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语料库的心理感受形容词词义转喻派生模式描写
2016-08-19 | 阅:  转:  |  分享 
  
1

2012年第4期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2012,№4总第38期RussianLanguageLiteratureandCultureStudiesSerial№38基于语料库的心理感受形容词词义转喻派生模式描写张家骅(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提要:心理感受形容词表达共同的情景模式,构成统一的词典释义类型。由于对情景模式各构成环节的侧重点不同,同一心理感受形容词常可在初始感受义的基础上通过转喻方式派生反映义和致使义变体。这些词义变体各自用在特定的典型上下文中,在句法、搭配上有所区别。将心理感受形容词区分为词义变体,按照统一的模式释义,这将有助于揭示语言词汇的系统性关系,深入对比同义词的语义异同关系,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词典编写质量和词汇教学效果。关键词:词典释义类型;语义配价;句法题元;感受义;反映义;致使义中图分类号:H353文献标识码:A1心理感受形容词的情景模式和语义类别一组词如果由于具有若干共同属性而在某些语言规则上有相同的表现,那么它们就应用

统一的模式在词典中加以描写,这样的一组词构成词典释义类型(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ческиетипы)。(Апресян1999;2006:65—69)心理感受形容词就是一种词典释义类型,它们由于具有共同的情景模式而在义项派生方式、派生义项种类、各种义项的句法行为特征等方面有相同的表现。每种语言的词汇体系都可以区分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词典释义类型,用相同的模式来描写属于同一词典释义类型的一系列词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这是莫斯科语义学派揭示语言词汇系统性的一种方式。心理感受形容词表达的共同情景模式是‘事物、事况等使X处于某种心理感受状态,这种心理感受状态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人的心理感受状态本身,处于核心环节两端的边缘环节分别是心理感受状态的致使原因和反映形式。由于侧重点不同,心理感受形容词可区分为三种词义:a)感受义,语义指向心理感受本身:‘X处于某种心理感受状态’;b)反映义,语义指向心理感受的表现形式:‘呈现这种心理感受状态的(外部体征、言行等)’;c)致使义,语义指向心理感受状态产生的原因:‘使X处于某种心理感受状态的(事物、事况等)’。

心理感受形容词通常都是多义的。1感受义是心理感受形容词的初始义。反映义和致使义是派生义,词义派生以转喻为方式,以情景各组成环节的连带关系为基础,用一类特征的名称表示另一类连带特征。初始义、反映义和致使义各自体现在特定的典型上下文中:a)心理感受形容词的感受义以表人名词短语体现感事为典型上下文标志;b)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其外部体征、言行呈现出来,心理感受形容词用于反映义的典型上下文标志是表示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的名词、动词,如:脸色、目光、神情、笑容、模样、嗓音、语气;看、说、问、笑、哭、呼叫等;c)心理感受形容词致使义的典型上下文标志主要是情景名称,如:事(情)、

2

事件、机会、消息、话语、问题、故事等,以及众多的具体事物名称。(参见Кустова2004:314)初始的感受义和派生的反映义是大多数心理感受形容词都有的意义,派生的致使义则为一些心理感受形容词所有,为另一些心理感受形容词所无。有些心理感受形容词,如愤怒、恐惧、诧异、激动、寂寞等,只用在b)类派生义上下文中表示反映义,不用在c)类派生义上下文中表示致使义(愤怒的事情);另外一些心理感受形容词,如高兴、无聊、幸运、乐观、忧伤等,则可用在b),c)两种派生义上下文中分别表示反映义和致使义(高兴的目光,高兴事儿);还有一些心理感受形容词,如恐怖、奇怪、讨厌等,主要用在c),b)两类上下文中无标记地表示致使义(恐怖事件、恐怖

1的目光),但有时也可用在b)类上下文中有标记地表示反映义(恐怖2的目光)。据此可将心理感受形容词区分为反映、中立和致使三种类型。这些语义类型的心理感受形容词在句法功能上没有差别,都可在句中做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等,但在这些句法位上体现的义项种类、语义配价及其句法功能有所不同。如反映心理感受形容词做谓语时,主语体现感事语义配价;致使心理感受形容词做谓语时,主语较多体现原因配价。中立心理感受形容词虽兼有反映义、致使义,但做状语说明动词时,只用于反映义;致使心理感受形容词做状语说明动词时,既可无标记地表示致使义,又可有标记地表示反映义。汉语心理感受形容词在俄语中的语义对应词不局限于形容词,还包括以形容词为理据派生的副词和状态词。俄语派生副词、状态词是理据形容词的句法变体,与后者词汇意义相同,句法功能不同。派生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与做状语或补语的汉语形容词相当;派生状态词在句中充当谓语,用来表示心理感受状态,或心理感受者(心理感受主体)、心理感受状态和致使原因之间的关系。

2致使类心理感受形容词“恐怖、奇怪”的语义描写2.1“恐怖”的语义描写“恐怖”表达的概括情景是‘事物、事况等使X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这种恐惧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恐怖1”语义指向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使X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的(事物、事况等)’;“恐怖2”语义指向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呈现这种感觉的(外部体征、言行等)’;而“恐怖3”则指向心理感受状态本身:‘事物、事况等使X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恐怖1”语义上包含原因配价,用在c)类上下文中,做定语(1a,1b)、状语(1c)和谓语(1d):(1)a.恐怖的嘴脸(=令人恐怖的嘴脸)∣b.恐怖的屠杀(=令人恐怖的屠杀)∣c.水库突然垮坝,260万立方米洪水恐怖地奔腾而下(=令人恐怖地奔腾而下)∣d.那血腥的场面太恐怖了(=太令人恐怖了)。

“恐怖1”的感事是一种隐性语义配价,在表层不直接通过动词的句法题元显示出来。感受主体与导致感受状态的事物、事况(屠杀、260万立方米洪水奔腾而下、那血腥的场面)的主体不相一致。“恐怖1”的语义结构中包含‘令人’成分:恐怖1=令人恐怖;“恐怖2”的语义结构中不包含‘令人’成分:恐怖2≠令人恐怖。例(1)各句的“恐怖”之前都可以加上致使动词短语“令人”而不改变句义,但例(5)各句、例(2a,2b等)的“恐怖”前加上“令人”会改变句义,这是“恐怖1”与“恐怖2”、“恐怖3”在词汇意义上的一个显著差别。“恐怖1”与“恐怖3”虽都可做谓语,但前者的主语以表人名词短语为主,后者的以表事物、事况名词为主。“恐怖

