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十大名将排行榜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19
陆军篇:
一,古德里安,纳粹有三位战神,这个说法好像有点不合适,但是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这三位的价值超过了数十位一般将领的价值,可以确定的是,没有曼施坦因的计划就不可能有西线的快速推进,没有隆美尔这只狡猾的狐狸的话,盟军也许会在北非更早的突破,而最后一位的名头虽不如隆美尔,但是在军事方面来看,这位的价值更甚于隆美尔,说他是德国军队的师傅也不足为奇,因为正是他的理论奠定了德军在整个欧洲的优势,这位就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陆军一级上将。作为军事爱好者,我们暂且抛开政治因素,从单纯的军事素养来看,古德里安的军事素质大大超出了一般的将领,甚至在别的国家看来,也鲜有人能够和古德里安比肩。作为一个有大量实战经验的将军,他的指挥艺术也是无可挑剔的,而且在装甲方面来看,古德里安的贡献更甚于英国的富勒。作为一位正规军的将领,古德里安传承了德意志的传统,相比于一些人他们更加的清白,虽然为希特勒的策划卖命,但是仍旧以自己的军事艺术赢得了对手和后人的尊敬。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这些人,或者说古德里安是一位执行了命令的优秀将领 
1888年6月17号,德国维斯瓦河畔小镇库尔姆的一个军人世家,降生了一个小家伙,他的父亲很高兴,一直说这个小东西有他的影子,好像已经看到了他长大后的样子,人们都不以为然,因为谁都知道,老古德里安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军人,这家伙真么能够看出小婴儿的未来?可是这次被他说中了。随着这个叫海因茨.古德里安的小家伙的长大,他的父亲越发高兴了,因为这个小伙子,争强好胜,勤奋上进,老古德里安预言,这个孩子绝对是一位军人的材料,事实证明,老古德里安的预言能力超过了17次预言大灾难而没应验的玛雅人,这个孩子在1907年还没过十九岁生日就以优异的成绩在德国陆军中央学院毕业了。他父亲的军队接收了海因茨.古德里安准尉,真可谓上阵父子兵!仅仅一年后他又在梅斯学院进修完毕,授予少尉军衔。1914年,历史为古德里安少尉带来了第一个机遇。 



一战爆发,欧洲瞬间就硝烟弥漫,古德里安奉命随部开往前线!在这支骑兵部队中,古德里安的职务是通讯参谋,对于像他这样的军事天才,战争是表现自己的最好舞台,在上战场之前,他接到家人来信,他的妻子玛加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继承了家族的基因,在二战中和弟弟并肩作战,并最终成为了一位将军,现在我们来看看古德里安吧,在这四年的战火历练中他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儿子的出生为他带来了战场上少有的欢乐;也经历了人生的大悲,父亲的去世使他失去了自己的楷模,这个打击甚至使他大病一场。但是在这样的人生历程中,古德里安还是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到战争结束前夕,古德里安成为了一位上尉营长。
1919年,德国战败,在凡尔赛和会上,战胜过对德国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击,军队员额被限制在十万人以内,古德里安作为一名初级指挥员,被降级为中尉连长。这种在现在看来很有趣的现象,在当时的德国军队是一种普遍的悲哀,1922年,他被调往国防部工作,这是他的目光发现了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的东西,装甲车。作为一个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古德里安的毅力帮助他从零学起,系统的学习了富勒的理论,并且为英国的装甲专家里德尔.哈特做了著作注解,很快,古德里安拿出了自己的理论,这是一种迥异于前人经验的看法。但是的德国杂志经常刊登古德里安的文章,由于他的投稿都是关于装甲兵运用的,到了后来舆论称其他时都用装甲理论专家的名头! 
他的理论中吸收了里德尔.哈特的集中快速理论,并且主张运用坦克迅速穿插进入敌军纵深,破坏后防军事设施,比如炮兵阵地。还首次提出了组建装甲部队的理论,要求进行联合推进作战方式,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防线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迅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并且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的主力部队,而后扩大战术正面展开部队,扩大进攻范围,这种超前的思想被当时军方所不理解,于是当时古德里安除了成为了所谓的装甲理论专家外,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取得。可是他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时间会为他带来一切的。 
1930年,古德里安又回到了部队任职,第三摩托化营营长的位置在等着他,现在他有大量的时间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了,上级对这位精力充沛的军官很是满意,作为奖励,古德里安的营被加强进了一个分队,这是德国第一支装甲试验部队,古德里安如鱼得水,在多次联合演习中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就像我们了解的那样,当时的德军被一战老将领们把持,这些新式的战法得不到广泛的推广,在这些老家伙看来,古德里安每天搞的这些东西就好比滑稽戏一般可笑,但是历史的主流仍然再向前推进,1931年他出任德军摩托化兵总监部参谋长,这让他得以在高层四处游说,渐渐的那些嘲笑的语言少了,现在他所缺少的是一个时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的时机,但是真正的人才不会等待太久。 
1933年,那个家伙上台了,这个家伙千方百计的扩充德军,增长战斗力,现在古德里安的理论正中他的下怀,所以当这一年的一次军演中,希特勒见到小型装甲部队时会高兴得大叫,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相信,是古德里安的思想帮助希特勒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下子高层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了,仅仅两年后的1935年德国就组建好了3个装甲师,这时古德里安作为德国第一位把装甲理论化的军人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其中一个师的师长。过了10个月,古德里安晋升为上校,为了自己也为了军队,这时的古德里安终于决定写一本书,一年后出版成功这就是现在都被奉为经典教材的《注意,装甲兵部队》。
在此后的几年中,古德里安可谓春风得意,自己的理论被上面所认可,当然官路亨通,仅仅过了一年多,1938年初古德里安就成为了陆军中将,而且随着希特勒的按耐不住,古德里安也愈加被器重。在他成为中将之后的一个月,古德里安奉命率领第十六装甲军开赴奥地利,仅仅两天时间就狂奔600英里。又过了七个月,古德里安再次在入侵斯洛伐克的行动中大放光彩,很快的,希特勒授予了他陆军二级上将衔。但是这些只是预演,真正的行动还未开始,但是我们都知道,时至此时,世界要变天了!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爆发。在德国入侵的军队中古德里安任第十九装甲军军长,下辖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战争的初期,古德里安以出奇的速度抵达了波兰纵深的目标点,由于对德国坦克缺乏认识,波兰的骑兵简直不知所措,但是波兰的骑兵也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马刀砍不坏坦克。其实波兰陆军也有一些坦克,但是这些东西一直没有进入军队高层的视线,到9月4号波兰走廊战役以波军惨败告终,古德里安所部仅伤亡近900人,而波兰则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三个师又一个旅的兵力!就连希特勒在前线视察时也没想到古德里安的损失竟如此之小,由此希特勒更加器重他,并且就扩大装甲兵规模咨询了古德里安,一个月后的公开会议上古德里安受到了希特勒的礼物:武士级铁十字勋章。在整场授勋会上最荣耀的就要数坐在希特勒右边的古德里安了。 
1940年5月开始的西线行动,同样成为了古德里安的舞台,但是不同的是,他的第十九装甲军编制发生了改变,现在没有摩托化步兵师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装甲师,在整个法国境内,古德里安的部队发挥出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敦刻尔克,加莱,布伦三个方向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是古德里安为合围敦刻尔克争取了机会,可是天佑英军,希特勒浪费了这个机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吧。后来有人计算过,截止到法国北部的沦陷,古德里安一共消灭了法军9个师[含击溃],而在整个这一阶段法军一共损失了30个师,可见古德里安的理论是极为实用的!现在德军内部再次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是法国南部也落入德国人之手,1940年5月末,古德里安兵团成立,下辖两个装甲军,仅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古德里安就完成了德国国防部的任务,切断马其诺防线法军的后撤通道。在向马恩河推进的十天中他的两个军仅俘虏法军就有近30万人。法国人投降了,古德里安再次得到了他应得的奖励:陆军一级上将! 
1945年一月,华沙失守,古德里安解释无效,再次免职,直到投降,古德里安再也没有机会重返军队了。为了远离苏军,他带着妻子来到慕尼黑,希特勒死后,古德里安在自己的总部,位于提罗尔的装甲兵总监部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进了纽伦堡监狱,1948年经过审查,古德里安作为军官并为参与二战的核心策划,作为军官古德里安并未参与无人道的屠杀,作为军官古德里安并未直接对已经投降的军人有不人道行为,古德里安,释放! 
1955年5月14日,病逝,时年六十六岁,他的一生可谓是德国军队中最清白的一生,但是为希特勒助纣为虐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是一场悲剧!是不完美的一生。


