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背后】向摄影界一代宗师何藩先生致敬

 lihaos 2016-08-19

编者按:他用黑白,诠释一段年代,叙事般地读解人生,戏剧性地注解生活,感性化地描绘现实;他用光影,表现平凡掩盖的独特,揭示平和隐藏的艰辛,发掘平静包裹的震撼……他用才华,用心灵,留给我们一段又一段讲述不尽的故事……

1931年出生于上海,十八岁随家人移居香港。何藩是摄影师、演员以及20世纪电影导演。他凭借他的摄影作品连续八届被美国摄影学会评为”世界摄影十杰“之一。二十世纪50至60年代,他获得世界各地摄影比赛近300个奖项。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暗有神助,并不是自己最初的选择。” 

初到香港,何藩帮助父亲打理纺织厂生意,直到有一天父亲说'你还是做你的艺术工作吧。把厂子交给你,估计很快会破产的。'

怀着梦想,何藩开始每日伏案,无奈难缠的头疼病让他无法学习,无法阅读。家人心疼,鼓励他多出去走走。何藩自幼喜爱绘画和摄影,便开始用家人赞助的相机记录他身处的城市,从此,他眼中的世界,他心中的自我,由光与影勾勒出来。

“我一直坚信,有种伟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冥冥之中安排给我一条属于我的道路。用笔不行,就用镜头。这不是遗憾,是天意。”

何藩大师经典作品

“我爱香港,我爱香港人,这种情怀永远不会变。”

1950年《 她在学习》 (Her Study)

“当时,我家住在金钟附近的麦当奴道,我经常拿着相机,一路走到这里。当时中环还有娱乐戏院和皇后戏院,我总是拍完照片后去看有没有新上映的电影。”

1954年《靠近阴影》( Approaching Shadow)

1954 《日暮途远》(As Evening Hurries By)
何藩自认为最经典的作品

晨光中读书的女孩,黄昏里归来的车夫,弄堂里嬉戏的孩子,石板街上挑担的苦力……何藩的相机贪婪绝妙地捕捉记录着香港小人物的生活,温情脉脉。

“我对他们充满关怀和同情,想通过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人如何为生活搏斗。他们的一喜一悲,他们的眼泪和欢笑,都是对“永不言败”的香港精神的诠释。”

1956 《中环电车轨道》

“我喜欢太阳低垂所带来的长长阴影。”

1957 《施工》 (Construction)

“也许是我过于保守,但我特别怀念暗房时代,感觉能亲手操纵光的加和减。每当从药水里取出照片,我都感觉像是捧著自己的新生婴儿,每一张都是最珍贵的宝贝。”

1957 《一天结束了》A Day is Done

何藩善于捕捉自然光线在街道中创造出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光影在他的手里安静又充满力量,戏剧性的画面总会强烈地冲击着视觉,冲击想象空间。

1958年《 箭头 》(Arrow)

1958年《香港午夜》( Hong Kong Midnight)

1959 《午后闲聊》(Afternoon Chat)

“一旦发现合适的地方,我会耐心等待,直到合适的目标、光影和情绪出现。”

1959 W

1960年《私人空间》(Private)

1962年《 白色的窗户》(White Windows)

1962年《香港威尼斯》,再创作于2011年

1963 The Market Parade

1963 《读报》(Reading News)

何藩先生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摄影作品仿佛是一部时光机,随着他的照片就能穿越旧时的香港,听屋檐下,看夕阳里,闻海浪声……

【镜头背后】谨以此专辑向一代大师表达由衷的敬意和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