1”的使用相对自由,是无标记的义项:“恐怖”用在b)类上下文中的首选语义

3

是“恐怖1”。“恐怖2”的使用要受到较多的限制,是有标记的义项:“恐怖”用在b)类上下文中是有歧义的,要想表示反映义必须借助扩大的上下文因素做支撑,如例(5)中的短语“恐怖的呼号、恐怖地叫起来”,剥离上下文会被理解为“令人恐怖的呼号、令人恐怖地叫起来”。由于这些原因,“恐怖”属致使形容词。“恐怖3”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以下简称《现汉》)的“恐怖”释义“(形)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相当,表示心理感受主体处于恐惧状态(2a)或处于恐惧状态与致使原因的关系中(2b,c,d),语义包含感事、原因配价,用在a)类上下文中,充当谓语(2a,b)、定语(2c)和宾语(2d)等:(2)a.有些弟子很恐怖,但佛陀像没有事一样∣b.我不免恐怖起来,因为这个灰色正象一个人生命的形式∣c.一看见此人,我就有恐怖的感觉∣d.我对死亡也并不感到恐怖。“恐怖

3”的感事语义配价不同于“恐怖1”,是显性配价,在句中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主语位体现。与“奇怪3”不同,“恐怖3”不支配原因小句宾语,导致心理状态的原因要通过原因从句、介词短语等手段(2b,c,d)体现。心理感受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通常不是直接的,前者通过感觉渠道作用于后者,在表层结构中,这种联系渠道常通过动词“看见、听到、读”表达:(3)看见水就恐怖∣在那时以前,希腊人只要一听到波斯人的名字就感到恐怖∣读这些日记感到非常恐怖。心理感受的呈现形式不是“恐怖3”的语义配价,在句中可以副题元位表示,如句(4)中的补语“脸色苍白起来”表示反映恐怖心理状态的外部生理体征:(4)他恐怖得脸色苍白起来。“恐怖

2”语义上包含反映配价,用在b)类上下文中,充当定语(5a)和状语(5b):(5)a.这是觉新的声音,是悲惨,是绝望,是恐怖的呼号(≠令人恐怖的呼号)∣b.她一阵心惊肉跳,恐怖地叫起来:“娘,娘!”(≠令人恐怖的叫起来)句中的心理感受主体(觉新、她)与反映这种心理状态的体征、言行(脸上现出的神情、叫起“娘,娘!”来)的主体相一致。俄语对应形容词ужасный(恐怖)的详解词典释义为‘令人恐惧的:ужасныйрассказ(恐怖的故事)’(Ожегов,Шведова1999),与汉语“恐怖1”相当:(6)a.Домоихушейдоноситсятрескогняиужасныйшумбитвы(传到我耳朵里来的是枪炮的喧嚣声、恐怖的厮杀声)∣b.Онпоееглазампонял:выглядитужасно.(他从她的眼睛得知,自己的外表很恐怖。)与俄语致使形容词странный(奇怪的)不同(参见下文),ужасный(恐怖)的派生副词句法变体ужасно做状语说明动词时,只用于致使义,试比较:

(7)a.Каконужасносмотрелнаменяисподлобья,какбудтохотелпроглотить(他多么恐怖地、不怀好意地看着我呀,像要把我一口吞下去似的)∣b.Ольгасужасомпосмотрелапосторонам.(奥莉加恐怖地看了看四周。)例(7a)的ужасно(恐怖地)用于致使义,句中恐怖的心理感受主体是‘我’,使‘我’恐怖的原因来自‘看着我的不怀好意的目光’,看的动作主体是‘他’,两个主体不相重合。例(7b)语境中的恐怖心理感受主体是Ольга,反映这一心理状态的是Ольга的动作‘看了看四周’,两个主体一致。ужасно(恐怖地)做动词状语不用于反映义,句中要改用前置词短语сужасом((感觉)恐怖地)。笔者试图在《俄语国家语料库》(ruscorpora.ru)中寻找反例,证明ужасно(恐怖地)做动词状语时与致使副词странно(奇怪地)一样,也可在特定语境下表达反映义,但未能如愿。

4

2.2“奇怪”的语义描写《现汉》把“奇怪”划分为两个义项:1)(形)跟平常的不一样:海里有不少奇怪的动植物;2)(动)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奇怪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奇怪”表达的概括情景是‘事物、事况等使X感觉跟平常不一样,这种感觉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奇怪1”语义指向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使人感到跟平常不一样的(事物、事况等);“奇怪2”语义指向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呈现这种感觉的(外部体征、言行等)’;“奇怪3”则指向心理感受状态本身:‘X感觉事物、事况等跟平常不一样’。其中“奇怪1”、“奇怪2”与《现汉》(2012)的义项1)大体相当;“奇怪3”与《现汉》(2012)的义项2)大体相当。“奇怪

1”词义中包含原因配价,在句中常做定语(1a)、状语(1b)和谓语(1c):(1)a.高空有一个奇怪的飞行物∣b.他奇怪地浑身战栗起来∣c.这现象很奇怪。“奇怪1”语义指向奇怪的原因‘飞行物、这现象、他浑身战栗起来’,词义结构中的感觉主体‘人’是一个隐性语义配价,在语言符号表层不体现,语义指向情景外部的观察者:高空有一个奇怪的飞行物=‘高空有一个使观察者奇怪的飞行物’;他奇怪地浑身战栗起来=‘他使观察者奇怪地浑身战栗起来’。“奇怪1”的语义结构中包含‘使人’成分:奇怪的飞行物=使人奇怪的飞行物。“奇怪2”词义中包含反映配价,可做定语(2a)和状语(2b):(2)a.她奇怪地反问我们:“举报?管用吗?”∣b.我不顾别人奇怪的眼光,从垃圾堆里把那些书捡回来。“奇怪