二,巴顿 

关于巴顿的评论是在太多了,我这里仅从自己的分析角度给与说明。 
应该说巴顿是生逢其时,他的性格,家庭传统,都决定他适合做一员猛将,两次大战的经历和作战地域也证明巴顿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具有骑士风度的古典派将领。巴顿所擅长的也正是他在作战中遇到的,一个人的成功在于“能力”+“机会”+“态度”。一战时巴顿如果不选择组建和指挥坦克部队,就没有他后来的装甲运动战的惊人成就。二战时如果把巴顿派往亚洲,也一样是无法取得任何杰出成果。当然马歇尔将军的慧眼识英雄是无可置疑的,艾森豪威尔在对待巴顿的使用上也是极有分寸的,这最终成就了巴顿,也成就了盟军的最终胜利。 
有人置疑巴顿参与的战役大部分情况下其惨烈程度不如蒙哥马利的英军和美军第一集团军(霍奇斯将军指挥),因此巴顿只是战争的宠儿,我认为巴顿的战术决定了巴顿的部队注定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摧毁敌方的抵抗力量,压缩敌方战略回旋空间,同时己方的损失尽量减小。以巴顿当时的作战来看,他很好的贯彻了这个方针。 
比如西西里岛作战时,巴顿面临蒙哥马利的迟缓推进最终可能导致盟军的战略失败时,就果断采取行动,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高速迂回攻占巴勒莫,进而沿西海岸奔袭墨西拿,最终完成了盟军攻占西西里的目的。巴顿攻克墨西拿绝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争取更大的作战空间,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拓展战场空间,巴顿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这点。包括它在攻击墨西拿途中使用的两次“猫抓前兜”战术,都是为了拓展战术空间,避免自己被地形、敌方抵抗支撑点等迟滞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又比如巴顿指挥第三集团军在诺曼底作战初期,巴顿敏锐的感觉到要占领布列塔尼半岛,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于是他“冒险”派出第四装甲师长途奔袭布雷斯特港,如果不是后来布雷德利将军的干预,这一行动很可能成功。这次行充分体现出运动战的精髓,以较少但精锐的兵力,高速突进并穿插攻击敌重要战略目标,最终使该地区敌军彻底溃败。后来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高速深入突击巴格达的行动和这一行动的目的及其相似。在对敌人实力估计比较准确的情况下,这种看似冒险的行动实际上却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视为奇兵! 

巴顿当然也有打攻坚战的时候,在进攻德国西部防线时面对固若金汤的梅斯堡垒,巴顿的部队就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不过就算换了别人也不会比巴顿强多少。梅斯的防御坚固程度堪比东线的波兹南,盟军其他部队在进攻路线上都没有碰到这样的堡垒群,就算进攻西壁防线时也没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另外在阿登战役期间,第三集团军的表现也证明的巴顿部队是能打硬仗的部队。同时证明巴顿的说法:“美国参加战争时日尚短,美国军人的作战经验也在逐步提升,在达到我的要求标准之前,我是不会盲目冒险让他们去与精锐的敌军硬拼的。” 
巴顿在二战中欧洲战场其装甲运动战的战术是所向披靡的,在战略上完全打乱了德军防御部署,为盟军的胜利推进创造了良好基础。当然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和美军第一集团军、甚至后来的美第6、7、9集团军亦都有出色表现,但是巴顿的成就确实惊人,以至于包括德军、苏军将领都对巴顿的战术称赞不已,能够赢得敌人的尊敬不是一般出色将领能办到的,就象德军中的隆美尔元帅一样。 
巴顿的主要战果: 
北非火炬计划,率领毫无经验的美军成功登陆; 
突尼斯战役,重整美第二军并击退德军进攻,成功推进并保障了英第8集团军侧翼,为后续围歼德意北非军团打下了良好基础。 
西西里战役德军没想到巴顿会绕远攻击巴勒莫,最后西西里被攻陷,意大利最终退出战争; 

眼镜蛇作战期间德军同样被巴顿的装甲部队游击战术打垮,加之没有制空权,导致法国战役全面失败。 
阿登战役期间德军仍然没料到巴顿的部队能以惊人的高速在冬天驰援巴斯托尼,最终击退德军。 
后续的科布伦茨战役、法尔茨战役、紧急攻渡莱茵河、奔袭斯洛伐克将巴顿的运动战艺术发挥到极致。 
事实证明巴顿的才华完全有资格担任当时欧洲美军总司令,只是由于他人品上的一些瑕疵使之丧失了这样的机会(打耳光事件、幼稚的政治思想、糟糕的人际关系等)。前些天有消息称巴顿之死是盟军内讧暗杀的结果,我觉得此结论有点儿牵强,以我对巴顿的了解,他虽然会说一些胡话,但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大是大非上从不会犯错。招人忌也只是嫉妒其出色的才华,没人会因为巴顿抓住了自己的痛脚就冒险暗杀这样一位著名的将军的。就连德军都没这麽做。巴顿之死就是个意外,但对他而言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总体评价:美军装甲运动战之王


三,本人最爱的魔鬼战神——隆美尔

1891年隆美尔出生与德国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庭!他曾参加了一战,曾任中尉率队顶住了法军一个营的攻击,最后顺利撤离,部下仅损失12人,为此他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战后他幸运的成为了裁减后的军队中的一名军官! 

二战开始前他遇到了希特勒,并成为他手下的营长.德国开战后,隆美尔要求做一名装甲师的师长,而当时很多人反对,可希特勒同意了隆美尔要求!后来在德国的闪电战中,第七装甲师大胆穿插,一往无前,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隆美尔他居然轻易的突破了法军的马其诺防线,法国战场结束后,第七装甲师俘虏法军9.7万人,自己仅损失42辆坦克! 
当墨索里尼在非洲焦头烂额时,他不得不向希特勒求助了,于是隆美尔组建的非洲军团开赴北非作战,并继续着不败神话!隆美尔在次期间由上将晋升到了元帅!在这两年时间中隆美尔仅靠两个装甲师和为数不多的装备较差的步兵顶住了整个英帝国的压力!美军首次与他交手,阵亡300人,4000人被俘虏,200辆坦克被击毁,60辆坦克被缴获!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撤换美军指挥官(接替的人是乔治巴顿)!他孤军奋战,以少胜多(他在北非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帅军反击击毁的敌军坦克数超过了他自己拥有的坦克数总量)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战争神话,全世界包括他的对手都为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所惊诧,他被誉为"沙漠之狐","20世界的汉尼拔"!连丘吉尔也被他不可战胜的神话所吸引住了,丘吉尔不由感叹"隆美尔!隆美尔!隆美尔!除了打败他,其他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可是北非战争正如隆美尔所说"这场战争的结果从一开始就由双方的军需官决定了"!而事实确是如此,隆美尔最后败在了部队补给上!他根本得不到充足的补充!而他的对手确有着源源不断的给养!所以他败了!!! 
回到德国,隆美尔又受命构筑"大西洋壁垒"以阻止盟军的进攻!隆美尔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他在短期内埋设了400万颗地雷,超过了以前几年埋设的总数!隆美尔设计的一种用与靠近海岸的水域中的新型路障就像水里的暗礁,有效的阻止甚至摧毁了盟军的船只!德军工程师专家威廉迈泽将军称隆美尔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了不起的工程师"!可惜无论隆美尔怎么善战,第三帝国的覆灭已无可阻挡了! 
后来一个反希特勒组织找到了隆美尔,他们希望隆美尔加入他们,并提出推翻希特勒后由隆美尔担任总统与盟军停战,可隆美尔拒绝了.但消息传到希特勒那里,他不容许这样的状况发生!隆美尔被赐死了!他得到了国葬待遇(主持葬礼的那位德军元帅是整个第三帝国中唯一一个与希特勒握手不必脱下手套的人)!!! 
我非常钦佩隆美尔的原因除了他的指挥才能外,还有他的生活习惯:他不吸烟,不喝烈性酒,对婚姻忠诚不渝,战场形式无论多么紧张,他几乎每天都要给远方的妻子去信! 

