派大军征讨。或许有人认为,这是耶律倍暗中与契丹勾结的表现。其实不然,耶律倍的出发点是征讨弑君者李从珂,忠君是耶律倍信奉的儒家理念之一。 耶律倍自画像 耶律德光后来真的出兵了,不过不是因为哥哥的密信,而是后唐叛将石敬瑭的邀请。耶律德光后来立了石敬瑭为后晋皇帝,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后唐就要灭亡了,李从珂准备自焚殉国,还要拉耶律倍一起,《辽史·宗室传·义宗倍》上说:“及太宗立石敬塘为晋主,加兵于洛。从珂欲自焚,召倍与俱。倍不从,遣壮士李彦绅害之,时年三十八。” 耶律倍所画《射骑图》 前文咱们说过,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留在了契丹。耶律德光死后,耶律阮与奶奶述律后、三叔李胡打了一场仗,战场上决定了大辽以后的帝系,耶律阮抢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皇位,追谥其父为“让国皇帝”,后来辽兴宗又增谥号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