1”的语义结构中包含‘令人’成分:奇怪的飞行物=令人奇怪的飞行物;“奇怪2”的语义结构不包含‘令人’成分:我不顾别人奇怪的眼光≠我不顾别人令人奇怪的眼光。“奇怪”做动词状语时,既可用于“奇怪1”(1c),语义指向“他浑身战栗起来”──使人产生奇怪感觉的外部原因,‘奇怪’的感受者(观察者)与非自主动作者(如例(1a)中的‘他’)不一致;又可用于“奇怪2”(2a),语义指向“反问”──感受者‘奇怪’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奇怪’的感受者与自主动作主体(如例(2a)的‘她’)一致。“奇怪”的致使义“奇怪1”是第一性、无标记的,使用频率高,搭配范围广,可能令人奇怪的几乎是任何事物、特征、属性、现象、事件,甚至包括‘奇怪’感觉者自身的内心世界(心里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我和它似曾相识)。“奇怪”的反映义“奇怪

2”则是第二性、有标记的,较少使用,只与个别语词,如“眼光、表情、看、问”等搭配,而且即便是这样的搭配也多有歧义,如短语“奇怪的眼光”在孤立情况下被首选的通常是致使义;只借助特定上下文才能排除致使义,表达反映义(例(2b))。因而“奇怪”属致使类形容词。“奇怪3”是“奇怪”的初始义,“奇怪1”、“奇怪2”都派生于“奇怪3”。在句中“奇怪3”主要做谓语(3a),也做宾语(3b)和定语(3c)等:(3)a.我奇怪他怎么不来∣b.我感到很奇怪∣c.有一天我称呼一个小伙子同志,他看我半天,很奇怪的样子说,你是苏维埃革命时期过来的人吧?“奇怪

3”表示事物、事况等外部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奇怪’心理状态的感受主体和导致这个心理状态的原因为语义配价。句(3a)的主要成分“我奇怪”与句(1c)语法结构虽然相同,但语义结构不同:句(1c)的主语表示使观察者‘奇怪’的原因,而句(3a)主语表示的则是‘奇怪’的感受人。试比较:(4)a.他很奇怪,为什么要舍近求远?∣b.我很奇怪,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例(4a)是个歧义句,句中的“奇怪”可作“奇怪3”、“奇怪1”两种解读:1)‘他觉

5

得很奇怪,X竟然舍近而求远’;2)‘他使人觉得很奇怪,竟然舍近而求远’。作第二种解读时,“他”表示导致奇怪感受的外部事件主体,事件‘舍近求远’直观、同步地展现在观察者的视野中;作第一种解读的“他”则表示奇怪心理的感受人,使“他”奇怪的原因与观察者无关,与其说是客观事件本身,不如说是奇怪感受人对于事件的主观评价。例(4b)的情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我’被别人观察的可能,只可理解为“奇怪3”,“我”表示‘奇怪’的感受人:‘我觉得很奇怪,他竟然舍近而求远’。例(2a)的意思可以转述为:(5)他奇怪我们怎么会认为举报管用。尽管两个句子的“奇怪”都以心理感受人为陈述对象,但它们不同的是:例(5)的“奇怪3”语义上直接连接的是感受人及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例(2a)的“奇怪

2”语义上直接联系的则是感受人及其心理状态表现的形式,‘奇怪’心理状态的产生原因只是间接地蕴涵在直接引语中。“奇怪3”的原因配价常以宾语小句(例(3a,6a))体现,也可通过充当主语的小句(6b)、名词短语(6c)等形式体现:(6)a.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富裕的贵族或绅士看中她∣b.您动不动就提起阿荣,我觉得很奇怪∣c.他最近的活动我感到很奇怪。心理感受的原因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常通过动词“见、听”等表达:(7)父亲见我一个人来很奇怪∣她听了这一句话好生奇怪。奇怪的致使原因不是‘见我一个人来’,而是‘我一个人来’,感觉动词“见”将二者联系起来。

“奇怪3”与形容词“诧异”的意义与句法行为都相近,后者在《现汉》中释作‘(形)觉得奇怪:听了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我们都十分诧异’,也可支配小句宾语:姚太太正诧异女儿到了哪里去,姚宓却回来了。形容词странный(奇怪的)在俄语详解词典中被看作单义词,释义译文是‘因不同一般使不理解、惊讶的’(参见МАС1984),Г.И.Кустова(2004)称之为致使意义,同本文指出的语义变体“奇怪1”。Г.И.Кустова(2004:316)将страшный(可怕的)、жалкий(可怜的)、противный(讨厌的)、странный(奇怪的)等表示‘(事物、事况等)使人处于某种心理状态的’形容词称之为致使形容词,认为由这些形容词构成的副词做动词状语时,与理据形容词一样,只用于致使意义。据笔者观察,以странный(奇怪的)为理据词构成的副词странно(奇怪地)做动词状语时,主要表示致使义(例8),但不局限于此,有时也可表达与汉语“奇怪

2”相同的“反映”义(例9):(8)a.Вдругястраннозаболела:температура40.(我突然奇怪地病了:体温40度)∣b.Каконаизмениласьзаэтовремя:чертылицастранноопустились.(这段时间她变化多大呀:脸盘奇怪地耷拉下来了)∣c.ЮлияМихайловнастраннохмыкнула,нонеответиласразу(尤里娅·米哈依洛夫娜奇怪地哼了一声,没有立刻回答)∣d.Юрийстраннопосмотрелнанегоиещеболеестраннопромолчал.(尤里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非常奇怪地避而不答。)(9)a.Онстраннопосмотрелнаменя:―ЗачемвамКарелин?Яговорю:―Поделу.他奇怪地看看我问:“你找卡列里做什么?”我说:“有事情。”∣b.Викастраннопосмотреланамужаипожалаплечами.维卡奇怪地看看丈夫,耸了耸肩膀∣c.Онаприблизиласькомне,взяламенязарукуи,заглядываявглаза,как-тостранноспросила:―Петя!зачемтыедешьвПетербург?她走到我跟前,拉住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有点奇怪地问道:“彼佳,你去彼得堡干什么呀?”

