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22 搅团名不见经传,却是地道的西府美食。在生活困难的年月,一锅玉米面打的搅团,不知成了多少人的“救命饭”。现在日子好了,从饥饿岁月中度过的 50后、 60后,提起搅团仍然印象深刻,从小到大的味觉培养,塑造了一个人一辈子都改不掉的饮食习惯。这个味道,离不开、戒不掉。 顾名思义,搅团就是搅成的糨糊团。面是玉米面,城里人口中的“粗粮”,虽然富含淀粉,却容易消化,若你吃得少,肚子一会儿就饿,但若吃得多,肚子又会发胀泛酸。西府人习惯说“打搅团”,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其中的窍道在于一个“打”字。 常言道:“搅团要得好,七十二个搅。”实际上,绝对不止七十二搅,打得越用力,搅团就越光滑筋道。在西府农村,还有一种说法是“谁家娶的媳妇贤不贤惠,就要看她打的搅团好不好”。可见,打一锅好搅团对于西府女人而言,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吃搅团,还离不开那碗汤,盐、醋、韭菜、大蒜、油泼辣子,一家一个味,但都会让你口舌生津。 相传,搅团是诸葛亮在西岐屯兵时发明的。蜀兵在西岐大力发展农业,故军粮充足,因吃腻了关中的面食,将士们渐渐心生厌倦,为了安慰大家的思乡之情,诸葛亮便发明了搅团这道饭食。不过,那时不叫搅团,而叫“水围城”。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美好传说,传递着宝鸡人对搅团的喜爱。一方水土、一方吃食养一方人,搅团就如同西府人的性格,透着一股子朴实、真诚和敞亮的劲儿。这时节,端一碗搅团,寻个树荫坐下,吹着周原上的凉风,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和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