隆美尔在士兵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常常亲临前线,或坐飞机亲自侦察.一次飞行侦察中他发现路上军队行军速度过慢于是向该部发电:如果你们再不提速我就马上下来!--隆美尔!另外一次飞行侦察中,隆美尔被意大利军队误认为是英军飞机而差点被击落! 
我感觉就算蒙哥马利击败了隆美尔,但在个人比较上,隆美尔还是占尽上风!蒙哥马利给他士兵的命令是"无论在那里,只要发现德国人就消灭他们!"而隆美尔则尽力避免这种残忍的行为,总是给予俘虏很好的待遇!蒙哥马利是不会像隆美尔那样率领给养卡车走上前线,或当敌人要突破防线时亲自挥炮射击.隆美尔完全依靠自己的才智,而蒙哥马利则依靠别人的智慧,依靠军事力量补偿任何计划的不足! 
隆美尔当然不是没有缺点!他也有另外个外号"战术巨人,战略矮子"!的确,当他去北非时希特勒曾叮嘱过他不要扩大北非战事,可他不听(他居然没有看出希特勒要大举进攻苏联的意图)!他虽然一次又次的获得胜利,但他也把战线拉的过长,导致给养不够,最后输掉了北非!由此也看的出他只适合做军事家不适合做政治家!他并不支持纳粹主义,但因为他要忠于他的元首,因此他要为他的元首尽忠!


四,曼斯坦因

在二战纳粹德国德国将领中,有三位的名字已经被大家牢记于胸了,“战神”的称号送给他们可谓实至名归,他们就是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这三位的人生历程都可谓跌宕起伏,在那璀璨的将星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即便是历史学家也无法完全发掘出来,在这三位的结局中最好的当属曼施坦因,可是作为一位陆军元帅,曼施坦因的好运正是他的悲哀。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年11月出生在柏林的一个军事贵族家庭,可是他的父亲却不姓曼施坦因,他的家族姓氏是李温斯基,这位普鲁士军长在人到中年时才有了曼施坦因,这个小家伙儿在家里排行第十。曼施坦因的母亲也是一位东普鲁士望族,所以曼施坦因自小时起就被家人教育以“忠诚”的准则。在他两岁的时候,被过继给他的姨夫乔治.冯.曼施坦因将军,在姨夫的教育下曼施坦因认为军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并且在读了仅仅五年书后加入了士官生团,在部队中曼施坦因服役了将近七年,并于1913年进入陆军大学学习!但是我们都知道,曼施坦因没能完成计划的学业就再次回到了军队,原因是一战爆发了。

曼施坦因所在的近卫步兵第三团是一只王牌部队,所以不得不转战于东西两条战线之间,无论是在对波兰还是南斯拉夫的进攻中还是著名的索姆河战役凡尔登会战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在这些战火弥漫血肉横飞的地方,曼施坦因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到了战争结束时,曼施坦因已经成为了团级军官,在本部队任作战科长。可是个人的好运并不能改变国家的颓势,德国失败的结局使得军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军队的大规模缩减让曼施坦因这样的中下级军官不仅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就连留在部队都成了问题。这时的曼施坦因并不着急,因为他留在部队并不难,曼施坦因母亲的家族和兴登堡元帅是亲戚关系,再加上曼施坦因的实战经验丰富有过一些战功使得他没有被除名。虽然曼施坦因好运而且有着不小的后台,但是在那个时代的德国,他仍旧到了1929年才被升职到总参谋部作战处工作。 
人的命运无法改变国家的前途,但是反过来看国家的前途决定了人的命运倒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真理,1933年,曼施坦因的贵人来了,这个叫希特勒的家伙开始扩充德军,曼施坦因这样的老牌军人是提职的第一线,在1934年到1936年的两年间他被提拔四次,从原本的作战处顾问,到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最后到德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军衔也从中校升为少将。我们知道,曼施坦因长期在参谋的职务上工作,所以他深知上级要的是什么,这就使得他在这一系列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很快总参谋部的上下人等都把曼施坦因看成是最好的手下或无所不能的上司。现在的他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他的那位贵人仍旧不断的为曼施坦因带来好运。 
纳粹吞并奥地利,1938年曼施坦因被任命为步兵十八师师长驻防奥地利的里格尼斯城,在这里曼施坦因以他敏锐的头脑发觉希特勒的目的还在东方,首当其冲的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所以在任上不久曼施坦因就申请到莱布集团军任职,于是他又一次成为了参谋人员,但是这一次是集团军参谋长,并且在他到任后的不久完了
对捷克的占领。


这位名将的好运结束了吗?当然没有,如果结束了,希特勒就要哭了。二战随着德国对波兰的行动爆发,曼施坦因又开始忙了。忙归忙,曼施坦因工作的特点没有丧失,无论前线的数据有多少,他都能周密细致的分析,并且推出大胆的结论和果断的建议!由此可见,曼施坦因不但适合当参谋也是一个指挥员的好手,这一点不久后就会体现出来,毕竟金子快要发光了。战争爆发后不久,希特勒下令曼施坦因为“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他出色的制定计划,并且司令部的人根据这个计划提前完成了对华沙的进攻。 

无论曼施坦因的历史定位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位的身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他的军事才能真正的体现是在西线的展示,1939年下半年,德国灭亡波兰后就开始了对西欧的部署,原本的计划是仿照当年的“施李芬计划”指定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计划如果实行了会是什么结果?不过好在曼施坦因是个较真的家伙,他找到了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听了报告后他立刻向上面建议采用曼施坦因的计划,放弃原本的“黄色计划”,但是陆军总部对曼施坦因的喋喋不休深表厌烦,并把他调到了步兵38军当军长,这个就是眼不见心不烦的道理。但是,曼施坦因绝对不会放弃的,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个家伙爱较真。于是,出现了一幕可笑的画面。 
1940年1月的一天,曼施坦因在临上任前回到了柏林,别人都以为他这是要收拾行李去上任,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下了车,曼施坦因买了些礼品,径直来到一个宅子门前,向门口的看门人递上名片表示要见垂思科中校,他的司机呆了,曼施坦因中将求见垂思科中校?奇闻,简直是荒唐!可是曼施坦因的目的并非如此简单,通过这位中校曼施坦因成功的获得了一次面见希特勒的机会,原来这位中校的同学正是希特勒的侍卫长管林格!所以我一直在重申,曼施坦因是个好运气的家伙。希特勒不像陆军部那些石头一般冥顽不化,在他的干预下,黄色计划被更改了,曼施坦因也不用去担任什么狗屁军长了! 
我们不难看出,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军人素质,为了整体的利益,如此奔波的将领实不多见,这也正是德军在西线优势的开始。不过,曼施坦因的真正发迹还是在东线,在对他的老朋友苏联的战争中,曼施坦因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1941年初,曼施坦因被任命为装甲56军军长,三个月后的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展开,仅仅一天德军就基本撕破了苏军第一防线,而曼施坦因作为北线的主力,在头四天的战斗中就推进了将近400公里!9月中旬,曼施坦因走向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第11集团军司令这是他新的身份,仅仅十天后,曼施坦因就打开了进攻克里木半岛的大门!5月8日刻赤攻陷,至此,曼施坦因以7500人的代价,俘获苏军近18万人,击毁坦克近300辆。行了,曼施坦因已经成为希特勒心中的福将,有他的地方既有胜利!陆军元帅,1942年7月,希特勒送上了这份战场贺礼。可是我们知道,当一个事物达到顶峰时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对于曼施坦因的攻坚技术,希特勒十分信任,于是第十一集团军被调往列宁格勒方向,可是不久苏军就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展开了反攻,曼施坦因的部队在加强后改称“顿河”集团军群,前往斯大林格勒方向为第六集团军解围,结果很不尽如人意,于是不久之后保卢斯一行人等全都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而曼施坦因只能在两百公里外看着。至此德国军队在东线的主动权丧失殆尽,希特勒也对这位福将极为不满。1943年希特勒亲临东线扎波罗耶,曼施坦因提出的一个新计划令希特勒重燃信心,于是2月19日,德军再次反攻,装甲57军和党卫军装甲第二军向北攻占了哈尔科夫,并且在不久后拿下了别尔戈罗德,消灭苏联先锋部队近9000人,于是在这一年春天,重燃信心的希特勒在库尔斯克开展了战略大反攻,结果惨败。希特勒对曼施坦因彻底失望了,加上他一再要求希特勒把军权交给将领,自己只保留最高统帅的名称,而当希特勒得知军队中不少人都愿意让曼施坦因出任总参谋长时,他更加不安了,于是1944年3月,希特勒召见曼施坦因,最后一次!在这次接见上,希特勒给与了曼施坦因一项殊荣,武士铁十字勋章上佩戴了希特勒送与的宝剑,并要求莫德尔接替曼施坦因,这位元帅开始了疗养的生活,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转机,这次离职使得曼施坦因避免了东线的凶险战火,可是对于一位统帅来说这又是一种悲哀,就在矛盾中,曼施泰因迎来了盟军客人,二战结束后,他被判以18年徒刑,但是因病在1953年就被释放了,66岁的老元帅从英国回到了德国艾申豪森,度过了晚年,虽然这最后的时光它过得并不拮据,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位老人内心的痛苦,一生为军队服务,但是纳粹的上台改变了他的一生,我们单纯以军人的角度看待他就不难发现,曼施坦因完全执行了军人的义务,以人道的角度看待它,他除了战争罪别无他错,直到生命走向死亡,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最后的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的光辉和黯淡印证了纳粹的历程,当曼施坦因走向末路的那一天来临时,纳粹的丧钟也就敲响了,这就是末路战
神:曼施坦因。