例(8)各例句的语境类似(2a),句中的странно(奇怪地)语义指向致使‘奇怪’心

6

理状态产生的原因,这些原因有的是非自主的状态变化(заболела病了,опустились耷拉下来了),有的是自主动作(хмыкнула哼了一声,посмотрелнанего看了他一眼,промолчал避而不答)。例(9)各例句的语境则类似例(2b),странно(奇怪地)在语境中表达的不是‘因不同一般使不理解、惊讶的’,而是‘表现这种感觉的(体态、动作等)’。странно(奇怪地)语义指向自主动作посмотрел(看了看),посмотрела(看了看),спросила(问)。‘奇怪’的‘感觉人’与句中动作主体он(他),Вика(维卡),она(她)一致。例(9b)中和посмотрела(看了看)并列的пожалаплечами(耸肩,俄罗斯人表示不解的体态符号)更加印证本文的观点:странно(奇怪地)在特定的语境中确实可以表示与汉语“奇怪

2”相同的意义。3中立类心理感受形容词“无聊、高兴”的语义描写3.1“无聊”的语义描写“无聊”表达的概括情景是‘X因为没有事情做或对事物、事况没兴趣而感觉烦闷,这种感觉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由于侧重点不同,“无聊”可区分为三个词义变体:“无聊

3”侧重心理感受状态:‘X因为没有事情做或对事物、事况没兴趣而感觉烦闷’;“无聊2”侧重反映心理状态的外部特征:‘呈现这种心理状态的(外部体征、言行等)’;“无聊1”侧重的则是致使这种心理感受产生的原因:‘使X感觉没意思因而烦闷的(事物、事况等)’。“无聊3”与《现汉》“无聊”的第一义项“由于清闲而烦闷:他一闲下来,便感到无聊”大体相当,词义包含感事和原因配价,用在a)类上下文中,以心理感受主体为直接描写对象,在句中主要做谓语(1a,b),用在虚义动词“感到、感觉”后做宾语(1c,e),或做补语(1d):(1)a.我们俩很无聊,晚上就坐在一起说话∣b.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c.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几天,感觉无聊∣d.想做事的人却闲得无聊,那是最可怕的∣e.我对那哭哭啼啼的电影觉得无聊。使无聊这一感觉产生的原因在释文中用析取的方式表达(‘X因为没有事情做或对事物、

事况没兴趣’),可能来自感受者自身没有事情做,如例(1b,c,d)分别用连谓句前项动词短语“坐着”、原因从句“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几天”、谓词“闲”等表示导致无聊感的原因,‘坐着、感冒、躺、闲’与‘无聊’共有同一主体,各例中的“无聊3”都可用同义的反映义心理感受形容词“寂寞”取代;也可能来自外部的事物、事况,如例(1e)介词短语中的‘那哭哭啼啼的电影’,这里的主体应另有其人,句中的“无聊3”不能用“寂寞”取代。“无聊2”词义里包含反映配价,用在b)类上下文中,以显示心理感受的体征、言行等为直接描写对象,体征、言行的主体与心理感受主体一致。在句中“无聊2”主要做定语(2a,b)或状语(2c,d):(2)a.他就是要装出一副无聊的样子,让老孔他们消除疑心∣b.脸上带着疲劳和无聊的表情∣c.他厌倦地躺在炕上吸烟,无聊地向空中吐着烟圈∣d.我无聊地四下张望。各例中的“无聊”都可用同义的“寂寞”替换。

“无聊1”的语义大体相当于《现汉》“无聊”的第二义项‘(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老谈吃穿,太无聊了’,用在c)类上下文中,以致使无聊感受产生的外部事物、事况为直接描写对象,事物、事况的主体与心理感受主体多不一致。在句中“无聊1”主要做定语(3a,b)、谓语(3c,d),有时也做补语(3e):(3)a.盘问我一些无聊的问题∣b.有人告诉我这是一本无聊的书∣c.电视节目很无聊,很俗气∣d.是啊!这工作有些无聊∣e.这本书写得很无聊(百度搜索)。

7

例中的“无聊1”都不能用反映义心理感受形容词“寂寞”替换。“无聊”在例(3e)与(1d)中虽都做补语,语义都指向主语事物,但在例(3e)中的主语表物、无聊感的外部原因,在(1d)中的主语表人、‘无聊’的内心感受者。与“无聊”大体对应的俄语形容词是скучный.该词的详解词典释义也可归纳为感受、反映和致使三个词义变体:1)因为没有事情做或对周围的事情没兴趣而感觉烦闷:Больнойсегодняскучен(病人今天很无聊);2)表现这种感觉的:скучныйвзгляд(无聊的眼神)∣Лицаувсехучениковскучные,апатические.(学生们的脸都显得无聊、淡漠);3)使人感觉没兴趣而烦闷的:скучнаякнига(无聊的书)。(ОжеговиШведова1999;МАС1984)скучный(无聊的)的派生副词句法变体скучно(无聊地,(得)无聊)可用在句尾充当交际结构述位,相当于汉语以“得”为语法标记的补语,如:(4)a.Времяпроводилискучно.(日子过得无聊)∣b.Одинавтор,поегомнению,глубоковладелматериалом,нописалскучно.Другаякнигабыланаписаналихо,но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他认为,有的作者虽然素材掌握很多,但写得无聊。另外一些书写得尽管不错,但很肤浅。)《俄语国家语料库》显示,句尾скучно((得)无聊)与谓语动词前的скучно(无聊地)语义有所区别。前者的心理感受主体可能与谓语动作主体一致(例4a),类似于汉语例(1d)中的“无聊1”,也可能不一致(4b),类似汉语例(3e)中的“无聊3”。但谓语动词前的скучно(无聊地)多与谓语动作主体一致,类似汉语例(2c,d)中的“无聊2”:(5)Скрышискучносмотритнаних(баб)однимглазомтолстаяворона.(有只肥胖的乌鸦不时从房顶上无聊地睄她们(村妇)两眼。)скучный(无聊的)的派生状态词句法变体скучно((感觉)无聊)常与表自身心理感受原因的不定式动词连用,动词的语义主体和用与格表示的无聊心理感受主体一致:(6)Емускучносидетьнауроке,скучноготовитьдомашниезадания.(他坐在课堂上很无聊,做家庭作业也无聊)∣Позевываетмалый,скучноемутутстоять.(小伙子直打哈

