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耳病防控】也谈猪蓝耳病的防控

 有君生活 2016-08-19
概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也曾被称作猪神秘病,是近几年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疫病之一。目前很多养猪场由于对蓝耳病的认识不足,在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上存在很多误区,并由此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笔者就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将近来在阜阳周边地区猪场控制蓝耳病的一些经验做一分享,以期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我们对蓝耳病究竟了解多少

1.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近几年来,因蓝耳病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越来越普遍。当猪场中生产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率远远超出预期值时,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过去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白死胎),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然而,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的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并且很多情况下,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笔者在临床走访中,曾听到部分养猪生产者对蓝耳病的一些片解,部分片解认为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特征;也有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PRRSV感染活跃状态下哺乳仔猪并不会表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易感群体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莫名消瘦。而有些情况下,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眼结膜炎。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所有描述过的临床症状均有例外。 
3.保育猪严重的继发感染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一方面可能是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可能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的主要表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其二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因此,在地方流行性疾病(如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也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当前猪场异常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多专家提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 
4.蓝耳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PRVPCVSIV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后的猪群表现PRDC 
5.蓝耳病毒感染可导致其它疫苗(特别是猪瘟)免疫效果差 
  大量实验表明,PRRSV感染后的猪群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产生受到了严重抑制,亦即PRRSV感染会严重干扰其它疫苗(特别是猪瘟)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猪瘟疫苗反复免疫抗体水平差的猪群也可能是因为存在PRRSV的感染,所以在临床中常见到PRRSV感染严重的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二、防控蓝耳病存在的几个误区

1.蓝耳疫苗可免可不免 
  蓝耳疫苗的免疫预防经历了多年的争议,但在当前全国乃至全球PRRSV感染越来越普遍以及大量疫苗免疫后带来的生产成绩显著改善的现实情况下,免疫预防已被多数规模养殖场所接受。PRRS是我国当前自然感染最严重的疫病,免疫预防是目前控制病毒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灭活疫苗的实际作用已被诸多的试验证实是有限甚至是无效的。因此选择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预防和控制蓝耳病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段。 
2.蓝耳疫苗免疫无效甚至有害 
  在排除可能的管理因素后,导致猪场免疫蓝耳病弱毒疫苗后效果不理想的可能是猪群没有实施全群免疫,因PRRSV易变异,且变异主要是PRRSV在猪只或猪群间循环传播所致。所以没有实施全群免疫的情况下,PRRSV野毒就可能在猪只或猪群间循环传播持续存在,一方面可能增加PRRSV变异的机率,另一方面未免猪群仍有机会感染PRRSV野毒。除此之外,免疫无效甚至有害还可能是选择了劣质疫苗或疫苗本身存在的缺陷。疫苗的缺陷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原含量低;(2)种毒致弱不彻底,疫苗毒可能对猪体免疫器官造成损伤;(3)经典株和变异株之间交叉保护性差;(4)免疫主要是获得一致感染,无法快速启动有效的特异性免疫保护。 
3.免疫后抗体高则免疫效果好 
  蓝耳病的免疫保护主要靠细胞免疫,抗体与保护率没有相关性。血清学监测常被用来评估猪场PRRSV感染的活跃状态。血清学监测结果可按如下标准进行评估并掌握猪场种猪群PRRSV感染的状态。 
4.当前流行高致病性蓝耳病应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在部分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猪场使用高致病性蓝耳苗有时可能有助于生产稳定,但使用某些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隐患,其一可能对经典株缺乏交叉保护性;其二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种毒毒力偏强,在生产稳定或使用稳定后的猪场长期反复使用可能重新带来蓝耳病的问题,还可能导致猪场地方流行性疾病(副猪、链球菌病等)的频繁发生。 
5.既免疫经典株又免疫变异株可同时保护经典蓝耳和变异蓝耳。 
  一方面某些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本身存在如前所述的缺陷;另一方面弱毒疫苗反复免疫可能有助于在猪场使弱毒株逐渐成为优势毒株,渐渐替代野毒的感染。但两种弱毒株在猪场同时长期交叉使用,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增加毒力返祖的风险。试验表明,经典弱毒株(CH-1R株)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具有良好的交叉保护性,猪场长期坚持使用一个种毒(交叉保护性好、彻底致弱)在蓝耳病防控中尤为关键。6.免疫进口蓝耳病弱毒疫苗才有保障 
  进口蓝耳病弱毒疫苗种毒多采用野毒标记,毒力可能和某些野毒相当,长期免疫可能引起猪群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下降,易诱导继发性感染。免疫的目的也主要是获得一致的感染。仔猪免疫可能因无法快速启动特异性免疫保护而导致免疫失败。

三、蓝耳病防疫措施

1.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综合防疫措施 
1.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 
  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1.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 
  从有关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1.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母猪分娩前20天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发病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1.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 
  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1.5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2.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2.1疫苗免疫 
  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2.2种源控制 
  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 
2.3加强饲养管理 
  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严格消毒制度,每2周全场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带猪消毒。猪场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善猪舍环境。 
2.4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 
  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