五,朱可夫
本人德军粉,对其他的二战将帅都不太感冒,见谅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生于1896年12月2日俄罗斯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 

父亲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勤劳的家庭妇女。 
1915年7月,应征入伍。 
1916年10月,第一次参加战斗,被地雷严重震伤入院治疗,因俘虏一名德军军官和受震伤获两枚乔治十字勋章 
(乔治十字勋章最初仅用于奖励军官。后为奖励作战勇敢的士兵和士官而设立此种奖章,所以乔治勋章的获得者作为勇敢和值提尊敬的人而普遍受到尊重。)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1918年2月,响应号召加入工人赤卫队,8月自愿加入莫斯科骑兵师第一师4团,师长布琼尼,团长铁木辛哥。 

1919年3月1日,入党,9月察里津战斗,手榴弹炸伤送院。 
1920年1月,梁赞省斯塔罗日洛沃第一骑兵训练班学习。7月编入莫斯科第二学员旅派往南方攻打弗兰格尔。8月任独立骑兵第14旅第1骑兵团2排长。 
1922年,萨马拉骑兵第7师38团任连长。 
1923年4月,任布祖卢克骑兵第39团团长,年26岁。 
1924年,入高等骑兵学校进修,一起入学的有罗科索夫斯基、萨韦利耶夫、巴格拉米扬、叶廖缅科。 
1930年5月,任萨马拉骑兵第7师第二旅旅长。 

1933年,布琼尼任命朱可夫为骑兵第4师师长。每4师首任师长为伏罗希洛夫,继任为布琼尼。该师以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 
1938年初,调任骑兵第六军军长,夏天暂离职务随一个军事代表团赴中国。冬天应召回国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主管骑兵)。 
1939年6月,朱可夫任驻蒙苏军第57独立军军长,7月指挥巴英查岗山一战大败日军,日军官兵伤亡1万多人,飞机45架,损失大部分大炮和全部坦克。苏军也有不小损失。指挥8至9月份的哈勒欣河战役,日军61000人,苏蒙军伤亡18500人。 
1940年5月,作任基辅军区司令员。 
1941年2月,任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7月,因建议放弃基辅集中力量与西部发起反击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而被斯大林解职,改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负责叶利尼亚反击。 

1941年8月30日,发动叶利尼亚反击,9月6日是,解放叶利尼亚城。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喜,斯大林兴奋的回电话:“你们是好样的!。” 
1941年9月19日,基辅失陷,西南方面军被全歼,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阵亡。 
1941年9月10日,飞赴业已被封锁的列宁格勒。当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办公室时,办公室正召开关于列宁格勒失守前破坏甚至毁灭一些军事、工业及其他目标,甚至有人主张炸毁军舰。朱可夫似乎是用脚踢开的门,他介绍了自己已被任命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他建议结束会议,现在不是讨论城市失陷的时候,最后他说:“我们要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最后一个人。” 
朱可夫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率部不仅守住了城市,而且还转入积极行动,迫使德军转入防御。9月底列宁格勒方面军稳住了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上的战线。直到1943年1月朱可夫重返列宁格勒时,这条战线没发生什么重大变化。进攻列宁格勒的莱布元帅被希特勒解职,并强迫提前退休。 
1941年10月,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20日,受命保卫莫斯科。 
1942年4月20日进攻莫斯科的德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结束。斯大林说:“祖国和党永远不会忘记苏军指挥员在我们民族保卫战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战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就是首都莫斯科会战的战场。而朱可夫同志的名字,作为胜利的象征,将永不分离地同这个战场联系起来。 

1942年8月27日德第6集团军进抵斯大林格勒近接近地,斯大林格勒处于危急中。国防委员会任命朱可夫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并派往斯大林格勒负责指挥。 
1942年11月19日,在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协调指挥下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德军发动反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 
1942年11月20日,朱可夫指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对德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实施合围。 
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合围之德军,斯大林会战取得胜利。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获得第一枚苏沃洛夫一级勋章,并被誉为高度天才的勇敢的领导人。 
1943年7月12日,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转入反攻。8月5日收复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莫斯科第一次响起了祝捷的礼炮。8月23日解放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结束,德军失去战略进攻的能力被迫转入防御。因指挥库尔斯克会战获第二枚苏沃洛夫一级勋章。 
1944年3月1日,临时接替负伤的瓦杜丁担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1944年6月23日,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协调指挥4个方面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 
1944年7月3日,朱可夫指挥苏军解放明斯克。 
1944年11月17日,斯大林宣布由朱可夫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打柏林。 
1945年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守军投降。柏林战役胜利结束。 
1945年5月9日受命接受德国投降。 
1945年6月24日,在胜利阅兵式上任阅兵首长。 

1946年4月10日,任苏联陆军总司令。 
1946年7月,被贬为敖德萨军区司令 
1949年,改任更偏远、职务更低的乌拉尔军区司令 
1952年,任国防部副部长 
1953年6月26日,逮捕贝利亚,协助赫鲁晓夫上台 
1955年,任国防部长 

1957年,被赫鲁晓夫免去国防部长。并长期受到抵毁和攻击。 
1958年,退休。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为遭贬黜的军政领导人恢复名誉,包括朱可夫。 
1974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林姆林宫红墙下。 




六,艾森豪威尔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第一:晋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穷”;曾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也是唯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丹尼森。他的父亲是制乳厂工人,有7个孩子,他排行第三。 



他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26年毕业于美国指挥参谋学院,1928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内军队中服役。1922年~1924年在驻巴拿马美军中担任参谋职务,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后任陆军参谋长助理。1935年~1939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部军事计划局和作战局局长。1942年6月起任驻欧洲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最高统帅。他先后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成功地实施了登陆作战,抗击了法西斯同盟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指挥300万盟军在1944年6月强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 


1944年新年刚过,美国把整师整师的军队,成百万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由11个国家组成的历史上最庞大的300万盟军,将从这里出发实施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向欧洲大陆进发! 


这支联盟大军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自1944年1月受命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以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代号是“霸王行动”,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5月下旬,根据英吉利海峡的潮汐、月相、日出等情况,盟军将登陆日期确定为6月5日。这次登陆战役能否顺利?艾森豪威尔说:“万事俱备,只怕有风!” 


然而,上天似乎存心与盟军过不去。进入6月后,英吉利海峡遭遇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风天气,肆虐的狂风掀起了滔滔巨浪。 

在6月4日凌晨4时30分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盟军气象主任斯塔克上校来到会场时,艾森豪威尔从他脸上的“乌云”中看出大事不好。果然,斯塔克认为6月5日的天气不适合出动空军掩护登陆战役。 


艾森豪威尔清楚,“霸王行动”如果失去空中优势,无异于让希特勒看笑话。于是,他决定将登陆时间推迟24小时,改期为6月6日。 


6月5日凌晨,艾森豪威尔只睡了一小会便起了床。窗外电闪雷鸣。3时30分他又赶到高级军官会议会场。军官们无精打采地坐着。 


这时,斯塔克来了:“将军们,天气将会突然变好!”斯塔克话音刚落,会场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好天气只能持续36小时,之后还会继续恶化。” 


行动计划还变不变动?窗外的雷雨催促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飞快运转:如再次推迟登陆战役,军事秘密可能会泄露,士气也将下降……可万一天气状况没有改观,强行登陆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300万大军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顿感肩上的每一颗将星似乎都有几吨重! 



艾森豪威尔静静地坐着,会场里毫无声息。时钟指到4时15分。突然,艾森豪威尔抬起头来,斩钉截铁地说:“好,我们行动吧!” 