欠,站在这儿很无聊)∣Сталоскучномнежитьодному.(我开始觉得一个人生活很无聊。)汉语例(1b)与俄语例(6)的句式很相似,再如:(7)晚上独自在旅馆里非常的无聊∣马上开不了会,大家等着无聊,青年人们便拿起八音会的锣鼓打起来∣站着无聊,免不了也看看热闹∣呆着无聊,我就摆上棋盘研究研究∣躺着无聊,不如一骨碌爬起来。3.2“高兴”的语义描写“高兴”表达的概括情景是‘事物、事况等使X感觉愉快而兴奋,这种感觉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由于侧重点不同,“高兴”可区分为三个语义变体:“高兴3”侧重心理感受状态:‘X感觉愉快而兴奋’;“高兴

2”侧重反映心理状态的外部特征:‘呈现这种感觉的(外部体态、动作等)’;“高兴1”侧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使人感到愉快而兴奋的(事物、事况等)’。“《现汉》对于“高兴”的释义‘(形)愉快而兴奋:听说你要来,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凸现了概括情景的核心部分,相当于“高兴3”。“高兴3”词义包含感事和原因配价,在句中主要做谓语:(1)a.大家都很高兴∣b.很高兴见到你∣c.很高兴你也来了∣d.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了很高兴,但未重用∣e.因为收获很大,学生们都非常高兴∣f.孩子成绩优异,全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g.我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感觉愉快而兴奋’。上例中的“大家、秦王”等表示‘高兴’心理感受主体。例(c,e,f)中的“你也来了、因为收获很大、孩子成绩优异”等虽然句

8

法功能有别,分别充当小句宾语、原因从句、并列小句等,但语义上都是体现原因语义配价的句法题元。例(b,d,g)中的感知动词“见、听到”是连接感受主体与致使原因的中介成分;例(g)的“合不拢嘴”表示反映心理状态的生理符号。“高兴2”词义包含反映配价,在句中主要做定语(2a,b)、状语(2c),有时也做补语(2d):(2)a.高兴的泪水夺眶而出∣b.这两天,她高兴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c.大家高兴地笑了∣d.菲尔普斯高兴得合不拢嘴。“高兴的泪水”=‘反映愉快而兴奋感觉的泪水’。例(2a)修饰名词短语“高兴的泪水”中的“高兴”和“泪水”共有同一主体,X流泪是X高兴的反映,类似的短语如:高兴的神色∣高兴的样子∣高兴的表情∣高兴的笑声等。例(2c)的“高兴”和“笑了”都以“大家”为主体,大家笑是大家高兴的符号。

“高兴1”包含原因语义配价,在句中做定语:(3)a.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我怎么会哭∣b.给女孩起下个高兴的名字──喜云∣c.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但特特委屈得哭了。高兴的日子=‘使人感到愉快而兴奋的日子’,“高兴”语义蕴涵‘使人’。修饰短语中的“高兴1”与原因语词“日子、名字、事儿”等的主体多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上,“高兴1”是有标记的,较之相对自由的“高兴2”要受到若干限制。这首先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如上所述,“高兴

2”既可充当定语,又可充当状语,而“高兴1”只做定语。“高兴1”的标记性还表现在搭配限制上。与“令(使、让、叫等)﹢高兴”的组合搭配表达致使原因的名词很多,如:事(情)、特点、情况、消息、成绩、态度、变化、进展、程度、成果、电报、地方等,但其中能够与“高兴1”单独搭配,不借助致使动词表示情感原因的很少。可以说“饮酒是高兴的事∣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兄弟俩都有件高兴事∣改换了生活环境,这是高兴的事”等,但“消息”与“高兴”搭配表示情感原因,则要借助致使动词:笔者搜索《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查到12个“高兴的消息”短语,其中11个与“令、使、让、叫”搭配使用。“高兴

1”使用的不自由与同样是中立义心理感受形容词“无聊1”、“乐观1”使用的相对自由形成对照。“乐观3”──(形)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观主义∣乐观情绪∣不要盲目乐观(参见《现汉》);“乐观1”──(形)使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前景很乐观∣形势不乐观。试比较:我一点都不乐观3∣形势一点都不乐观1。可与“乐观1”搭配的名词很多,如:未来/前途/消息/状态/效益/情况/结果/处境/销售(不)很乐观,而且都无须借助“令、使、让、叫”等表示致使意义。俄语形容词радостный(高兴)的详解词典释义与汉语“高兴”的三个语义变体大体对应:1)体验快乐感、心满意足感的:Яшелрадостныйивеселый.(我走着,很高兴,很快乐);2)反映这种感觉的:радостноелицо(一张高兴的脸),радостныйсмех(高兴的笑声);3)使有快乐感、心满意足感的:радостноесобытие(高兴的事情),Веснаунаснерадостна.(春天在我们这里不是令人高兴的),Известиебылорадостноеиважное.(消息是令人高兴的,重要的)。(МАСⅢ1983;Ожегов,Шведова1999)

俄语表示‘体验快乐感、心满意足感’的不限于形容词радостный1(高兴),还有短尾形容词рад(高兴)和动词(об)радоваться(高兴)。前者不仅可充当谓词,也可充当其他句子成分;后两个则主要用来做谓词。汉语“高兴3”用于例(1b,c)时的词类属性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试与表示心理状态本身的“奇怪3”比较。如上文所述,“奇怪3”语义指向心理状态本身:‘X感觉跟平常不一样’。《现汉》把“奇怪3”看作动词,释义为‘(动)感

9

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奇怪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很高兴你也来了”与“我奇怪为什么这时候他还不来”在结构、语义上很相似。它们都是命题态度句,命题态度谓词支配小句宾语,联系表人主体与表心理状态产生原因的从属命题。“高兴3”似应和“奇怪3”一样看作动词。俄语радостный3的用法相对自由,其搭配范围比汉语“高兴3”宽泛,Надняхполучиливашерадостноеписьмо.(今日收到你的一封令人高兴的信)∣Войдитесюдаисообщитеэторадостноеизвестие.(请你进来通报一下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Весть,конечно,радостная,нопосутиничемнеподтвержденная.(消息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还没有得到证实)∣Надписьменнымстоломвиселарадостнаякартинка.(写字台上方挂着一幅令人高兴的画)∣результатырадостные(结果都是令人高兴的)∣Ситуацияздесьотнюдьнерадостная.(这里的形势一点都不令人高兴)等句中радостный

