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闻蛙声一片

 黄庭养元斋 2016-08-19

又闻蛙声一片

□寇占文

农村的一个朋友,长短让我到他家小住几日,说是让我养养“心”。我拗不过,只好客随主便,欣然从命。

朋友家称不上是水乡,却到处是水田。静静流淌的河水,倒映着天光云影,如明镜,如眼睛。村子周围是一片片良田,正在扬花的水稻在微风中摆动,似诗行,似画卷。在城市蜗居一隅,远离田园风光,已40 年矣。站在朋友小楼阳台,放眼房前房后,平畴沃野,天高地阔,真有回归自然而心旷神怡之感。

入夜,突然听到了一声熟悉的蛙鸣,继而众蛙应和,唱成一片,此起彼伏,如泣如诉。久不闻这如潮的蛙声,也有40 年了,如今蛙鼓盈耳,令人顿生欣喜,乐不思蜀。看着闪闪烁烁的漫天星光就像夜明珠儿撒满了村庄,真是惬意极了。更奇妙的是,青蛙的鸣叫声盘天而上,鼓鸣于明灯与繁星之间,给人一种满天蛙声的奇妙之感。

这时我才真的弄明白了朋友让我来“养心”的用意,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其实,我的家乡就在武烈河与滦河的交汇处,我记得小时候的两河,水清清,草青青,鱼多多,蛙多多。每当夜幕降临,蛙声便响成一片,于是我们就唱起了儿歌:“咕嘎,咕嘎,好朋友青蛙,捕捉害虫,保护庄稼”。那时我们就知道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扑食害虫75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六至八个月计算,一只青蛙一年就能扑食害虫15000只,那么万只青蛙呢?

那时的蛙鸣是非常壮观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听到的蛙声几乎是天底下最雄浑最美妙最动人的声音,纵使千军呐喊、万马嘶鸣,在此也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与之媲美。想一想,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天苍苍,野茫茫,没有指挥,没有伴奏,甚至连一个领唱都没有,竟然不约而同,声势那么浩大,配合那么娴熟,节奏那么欢快,即便是训练有

素的乐队也都无法企及。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天籁,现在想来,那一片铺天盖地的蛙声,应该是天籁之中最具魅力的一种。不是吗?此等奥妙,不但常人难为,即便是匠心,也难得这般巨制。我们只能称为天工,理解为自然的造化。

后来由于十年九旱,工业用水增多,河水越来越小,加之稻田里使用化肥农药,再加之人们大肆捕食青蛙,使青蛙数量锐减直至断子绝孙,那令人魂牵梦绕的蛙声也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朋友对我说,原来青蛙在我们这里也基本上绝迹了,近几年政府对生态环境抓得紧,对青蛙采取了保护措施,青蛙才逐渐地多了起来。

第二天清晨,我漫步河边,看到别一番景色。朝霞漫天,给粼粼的河水镀上了一层金,镶上了一层银;朵朵白云掉在河水中,鱼儿在白云里窜来窜去,寻找着属于它们的天堂;片片睡莲像一把把小伞,淘气的青蛙蹲在伞下,不时“呱呱”几声,令人心动不已,浮想联翩。

我忽然想到了古人描写蛙鸣的诗句: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韦庄的“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范成大的“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吴融的“只把蛙声鼓吹同,肯饶天籁与松风”;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还有孟弇的“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陆游的“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等等。可见,青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如今,置身在这个美妙的小村,又闻蛙声一片,让我久久挪不动脚步。这时,我猛然地感觉到,那动人心弦的蛙鸣声,原来早已化作了一串美妙的音符,深深地嵌进了我的记忆中。

我仔细地聆听美妙的蛙声——享受着刻骨铭心的泥土的旋律——循着蛙声踏着童年的记忆,每一个点缀着蛙声的日子都联结着缕缕思绪飞扬,蛙声激越的旋律久久难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