顿时,会场里再次爆发出欢呼声。不到半分钟,所有人都冲出屋门,消失在雨夜里。 


仅仅一句话,仅仅半分钟,盟军的千军万马沸腾了。5000多艘舰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朝法国诺曼底海滩直扑而去。 


6日凌晨,睡眼惺忪的德军借着朦胧的月色发现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舰船,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竟会突然出现一个奇异的好天气,而且居然为艾森豪威尔所利用。 


担负主要方面防御的德军B集团军司令、诡诈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家中接到前线告急电话时脸色煞白,连呼:“我太愚蠢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在300万盟军的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盟军踏上了阔别4年的欧洲大陆。 


1945年,苏联人民为表彰艾森豪威尔粉碎法西斯的功勋,授予他“胜利”勋章。战后,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10月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兼美国国防部长军事顾问。 



1950~1952年,任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1961年就任美国总统。



七,麦克阿瑟
他是美国军事历史上最特殊的将军,在他服务于陆军的53年中他所创造的奇迹和辉煌数不胜数,但是在他军事生涯的末端他的错误也使得全美震惊,这个家伙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也是西点最资历浅的校长,而后又在最年轻的年龄成为了少将,以最快的速度成为陆军总参谋长,这是一个刚愎自用狂妄自大的将领,但是他也深受士兵爱戴和敬仰,身先士卒是他在二战时的最好写照,作为一个参加过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将军,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和平保卫者,一个自大的太上皇,一个失败的侵略者,可是这些称号对他来说绝不是赞美,绝对不是!
1880年,在美国的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队营房中,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发出了嘹亮的啼哭声,假如按照中国古代描写帝王将相出生的句子的习惯,这是我应该说:此时天降甘霖,显出五彩祥云,九天之上仙乐乎降,二龙绕此子环腾不落。可是这里是美国,他出生了就出生了,除了他爸妈没多少人在乎的事,不过你们要是告诉他爸妈这个小子以后是五星上将的话恐怕还会赚顿嘲笑,但是对于才出生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来说这会儿他的正事是开动他未来指挥大军用的全部战略头脑研究如何把脚趾头放在嘴里。其实他的父亲并不是纯正的欧洲人,他的血统大部分来自苏格兰,母系一方有些土生美洲百人的血统,在他祖父时才移居到美国,并且在1871年担任了格兰特总统任命的联邦大法官。至于他的父亲绝对是一个暴虐的代表,但是对于他这种军人来说暴虐未必坏事,只要不傻就好,事实证明,他们一家子都挺聪明的。他的父亲17岁参军,在19时就成为了上校团长,1898年美西大战开始,破格提升为准将旅长,出任了驻菲律宾军事总督长官。在这种父亲的教育之下,我们能想到小道格拉斯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他的父亲对儿子当然不暴虐,但是他还是很仁慈的把13岁的道格拉斯送到了德克萨斯军校,17岁时这个还不如新生年长的毕业生以平均最高分毕业,校长亲自颁发了金质奖章,并且代表一大堆毕业生向新生发表了一篇堪称恶寒的演讲,新生的反应可谓是胆战心惊。
受到了中等军事教育的麦克阿瑟没有就此罢休,他太年轻了,所以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西点军校,当然他的录取成绩是理所应当的第一名,在学校里的四年间,除去新生学年,麦克阿瑟都是学员大队队长,毕业后他被派往菲律宾执行勘探任务,1906年担任最等级低的一个连的连长。可是我们知道,西点的高材生们一般是不会前途无望,所以麦克阿瑟更不会就此沉寂,他在1912年已经以上尉的身份来到了陆军部工作,很快,一战爆发了,麦克阿瑟想自己的上司贝克将军提议把全美国国**备队的超编部分组成一个师,派到欧洲参战,贝克同意了,由于这个师的兵员来自全美,所以代号“彩虹师”,这个人数为两万四千人的部队就有麦克阿瑟担任参谋长,而他的军衔也被破例从少校提升为上校,1917年10月,彩虹跨过了大西洋,在法国麦克阿瑟同战士们同心同德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四个月过后,他就因功获得十字勋章和优异服役勋章,并且因中过毒气而获得紫心勋章。6月末,在彩虹师撤下来之前,麦克阿瑟获得了临时准将军衔,在这次休整后彩虹师再次抵达前线从7月15号到8月初的战斗中,麦克阿瑟多次带领军队冲出战壕,再后来的圣米耶尔大战中麦克阿瑟还负伤四处,在这时可打的仗不多了,彩虹师在法国的战斗时间长达224天,这段时间内麦克阿瑟因功获得优异服役勋章两枚,紫心勋章两枚,银星奖章四枚,法兰西十字军勋章一枚,这些极大的丰富了他的军人功绩。

回到了国内,因为功劳众多,麦克阿瑟很好运的成为少数把临时军衔转为正式的军官之一,1919年麦克阿瑟回到了母校西点,可是39岁的他不是来进修的,而是来当老大的,于是他成为了西点建校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任上,麦克阿瑟大力改革学校学制,对于国会内主张撤销西点或者把西点降级的声音麦克阿瑟甚至采取了组织学生咒骂的方法,并且他致力于学校硬件建设让那些目光短浅的所谓议员说不出话只能干挨骂,在这段时间内麦克阿瑟送给了全部学员一句座右铭“责任,荣誉,国家”这就是美国军人的核心,也是所有职业军人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他的三年校长生涯中,麦克阿瑟顶住了来自国会,陆军部,学院甚至是财团的压力建设了一个新西点,在这一点来看,麦克阿瑟对于美国军队的功劳是长远的。 
1922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离开了西点军校,告别了他的学生们后,他来到了菲律宾,在这块父亲曾工作过的土地上出任要职,这时的麦克阿瑟还没有遇到他的贵人,直到1929年,美国经济炸弹的点火者胡佛上台,这个给众多美国人带来噩梦的总统却给麦克阿瑟带来了运气,在一战中这两位的交情可谓深厚,很快,总统就托人询问麦克阿瑟有无意愿出任工程兵部主任,但是麦克阿瑟没有同意,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个职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担任了这个职务,他的梦想美国陆军最高权力者:陆军总参谋长就没戏了!他拒绝了胡佛的美意,而这时,华盛顿中很多人正在为麦克阿瑟担任陆军总参谋长四处奔走,这要得益于麦克阿瑟的交际面和家庭的能力,这时的胡佛正好因为萨莫罗尔将军的离职而头疼,正好将麦克阿瑟授予临时上将军衔担任了陆军总参谋长,这时的麦克阿瑟才50岁,相比之下马歇尔将军在58岁才出任陆军副参谋长,看来运气对麦克阿瑟来说真的很不错,现在麦克阿瑟可以扛着四个星星拿着1万多美元的年薪过自己的日子了?不,对于闲不住的他来说,尸位素餐是不可能的事情,拿潘兴将军的话说:麦克阿瑟是最令人放心的参谋长,他进步而不激进,敢于表达意见,我们整个陆军最信任的人就是他。 

1935年,麦克阿瑟离开了总参谋长的位子,这是他离退休还有九年,菲律宾总统奎松以老朋友的身份请他为菲国训练一支军队,他欣然应邀,而且罗斯福总统也直接同意了,于是他再次回到了这片土地。仅仅一年后,奎松总统就授予了他菲律宾元帅的军衔,可是这种轻松的生活备二战打破了,麦克阿瑟作为将门之后,当然不会甘于退出军队舞台,1941年7月26日,麦克阿瑟以正是三星中将军衔被罗斯福总统招回国内[临时上将在麦克阿瑟离开陆军总参谋长职务后恢复为正式少将]。成为新建立的美国远东司令部司令,统领当地全部美国陆军和空军。1942年正当太平洋战斗激烈时,麦克阿瑟就任包括澳大利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俾斯麦群岛、新几内亚等地在内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在这里他完成了被赶走而后再打回去的美谈。1944年他在太平洋地区的进展极为顺利,发动了一系列别人不敢发动的战斗,在这种军事赌博中最有名的当属“蛙跳作战”。
战后,麦克阿瑟的新职务是“太上皇”,在这个职务上的麦克阿瑟充分反映了后妈的特色,这使得日本就好像走到了末路,整个一个“爹不疼娘不爱大自然不关心”!在媒体上,麦克阿瑟表示,日本已经因为战争降为了四等国,这种国家就是为了提供土地而存在。可是就像我们中国人的古话一样“世事无常,祸福无门”谁能常当不败将军?麦克阿瑟也不能打破这个历史规律,在下面这场战争中,日本借机和美国缔造了军事同盟,建立了军工体系,扩大了自己的军队力量,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们想在这一点看来,麦克阿瑟将军对日本人还是太心软了。

然后,麦克阿瑟被中国人讨厌的历史来了,1950年6月,被美国人成为韩战的朝鲜战争爆发,人民军很快打到了汉城,麦克阿瑟奉命带领联合国军出征,在仁川的蜂腰战术大获成功,这时他们还不大相信中国会参战,也对,在他们看来中朝边境虽有军队30万,但顶多只有五万可以进入朝鲜而且还没有足够的战机,就是到了接到中国军队参展的战报他还是认为这只是为了保护鸭绿江上的电站小动作,命令下达:联合国军前进!1851年元旦,中朝联军元旦攻势!美军措手不及,战线被推到了37线,可惜的是中国当时国力不足,战争顶点就在37线,不然联合国军的命运会更惨,不过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也太多了,战争终归被人不喜欢的!可是就是这样,麦克阿瑟还是主张进军至鸭绿江,甚至扬言动用核武!杜鲁门不免头疼了!而且现在的总统不再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利可图的行动了,为了避免已经得到的利益再次失去,他马上替换了麦克阿瑟! 
1951年4月11号,麦克阿瑟最大的耻辱:被解职,通过无线电传向了世界,就连中国的军人也不免为这个老兵感叹!就像他在美国国会后来发布的演讲一样:老兵永远不会死去,等待他们的只是遗忘!