3的致使意义,译成汉语时都必须在“高兴”前加致使动词表达。4反映类心理感受形容词“愤怒、恐惧”的语义描写4.1“愤怒”的语义描写“愤怒”表达的概括情景是‘事物、事况等使人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这种激动情绪通过体征、言行等外部形式反映出来’。由于侧重点不同,“愤怒”可区分为两个语义变体:“愤怒3”侧重心理感受状态:‘事物、事况等使X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这是“愤怒”的初始义;“愤怒

2”侧重反映心理状态的外部特征:‘呈现这种激动情绪的(外部体征、言行等)’。“愤怒”不能用在c)类上下文中表达致使义。“愤怒3”的词义与《现汉》的“愤怒”(形)释义‘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愤怒的人群∣愤怒声讨侵略者的罪行’大体相当,在句中做谓语(1a)、宾语(1b)、定语(1c,d)等:(1)a.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愤怒∣b.对于离婚她感到愤怒∣c.愤怒的乘客拒绝下机∣d.一说到这些问题,他就抑止不住自己愤怒的情绪。“愤怒

3”词义包含感事和原因配价(“愤怒”只用在初始义“愤怒3”时词义包含原因配价,用于派生义时不包含原因配价),做谓语或在虚义动词后做宾语时,多用来表示愤怒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原因配价通常以表示对待关系的介词短语体现(2a,b),也可通过动词宾语(2d)、主位谓语句中做主语的动词短语体现(2c);兼语句中的致使动词“令、使、让”等则是表示原因﹣结果关系的普遍手段,句中的主语体现“愤怒3”的原因配价,兼语体现其感事配价(2e):(2)a.新闻界对此感到愤怒∣b.每个人都对武装分子劫持学生感到愤怒∣c.发生这种事,每位父母都会很愤怒∣d.艾瑞阿卡斯十分愤怒遭到这样的干扰∣e.他的话让我愤怒。在感知、认知动词“看到、听见、知道”等做前项的连谓句、复句中,前项动词宾语也常常可以表示后项谓词心理感受状态的致使原因:(3)我们现在一看到街上的美军士兵就感到愤怒∣头目听了赖和尚的话却感到很愤怒∣秦始皇知道了方士、儒生在背后诽谤他,非常愤怒。

“愤怒”不用在c)类派生义上下文中表示致使义,只用在b)派生义上下文中表示反映义,是反映义心理感受形容词。试比较:愤怒的事件∣愤怒的罪行∣愤怒的欺诈/愤怒的脸色∣愤怒的目光∣愤怒的神情。“愤怒”不用于转喻派生致使义“愤怒1”与“奇怪”主要用于转喻派生致使义“奇怪1”明显地相互区别。‘愤怒’与‘奇怪’心理感受的情景模式尽管都由原因、结果、反映三个环节组成,但被关注的焦点不同。‘愤怒’情景被关注的焦点是心理感受结果,与人直接相关;‘奇怪’的关注焦点则是导致心理感受的原因,与

10

事物、事况直接相关。这可用“奇怪”、“愤怒”做定语时的主要修饰对象不同证明。以“愤怒的”、“奇怪的”为关键语词搜索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在各自第1—100条结果中,“愤怒”修饰表人语词计64条,“奇怪”修饰表事物、事况语词计96条。“愤怒2”的词义为‘呈现这种激动情绪的(外部体征、言行等)’,语义中包含反映配价,在句中做定语(4a,b)、状语(4c,d)等;反映配价通过“面孔、口气、语言、目光、拳头;呼喊、吼叫、诅咒、控诉、谴责、反抗”等名词、动词实现:(4)a.她昂起头,用愤怒的眼睛瞪着他∣b.屋子里又是一阵愤怒的呼喊∣c.村民们愤怒地挥舞着拳头∣d.赫顿当时愤怒要求当局严查泄密者。“愤怒”的俄语对应形容词是以名词为生产词的гневный和以动词为生产词的возмущенный,возмутительный,它们的详解词典释义译文分别是:гневный―1)充满极度

愤懑情绪的:гневныйвладыка(愤怒的主宰);2)表示愤怒的:гневныйвзгляд(愤怒的目光)。возмущенный―充满极度愤懑情绪的:возмущенныйтон愤怒的口气,возмущенноговорить(愤怒地说)。возмутительный―возмутительныйпоступок(令人愤怒的举动≠愤怒的举动)。(ОжеговиШведова1999;МАС1984)4.2“恐惧”的语义描写恐惧与恐怖语义相近,表达的概括情景是‘事物、事况等使X感觉惊慌害怕,这种心理状态通过外部体征、言行等形式反映出来’,既可用在a)类上下文中,体现感事、原因配价,语义指向心理状态本身,表示感受义“恐惧

3”(例1),词义与《现汉》(第6版)的“恐惧”释义‘(形)惊慌害怕’相应,又可用在b)类上下文中,体现反映配价,语义指向心理状态的外部表现形式,表示反映义“恐惧2”(例2):(1)a.看了看周围,我猛地又恐惧起来∣b.波兰人很恐惧,但不想屈服∣c.他既不觉得悲哀,也不觉得恐惧∣d.我们总想摆脱出事时那种恐惧的感觉。(2)a.一个受惊的孩子睁大恐惧的眼睛∣b.我突然恐惧地颤抖起来∣c.正在观察晴雨计的大副恐惧地叫道:“啊,上帝啊!”用于感受义、反映义时,“恐惧”与“恐怖”基本同义,例(1,2)中的“恐惧”都可用“恐怖”替换,如:看了看周围,我猛地又恐怖起来∣一个受惊的孩子睁大恐怖的眼睛。替换前后的句子只在惊慌害怕的轻重程度上有差别,“恐怖”的词义较重,“恐惧”的词义较轻。(参见张志毅张庆云2005)“恐惧”与“恐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前者不能用在c)类上下文中表达致使义,后者

