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要有说“软话”的硬功夫

 徐畅的360 2016-08-19

我们说,成事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灵活变通的智谋。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有勇无谋乃逞匹夫之勇。在一些棘手问题面前,要学会“妥协”的说话艺术。妥协是成功说服的路径,变通是人生的智慧。可谓,说“软话”暖人心,同样也是硬功夫。

 
   

拿破仑率军进攻埃及时,远征军包围了沙姆沙赫小城。拿破仑横刀策马率军来到城下,正要命令士兵进攻时,忽然发现站在他面前的主要是一群妇孺和老人,一些妇女怀里还抱着婴儿,原来,城里的青壮年大部分被征调到别处了。拿破仑知道,此时只要他战刀一挥,他们将轻易夺下小城。这时,拿破仑却缓缓放下战刀,命令部队后撤,绕过小城,另取道前进。手下的人非常不解,面对将士们不解的神色,拿破仑说:“守卫小城的都是一些弱者,与势均力敌的对手交战,我们毫无畏惧,甚至更加勇敢;但是,跟这帮老弱病残及女流之辈交手,我们就是倚强凌弱欺负人,反倒是胜之不武。我们法兰西军人一定要谨记,强将不欺弱兵,强兵不欺弱民,向弱者低头,才是真正的士兵!”说罢,将士们才明白拿破仑的良苦用心,并感佩拿破仑的高明之举。

悲悯弱者自我捍卫的“妥协”话,妥协里是仁心。人人皆有恻隐之心。而这恻隐之心,就是我们常说的悲悯情怀。拿破仑远征沙姆沙赫,按理说应该是遇城则征,遇兵则虏。但当他看到对方守城的尽是些妇孺老弱之人,非但没有趁人之危,反生恻隐之心,向这些弱者低头妥协。拿破仑妥协的话语里尽是宅心仁厚,让人感佩并尊崇,从而赢得更多支持。


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后,命忽必烈率军讨伐云南。当时,忽必烈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他们有很多人不主张南征。众儒将纷纷劝阻,甚至有人以辞职为由拒绝征战。他们认为,此次远征风险太大,一旦孤军深入,老巢都难保。而忽必烈认为,此时正是南下远征的最佳时机。最后,忽必烈力排众议,下令远征。而事实上,忽必烈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庆功时,那些反对过的人一听,都十分害怕,以为要挨罚,不敢会见忽必烈。不料,忽必烈却主动挨家挨户去请这些人参加庆功宴。面对大家的疑惑,忽必烈笑着解释说:“南下远征之事,确实十分冒险。虽然侥幸获胜,但全靠运气,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众将领的劝阻,是有道理的。我如果不分对错,以后大家就不敢再讲实话、提不同意见了。”众人恍然大悟,皆拍手叫好。

尊重下属各持己见的“妥协”话,妥协里是尊重。智圣诸葛亮在《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里提出:“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这说明,做领导不可偏信偏听一刀切。忽必烈讨伐云南,想听到的是支持的声音,而众儒将却泼了他冷水。而当他凯旋归来,反对者不敢会见之时,忽必烈却委身求见,主动邀请。他这番“妥协”的话语里是对反对者敢于献言献策的尊重,也是对共事之情的珍重。“软话”暖心,让听者顺耳顺心,只有臣服。


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言。妥协话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凡事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