八, 布莱德雷
奥马尔.N.布莱德雷,美国二战著名将领,从巴顿的下属变成上司的尴尬角色,可是看了他的一生成长轨迹就明白了,他的一生和其他的著名将军们一样,都是实力和运气的结合,他的发迹并不单单外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布莱德雷的确有那个实力!布莱德雷,1893年出生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山村,可想而知这个家庭的生活绝对和富裕是挂不上钩的。他的父亲约翰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学者:身份是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40美元,可是这笔钱要养活四口人不容易,小布莱德雷要上学每天得步行20英里。所以我们可以从侧面得出第一个结论:小家伙的身体很好!

布莱德雷有很多的优良品质,就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们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请见谅。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爱好,和我们中的许多人一样,他喜欢玩儿战争游戏,可是很遗憾的是在他那个时代没有使命召唤或者荣誉勋章,但是这点小麻烦是难不住布莱德雷的,他开动了全部的战略头脑,思考着这个问题,就像他小时候思考如何把脚趾头放在嘴里一样认真!终于布莱德雷想出了一个点子,他用骨牌做成城堡,用空弹壳做成散兵线,用芦苇杆或者木棒做成巨炮,用豌豆当作炮弹,每天上演着美军和各国军队的大决战,按照布莱德雷的计算方式,美军估计已经统一世界八十回了!所以我们又从侧面得出第二个结论:布莱德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 
布莱德雷不是神仙,是不可能长身不老的,所以他长大了,现在你再让他玩儿那些美军无敌的游戏,这家伙估计会跟你急!布莱德雷早熟,11岁的孩子就成天价跟着父亲往山林里跑,看着老爹开枪打猎这小子心痒痒了,枪对这个从小玩儿战争游戏但是却没摸过枪的布莱德雷来说不异于火炮对军人的吸引力!所以当他的父亲不在家时,布莱德雷经常使家中传来诡异的枪声,终于他的父亲发现了这个秘密,因为他的家中总是莫名奇妙的多出很多野兔等猎物,他的父亲看到这一切后送给布莱德雷一件礼物,一直单发猎枪,布莱德雷要不是怕走火估计睡觉都得抱着睡,现在我们从侧面得出第三个结论:布莱德雷喜欢玩儿枪!


很好,布莱德雷又长大了,可是我们已经知道布莱德雷不是神仙,他父亲当然也不是,于是他父亲病了,没治好当然就去世了,现在的布莱德雷也结束了无业少年的身份,成为了一名职业猎人!可怜的小布莱德雷每天出没于大山当中给无数动物带来了末日!他是一个不甘于服输的人,当着猎人还不忘学习,所以他的文化水平仍旧在快速提升中。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正常的工作,送报纸!现在布莱德利得以进入高级中学继续学习,在学校中他那猎人的体制使得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运动员,而他在进入西点后就是凭借这些!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布莱德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明显这是一个家庭贫困身体素质出色的极度爱国而且喜欢玩儿枪的热血青年!于是中学校长找到他,建议他去报考一所不要钱的学校:西点。我们知道,西点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个地狱,可是对于布莱德雷这样的运动员来说是个天堂,这里的体育运动近乎疯狂!这样一来,布莱德雷小时候的猎人生涯和长途上学是他受益匪浅,凭着不错的身体和耐力,他成为了各个体育队的抢手货,最后他被棒球队和橄榄球队抢走,在队里他养成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习气。1915年,布莱德雷毕业了,他被分配到部队,最后成为一名军事法庭成员,这使他很恼火,他喜欢在战斗部队的日子,可是他不知道一句中国的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918年大战结束,陆军开始了大裁军,别说往上爬,就是留下来都是个问题,可是布莱德雷作为一个军事法庭成员未被退役,他趁机申请担任军事教官。于是他在几经调度后又在1920年回到了西点军校。 

由于大战所致,西点现在乱得一塌糊涂,为了尽快改变学校现状,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新的校长。而布莱德雷作为教授的日子为他自己也提供了很多好处,仅仅四年的时间布莱德雷就在军事理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24年布莱德雷取得一次前往本宁堡陆军学校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布莱德雷开始对步兵各项战术开始了研讨,到毕业时,他是学校里的第二名,毕业后被分配到夏威夷服役,他的上司就是那位乔治.巴顿。而且他那精湛的射击和出色的理论给巴顿留下了不凡的印象!1934年,布莱德雷带着他在本宁堡的所得在军队的经验再次回到了西点任教!在这四年的教学中,布莱德雷送出了大约1200学生,这些人有的经历了越战成为了高级将领!总结这一段时间,布莱德雷三进西点三进本宁堡,这些经历绝对是他后来的依仗。

二战爆发了,在一战中蛰伏的布莱德雷再也不想继续扮演潜伏的角色了。1943年布莱德雷将军被派往突尼斯担任第二军副军长,这位少将到了那里发现他的军长是熟人,三星中将巴顿。这是他首次参加实战,在这里他多次跟随部队一线前进,几次险些丧命敌手,就连巴顿也觉得身先士卒不是这么搞的,没办法布莱德雷只得收敛了,后来为了制定西西里岛作战计划,巴顿回国,布莱德雷再升一级担任军长,这期间他充分调动部队,采用了坦克和步兵相结合稳步推进的方法,完成了剩下的战斗,国内对于布莱德雷的报道也逐渐多了起来。7月10日,布莱德雷率领所部两个师在西西里杰拉湾登录,在这里,巴顿和蒙哥马利在指挥上产生了冲突,他看到这一情况赶快避开两人的矛盾所在调整部署,及时的清除了岛上驻军的反抗。对此马歇尔很是欣慰,他更加坚定了这是个人才的想法。 
而后在诺曼底登陆中布莱德雷及时在“大红一师”抽调部队加强奥马哈避免了被赶下海滩的命运,及时在滩头站稳了脚。7月10日布莱德雷制定了眼镜蛇计划,最终打破了盟军迟滞不前的僵局,获得了成功 
在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前他成为了12集团军群司令。直到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这之后布莱德雷回到了家乡,那里的人们为他举办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在招待会上,布莱德雷接到两份电报,其一是关于马歇尔辞去参谋长一致的,假如这一分使他感到困惑的话,拿下一分会让他感到为难:这份电报是关于建议他去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的。布莱德雷原打算前往日本作战,成为双料将军的,但是这么一来,布莱德雷算是没辙了!其实这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这使得布莱德雷在民间不便于了解,直到四天后他才明白这条命令的苦心,原来马歇尔辞职后很多人都支持艾森豪威尔接任,但是这两位都希望布莱德雷担任这个职务,尤其是艾森豪威尔,他对参谋长一职毫无兴趣,无奈之下只好由艾克先担任一阵子,然后提出辞职,这之间活动一下推出布莱德雷!1948年,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完成了这一交接活动。 
1949年,布莱德雷担任参联会主席,在这期间他支持美国政府发动遏制苏联的战略,并且推进了马歇尔计划的进程,在韩战中,布莱德雷鼓动李承晚集团,并且支持台湾中立化,以便于在台湾驻军,直接使第七舰队开进海峡,支持蒋集团,是我人民共和国的敌人!1981年,一代名将逝世。