可以:1)“恐惧”的语义结构中不包含‘令人’成分(恐惧≠令人恐惧)(例3a),“恐怖1”的语义结构中包含‘令人’成分(恐怖=令人恐怖)(例3b);因而前者不用在c)类上下文中表示致使义“恐惧1”(例4a),后者可用在c)类上下文中表示致使义“恐怖3”(例4b):(3)a.恐惧的目光∣~的神色∣~的面孔∣~的表情≠令人恐惧的目光∣~的神色∣~的面孔∣~的表情/b.恐怖的传言∣~的场景∣~的消息∣~的叫骂声=令人恐怖的传言∣~的场景∣~的消息∣~的叫骂声。(4)a.恐惧的传言∣~场景∣~消息∣~叫骂声/b.恐怖的传言∣~场景∣~消息∣~叫骂声。2)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恐惧”做谓语表示初始感受义“恐惧

3”时,无须借助更多上下文的帮助,不会产生歧义(5a);而“恐怖”做谓语表示初始感受义“恐怖3”时,须要借助更多的上下文帮助,否则会产生歧义(5b),试比较:

11

(5)a.波兰人很恐惧,但不想屈服/b.有些弟子很恐怖,但佛陀像没有事一样。例(5a)在删除“但不想屈服”之后,“恐惧”仍保留感受义:波兰人感到很恐惧;但例(5b)如删除“但佛陀像没有事一样”,“恐怖”既可理解为感受义“恐怖3”:有些弟子感到很恐怖,又可理解为致使义“恐怖1”:有些弟子令人很恐怖。由于同样的原因,恐惧做定语表示派生反映义“恐惧2”时,也无须借助更多的上下文帮助,不会产生歧义:恐惧的目光∣~的神色∣~的面孔∣~的表情;而“恐怖的目光∣~的神色”等在一种广义上下文中表示‘反映恐怖心理的目光’等,在另一种广义上下文中则可能表示‘令人恐怖的目光’等。3)做状语时,“恐惧”只用于派生义“恐惧

2”(6a);“恐怖”既用于派生义“恐怖2”(6b),又用于派生义“恐怖1”(6c):(6)a.我恐惧地“哇”一声哭出声来∣b.她一阵心惊肉跳,恐怖地叫起来:“娘,娘!”∣c.再生障碍性贫血作为一种顽症,还是很恐怖地威胁着人的生命。与“恐怖3”一样,“恐惧3”词义中也包含心理状态感事和原因的语义配价,常用在谓语或宾语句法位上,表示‘恐惧’的原因-结果关系,将体现感事的主语与体现原因的句法题元(例(7a)的动词宾语“与异性同学交往”、(b)中的名词宾语“自然灾害”、(c)中的小句宾语、(d)中的介词结构状语“她对未来的日子”)联系起来:(7)a.他恐惧与异性同学交往∣b.他们不再恐惧自然灾害,担心的是政策变化∣c.人们恐惧通货膨胀∣d.她对未来的日子感到恐惧。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实现“恐惧

3”原因配价的句法手段较多,实现“恐怖3”原因配价的句法手段较少。与“恐惧”语义相近的俄语形容词是страшный及其句法变体──状态词страшно.俄语详解词典对于страшный的相关释义为‘使产生十分害怕感觉的:страшныйрассказ(恐怖的故事)∣Угрозынестрашныкому-нибудь.威吓未能使人恐惧;对于状态词страшно的释义为‘某人觉得十分害怕’:Каквсветелкестрашноодной-то!Ночьтемная,ветервоет.(一个人在阁楼里多恐惧呀!夜色漆黑,狂风呼啸。)(ОжеговиШведова1999;МАС1984)страшный的词义中包含感事和原因两个语义配价。用于c)类上下文中、在表层结构里只体现原因配价时,страшный表示致使义страшный

1(可怕的,恐怖1的)(8a,b);用在a)类上下文里,在表层结构中既体现原因配价、又体现感事配价时,страшный表示感受义страшный3(恐惧3,恐怖3)(8c,d,e,f):(8)a.Какой-тогосподинпрочелстрашныйрассказомертвеце,перевернувшемсявгробу(有位先生读了一篇死人在棺材里翻身的恐怖/恐惧故事)∣b.Сонеебылстрашен(她的梦很恐怖/恐惧)∣c.страшныеемусны(她很恐惧的那些梦)∣d.Емустрашенпроигрыш.(他恐惧/恐怖输牌)∣e.Намнестрашнамогилытьма(我们不恐惧/恐怖坟墓的黑暗)∣f.Новдругсмыслсловсталстрашеней.(但这些话的意思突然使她感到恐惧。)страшный的句法变体──状态词страшно(恐惧)专门用在c)类上下文中表示感受义:(9)Ученыепугают,анамнестрашно!(学者们危言耸听,但我们并不恐惧)∣Воетпурга,злится,анамнестрашно.(暴风雪在呼啸、肆虐,但我们并不恐惧)∣Неужелиейнестрашножитьводиночестве?(难道她孤零零地住着不感到恐惧?)

这里顺便指出,страшный的句法变体──副词страшно(恐怖地,恐惧地)既可用于致使义(10a),又可用于反映义(10b):(10)a.―Чтоэто,Митраша,―спросилаНастенька,ежась,―такстрашновоетвдали?(“这是什么,米特拉莎?”娜斯佳瑟缩地问道:“远处咆哮得多恐怖/恐惧呀。”)∣b.Ивдруг,несвоимголосом,онстрашнокрикнул:―Караул…(他突然恐惧地拼命呼喊:“救命呀!”)