九,蒙哥马利
西方盟军将领中谁最厉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看就显得幼稚,正所谓截长补短,二战的胜利不是因为一个人的结果,而伟大的将领若无其他人的协助也只会成为炮灰,艾森豪威尔的睿智,马歇尔的慧眼识人,巴顿的铁血勇猛,还有那些英国绅士的坚持不懈,这些人虽然人生不同,但是却是因为同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那么在二战中这些璀璨的群星道德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呢?这当然要从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去寻找,战争是熏陶他们的最佳环境,就仿佛一件精美的瓷器,没有经过烈火的烘烤只是一个丑陋的坯子,但是经历过那残酷的时刻,蕴藏在他们内里的光泽才会绽放出来!这些人中有很多是从原本贫苦甚至可以说是悲惨的童年一步一步走到了辉煌的地步,比如那个曾经在马刺工厂做小工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但是他还不是今天的主角,我想说的这位有着毫不亚于甚至远超崔可夫的战略素养和地位,但是他的童年却同样的艰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这是一个和中国人民有着不少交情的英国元帅,也是一个有着坚强性格的人,在他晚年曾经有一次执意要为女王亲自手持一张宝剑结果累得差点晕厥过去,这是一个充满了男子气概的角色,就像他在回忆录中的话一样:“一些人,早年生活困顿不已,厄运和厄运带来的痛苦蔑视和蔑视所带来的讥笑,但是这却是坚韧性格最好的温床,没有在刺激中形成的智慧和勇敢是万难完成伟大的事业的!”我们可以看出,蒙哥马利在这时是很注重自己贫苦的出身的,只是他并不忌讳这种出身,相反他自觉的很是光荣!没错,很多贵族出身的家伙碌碌一生,而蒙哥马利元帅却能够因此而腾飞的确不简单!我们也必须承认,他的童年对他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正是童年养成的那些坚韧性格和不屈的品质直接造就了敢于厮杀,而又智慧非凡的蒙蒂!如果说蒙哥马利的一生就像是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那么童年养成的品格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 
1887年,伦敦穷人聚居的地方,蒙哥马利出生了,可是在这种肮脏,混乱的贫民区实在是生活不下去,更何况还有了一个幼小的孩子,于是在他两岁时他和父母来到了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荒原,这里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虽然生活比在伦敦时好了些,但是这一家人还是在为每天的食物发愁,小孩子在到了年龄也没有地方上学,他认为在这种烦人的苦难中生活是一种痛苦,但是他也承认他的“贫民品质”是在这时保持的,这种品质让他有了坚定不移的性格,并且一旦发现机会他将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所以这个孩子绝对不会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经历了从捣乱分子到好学生的轨迹,蒙哥马利在1907年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近两年年之后的1908年12月毕业,被分配到了印度服役,而后在一战中他英勇作战,结果是受伤两次,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职业,就这样他在军队中以饱满的热情奋斗着,一战结束后很多人的军衔都停止不全,职务也很久都不会调动一次,但是蒙哥马利是个异类,1916年蒙哥马利升任旅参谋长,次年担任某师的二级参谋负责人,同年胜任军级参谋副官,次年回到伦敦担任某师的参谋长,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我想他那种热血的性格在这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别人都对前程不抱太大看法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安心立命,这些人自然不会寂寞下去,而蒙哥马利这种一群木瓜中的斗牛犬自然会很显眼,就这样,凭借着饱满的斗志蒙哥马利以优异的表现争取到了英国皇家参谋学院的进修资格。

1920年12月在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一个王牌旅担任参谋长,虽然职务降低了,但是这却让他接触到了真正的军队,这在也不是那种只比民兵好些的二流玩意儿了,所以他一到任就赶上了爱尔兰战争,表现自然不用多说,就这样,毕业后的蒙哥马利踏踏实实的干着自己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逐渐积累了更多的资历和社交,先后在学院担任过高级教官,奉命进行过部队改编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他学会了如何从内部提高军队的工作效率,最后在1938年他被任命为巴勒斯塔第八师师长,在1939年8月奉命回国调任远征军第三师师长,随后出征大陆,在法国和比利时参加了几次大的战斗,但是因为法国主帅也是联军司令甘末林实在太有才了,而那个接替者魏刚更有才,所以他们到了一个叫敦克尔克的地方,当然这不是旅游,而是为了创造一个谁也不想看到的奇迹。虽然在海滩上他显得很镇定,但是我们不难想象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我不会相信一个被打败的将军会有什么好心情,不害怕不代表不郁闷! 
很幸运,结果证明他们很幸运,一大群没有任何武装的士兵乘坐各种能漂在水上的玩意儿回到了英国,很是狼狈啊!但是我们知道,人还活着比一切都好!回到英国蒙哥马利但任军长一职,在任上他把自己的理论首次应用,虽然没有在战火中检验,但是在他后来担任东南守备区司令时,终于得到了最高阶层的主意。如此在英军驻北非第八集团军司令任上真的没有辜负高层的希望,在阿拉曼战役中击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隆美尔的硬实力和英军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说蒙哥马利在北非虽然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他还只是处于一个小爆发中,真正的爆发应该是在意大利的作战中!在这次战役中他和美军将领合作,虽然有些小摩擦但是还是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再霸王行动前夕他被任命为盟军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参与到了诺曼底登陆的总策划当中,而在战争结束后,作为英军战争统帅中最富盛名的他被女王极为倚重,政府对他也是很信任的,曾任北约武装力量副司令,在这最后的辉煌中蒙哥马利元帅特别关注中英关系,曾经为了探索中国军队的奥秘两度来到中国,受到了欢迎!
结他军人生涯,他自从二十岁进入军校便一直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职业,在这样的心态支撑下把一切困难甚至苦难都看作是自己的职责,所以无论是顺境还是身陷苦难,他都能保持激情,这就是他为何能有出色表现的原因。而且,对于军队的感情十分深厚也是蒙哥马利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得益于他自小时候起养成的品行,他曾经面对那些一战后忙着恋爱的军人们说:“结婚对于军官来说不是个好事情,不深思熟虑的话,你就既不能当个好丈夫,也不能当个好军人!”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得出,要想控制好武力必须有极高的军事素养,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情况下,笔比剑更有力!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敦刻尔克到克罗,再到阿拉曼,从非洲海岸到诺曼底,假如不是拥有极高的军事素养的话是不足以应付这么多复杂情况的,这也是他和巴顿等一大批杰出将领统帅们的共同点!就像他自己说的机运永远站在谨慎者一边,正是因为他养成的那些良好的品质才造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十,瓦杜丁

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名杰出的年轻将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是一名难得的智勇双全、军政兼优的指挥员。与大部分二战名将不同,他是一位出生于20世纪的军人,没有参加过一战,但参加过一战后的国内战争。在二战当时苏军庞大的军队中,他是一只年轻的鹰,一只充满智慧的鹰,也是一只常胜之鹰。我个人认为,他在战争将要结束时的意外身亡对苏联卫国战争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否则随后苏军的作战不会如此艰难,攻占柏林也不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我选择他作为第一个介绍的苏军领,就是因为他与其它苏军将领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是一名智慧型的将领。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传奇式的将领。 
简单的履历: 

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1901年12月生于沃罗涅什省(今库尔斯科州)的一个中农家庭,其祖父格利戈利是一位当过18年骑兵的老人,家规很严,全家有26口人。父亲费尔多是位忠厚善良、沉默寡言的农民,母亲叶菲莫夫娜灵敏好动,心地善良,养育了五男四女,终日在田里和家里辛勤劳作。1909年瓦杜丁入小学,毕业时在亲友和教师资助下才得以进入中学和商业学校,后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学,当上了一名乡公所的誉写员,这段经历使得他在今后的岁月中一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瓦杜丁1920年应征入伍,1921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他在军队中受到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曾经先后从波尔塔瓦步兵学校,基辅高等联合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和总参军事学院进一步深造。他系统的学习过军事历史、战役、战术和工程学,在军校时,他涉猎古今的军事名家之作,对他影响较大的是汉尼拔、苏沃洛夫和伏龙芝等人的军事思想,但瓦杜丁最感兴趣的是未来战争的战略和军事指挥问题。他曾经研究过《伏龙芝选集》、沙彼什尼科夫的《军队的头脑》、叶戈罗夫的《消灭邓尼金》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现代集团军的战役特点》等著作。这对他日后掌握现代军事学术和指挥大兵团多兵种联合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瓦杜丁入伍后参加了在卢甘斯克、斯塔罗别利斯克地区对马赫诺匪帮的战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经受住了严格的考验。战后历任排长、连长、师司令部参谋、副科长、科长等职。1931年到1941年间担任过师参谋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基辅特别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总参作战部长和副总参谋长等职。 
瓦杜丁对于苏军的现代作战理念的形成,对于军事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卫国战争中瓦杜丁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苏军的几次重大战役都离不开他的身影。