12

5结语1)心理感受形容词致使义变体语义结构中有‘令人’成分;包含原因语义配价,其感事是隐性配价,在语言符号表层不体现;感受主体与导致感受状态的事物、事况等原因的主体多不相一致。心理感受形容词反映义变体语义结构中没有‘令人’成分;包含反映语义配价;心理感受主体与反映这种心理状态的体征、言行主体相一致。心理感受形容词感受义变体语义结构中包含感事、原因配价;其感事配价不同于心理感受形容词致使义,是显性配价,在句中大多要通过主语位体现;原因配价常通过宾语小句、主语小句、原因从句、介词短语、连谓句前项动词等手段体现。2)致使类心理感受形容词除初始感受义外,有致使义和反映义两个派生义变体。致使义变体使用相对自由,是无标记变体,不仅用在c)类上下文中,而且可以首选变体用在b)类上下文中;能够用在句中做状语,谓语动词体现其原因配价。

2反映义变体使用上受到较多的限制,是有标记的义项,只用在b)类上下文中,在句中做状语时,谓语动词体现其反映配价。反映类心理感受形容词不用来表达致使义变体,除初始感受义外,只有用在b)类上下文中无标记地表达派生的反映义。中立类心理感受形容词和致使类心理感受形容词一样,除初始感受义外,也有致使义和反映义两个派生义变体,但区别于致使类心理感受形容词的是,其反映义变体使用相对自由,既可用来做定语,又可用来做状语,而致使义变体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用来充当状语。3)初始义不等于常用义,派生义也不等于非常用义。反映类心理感受形容词的初始感受义变体固然是常用义,但致使类心理感受形容词使用频率较高的则通常是派生致使义变体。4)“奇怪

3”表示人的内心感受,其主语指内心感受人,常带小句宾语,宾语小句表示使‘奇怪’内心感受产生的原因。这些语义句法特点想必是“奇怪3”被《现汉》(2012)、吕叔湘(2007)看作动词的主要根据。和“奇怪3”在这方面类似的有“高兴3、幸运3、恐惧3、惊讶3、惊异3、诧异3”等很多心理感受形容词:很高兴你也来了∣我们很幸运能与这位朋友相识∣我很惊讶他还活着∣人们惊异他何以能够创作出如此巨量的艺术珍品∣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人们恐惧通货膨胀。各例中的谓词与“奇怪3”一样,都表示‘X处于某种心理感受状态’,语义结构中包含感事和原因配价,属叙实情感—认知谓词。“但凡是叙实词都预设相关命题”(沈家煊1999:139),例中体现致使内心感受产生原因的小句宾语、动词宾语命题就是这样的预设成分。这里的“高兴3、幸运

3、恐惧3、惊讶3、惊异3、诧异3”等的词类属性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5)将心理感受形容词区分为致使、反映、中立类有助于阐释同义词的语义异同关系,如文中涉及的“恐怖/恐惧、奇怪/诧异、无聊/寂寞”,当前者用于感受义、反映义时,常常可用后者替换,但用于致使义时不能替换。这表明它们的同义关系实际上是“恐怖3,2/恐惧,奇怪3,2/诧异,无聊3,2/寂寞”之间的同义关系,而不是“恐怖1/恐惧,奇怪1/诧异,无聊1/寂寞”之间的同义关系,因为“恐怖、奇怪、无聊”属致使类、中立类心理感受形容词,可用来表达致使义,而“恐惧、诧异、寂寞”属反映类心理感受形容词,不用来表达致使义。6)俄语心理感受形容词在俄语详解词典中都有感受、致使、反映义的标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词典如对汉语心理感受形容词也做相关的标注,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词典编写质量和词汇教学效果。

附注

13

1个别心理感受形容词只用于致使义,如“古怪”与“奇怪1”词义相近,也指向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使人感到跟平常很不一样的(事物、事况等)’,但只有致使义“古怪1”,不用于“古怪3”、“古怪2”。2形容词的语义配价首先是被其说明的事物和行为(动作、状态、属性、关系等)(参见Кустова2006)。形容词做定语说明名词时,一方面通过名词实现其语义配价,另一方面与名词组成短语充当句子谓语的题元成分;形容词做状语说明动词时,一方面通过动词实现其语义配价,另一方面与动词组成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参考文献[1]АНСССР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Z](Ⅰ-Ⅳ)(МАС).Москва:Русскийязык.1981-1984.[2]АпресянЮ.Д.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теоретическаясемантикавконцеⅩⅩстолетия[J].ИзвестияРАН.Серия

литературыиязыка.1999,№4.[3]АпресянЮ.Д.идр.Языковаякартинамираисистемная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M].Москва:Языкиславянскихкультур,2006.[4]КустоваГ.И.Типыпроизводныхзначенийимеханизмыязыковогорасширения[M].Москва:Языкиславянскихкультур,2004.[5]КустоваГ.И.Валентностииконструкцииприлагательных.dialog-21.ru,2006.[6]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ruscorpora.ru[7]ОжеговС.И.,ШведоваН.Ю.Толковыйсловарь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Z].Москва:Азбуковник,1999.[8]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ccl.pku.edu.cn[9]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0]张志毅,张庆云.新华同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ACorpus-basedDescriptionontheTypesoftheMetonymicalExtensionoftheSemanticsofEmotionalAdjectives

ZHANGJia-hua(CenterforRussianLanguageLiteratureandCultureStudiesof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Abstract:Adjectivesexpressingemotionsconveycommonsituationaltypeandconstitutetheunifiedtypeoflexicographicaldefinitions.Becauseofthedifferentemphasisonthecomponentsofthesituationaltype,theveryemotionaladjectiveoftencanproducevariationssuchasmeaningofreflectionandmeaningofcausationbasedonthemetonymicalextensionofitsbasicmeaning–themeaningoftheemotionalsituationandreality.Thesevariationsofthelexicographicalmeaningareusedintheirowntypicalcontexts,andtheyaredifferentfromeachotherinbothsyntaxandtheruleofcombinationwith

otherwords.Classifyingemotionaladjectivesintodifferentvariationsanddescribingtheirmeaningsbasedontheunifiedmodelcanrevealthesystematicrelationshipamonglexiconandmakein-depthcomparisonofthesemanticdifferencesbetweensynonyms,whichinturncancontributetothecompilationofdictionariesforlearnersofChineseasasecondlanguageandfacilitatethemwiththeacquisitionoflexicon.

14

Keywords:typeoflexicographicaldefinition;semanticvalence;syntacticactant;meaningofreflection;meaningofcausation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08D01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YY066)的阶段性成果。文中的汉语例句除个别标注出处外,均引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俄语例句出自?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корпус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俄语国家语料库)。作者简介:张家骅(1941—),男,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体貌学、语义学。收稿日期:2012-09-16[责任编辑:靳铭吉]

献花(0)
+1
(本文系亻壬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