海军篇——
一,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德语:Karl D?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指挥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潜艇舰队总司令,之后又成为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狼群战术”最早的使用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邓尼茨受到希特勒的指明,成为纳粹德国联邦大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出任此职位约20多天,之后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 
生平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生于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Grünau),有一个兄长,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父亲埃美尔·邓尼茨(Emil D?nitz)为一座工厂的工程师,在邓尼茨4岁时母亲安娜·拜尔(Anna Beyer)过世。1910年,邓尼茨应征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于4月4日成为了海军军校学生,1911年4月15日,晋升为海军见习军官,在海拉号巡洋舰(Hertha)上服役一年。在1912年秋季邓尼茨被委任为布雷斯劳号巡洋舰(Breslau)的海军代理少尉。1909年参加德国海军,毕业于基尔海军学校,1916年起在潜艇部队服役,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雷斯劳号(Breslau)和戈本号(Goeben)卖给了鄂图曼帝国,分别改名为米迪里号(Midilli)和严君塞立姆号(Yavuz Sultan Selim),而邓尼茨跟着米迪里号参与对俄国的战斗,累积实战经验。1916年3月22日邓尼茨晋升为中尉,之后又被派往加里波底作为飞机观察员,邓尼茨在5月时和德国军官女儿茵戈波·韦伯(Ingeborg Weber)结婚。同年10月,邓尼茨转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1918年作为潜艇U-39的值更军官,于1917年2月至10月在海上巡弋作战,表现优良。1918年2月,担任潜艇UC-25的艇长,击沉5艘运输船,获得骑士十字勋章(Ritterkreuz);7月,又担任UB-68潜艇的艇长,在10月4日时袭击英国的地中海商船团时,被护航舰重创了潜艇,之后在英国约克郡被俘了10个月。 
   

一战期间及一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之下,德国仅能拥有规模非常小的海军,不能拥有潜艇,且海军人员仅能1500人,而邓尼茨以中尉的身份作为魏玛共和国国家海军中的T-157鱼雷艇艇长,在同年11月1日,晋升为海军少校。在1933年9月1日,邓尼茨晋升中校,在1934年9月出任指挥艾姆登号轻巡洋舰。在1935年德国和英国签署英德海军协定后,德国已能拥有潜艇部队。1935年10月邓尼茨回到潜艇部队中服役,并晋升上校;同年,魏玛共和国的“国家海军”被改名为“战争海军”。 

   

海军理念 


   

  邓尼茨自回国后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次大战的经验和在战间期与外国合作,私下发展研究潜艇和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当时的德国海军学说建立在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马汉的理念上,主张结合潜艇和水面舰一起打击敌人舰队。到了1937年11月,邓尼茨开始相信,大规模的通商破坏战(即“破交战”)是可行的,特别是对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英国皇家海军,他认为必须将德国海军的舰队形式从水面舰改成潜艇,战略是主张攻击于相对于战斗舰队安全许多的商船船队。他指出,英国本土所需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是仰赖于外海殖民地运回本土(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战略物资仰赖通商船队,打击它们能使英国迫于投降,他认为能以300艘的U艇VII型所组成的潜艇舰队在战争里打败英国。 
  邓尼茨回想起他在一次大战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想法,当时他以单艘的潜艇去袭击护航船队,此举是非常危险的;邓尼茨就以“多艘潜艇集结起来攻击船队”为核心概念,创立出“狼群战术”(狼群战术是英国的称法,德国是称作“集结战术”),以压倒性的力量打击船队,于是邓尼茨开始在海军中提倡建设潜艇舰队。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执行狼群战术,以德国有限的无线电能力十分困难。在两次大战期间,德国开发了特高频发射器,使得他们的无线电反干扰能力提升许多,而一战后发明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使得防窃密能力加强。邓尼茨还采用了威廉·马绍尔的想法,让潜艇处于非常接近水平面的位置和夜间发动攻击,此一策略使得潜艇的无法被声纳所侦测到。 
  当时很多人,包括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不赞同邓尼茨的想法。他和雷德尔不断争取海军内部的资金,也同时竞争希特勒的政治交友圈,特别是和赫尔曼·戈林。 
  由于战争海军的水面舰军力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雷德尔认为,只要和英国有战争,不久就会毁掉他的整只舰队,当听到宣战消息后,他说道:“现在,水面舰队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表现出它们懂得如何英勇赴死。”。雷德尔对战争的希望全寄托在水面舰建造计划—Z计划中,这将大幅提升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力量,有效对抗皇家海军。然而Z计划直到计划里预定的1945年都未完成。相比之下,在邓尼茨新的战术中就没有如此不稳定的因素和繁杂的飞行人员训练计划。与和皇家海军比较起来相对弱势的德国水面舰队比较,一旦战争爆发,潜艇战必是德国海军唯一的选择。1939年1月28日,邓尼茨晋升为海军准将和潜艇指挥官。 

   

潜艇战理念 


   

  从开始在潜艇部队服役起他就始终关注潜艇的发展,潜心钻研潜艇作战战术,特别是被俘后,更是反复思考潜艇作战的经验教训,并最终摸索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潜艇建设和作战理论。1935年10月,卡尔暦沾邓尼兹晋升为海军上校,并出任德国海军自一次大战战败以来组建的第一支潜艇支队“韦迪根”支队司令,次年晋升为海军准将,升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 
  他敏锐发现了改变德国海军极其不利的海洋态势的捷径,即将潜艇的使用提高到战略高度,因为德国海军战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破坏英国的海上运输,切断其海上交通线,而德国那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使水面舰艇只有越过强大的英国海军和航空兵层层阻截才能进入大西洋,遂行破交任务,一旦在作战中负伤受损,还必须经过漫长而危险的航程才能返回本土,可谓困难重重。 
  反观潜艇,可以凭借其水下航行的优势,安全往返于本土和大西洋,即便英国海军掌握了大西洋的制海权,潜艇仍能发挥其作用,打击运输船队,所以潜艇是对付英国海军最有效的。他还提出了“吨位战”思想,英国是个岛国,其经济完全依赖海上贸易和运输,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只要击沉尽可能多的英国运输船,使英国运输船的吨位损失超过其新建船舶的吨位,就能最有效地打击英国的战时经济,而且要使潜艇的损失尽可能小,其核心思想就是避开英国护航力量强大的海域,寻找其护航力量薄弱的海域实施破交,一句话而言,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收获。根据邓尼兹的研究分析,到达到彻底瘫痪英国海上运输的战略目标,潜艇部队每月击沉的吨位必须到达到70万吨。 
  战术上,邓尼兹悉心研究了声纳、鱼雷等武器装备的性能,决定彻底屏弃传统的单艇昼间潜航状态下的远距离鱼雷攻击战术,采取多艇集群,夜间水面状态近距离鱼雷攻击。这是因为潜艇在夜间水面状态航行时,声纳是难以发现的,近距离攻击又能确保较高的命中率。 
  多艇集群攻击,则是邓尼兹的发明,当时潜艇由于受通讯保障的制约通常是单艇独立作战,邓尼兹认为多艇集群攻击与单艇相比,既可以提高发现目标的概率,又可以提高攻击成功率。具体作法是以数艘或十数艘,甚至数十艘潜艇组成艇群,以20至30海里间隔成一字横亘在敌方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上,一旦一艘潜艇发现目标,立即报告设在岸上的指挥部,指挥部再迅速通知其他潜艇,白天抢占有利攻击阵位,天黑后则以水面状态实施近距离鱼雷攻击,天亮前停止攻击,全速抢占下一个有利阵位,等待次日天黑后再次实施攻击,直至将运输船队消灭。这一战术酷似狼群的捕食,因此被邓尼兹形象地称为“狼群战术”,这一战术的基本原则按照邓尼兹的解释就是在必要的地点、必要的时间尽可能集中最多数量的潜艇,该战术的关键是解决指挥和通讯上的困难,为此邓尼兹积极组织部队在大西洋、波罗的海、北海等海域进行实践性演练,并亲自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技术难题,终于克服了诸多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使德国潜艇部队逐渐掌握了这一战术。 

  邓尼兹并根据他的这一战略思想,提出了建立300艘潜艇规模的具体要求,但直到战争爆发前的1939年9月,他才总共拥有57艘潜艇,其中只有22艘是适宜远洋作战的大型潜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点兵力,只够刺一下英国人!”但他仍指挥这点兵力,投入了战争!



海军总司令和海军元帅 




  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雷德尔辞职的原因主要是和希特勒对水面舰之间的争论,希特勒在巴伦支海海战的失败后,认为水面舰队不值得保留,要求拆毁所有舰队,雷德尔只好请辞,而邓尼茨则说服了希特勒保留舰队,但停止建造。它将水面舰舰队用以存在舰队,影响盟军的布署。自1943年中旬以来,邓尼茨的潜艇损失并没有随着他的晋升而减少。他的副手艾伯哈特·戈德(Eberhard Godt)接替他作为潜艇舰队总司令,也无力扭转局势,只能放弃狼群战术,而改以单艘巡弋的战术。 


希特勒的接班人 




  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根据他最后的遗言,希特勒将赫尔曼·戈林和海因里希·希姆莱从纳粹党里开除、撤去它们所有权力,并任命邓尼茨为他的继承者,作为帝国联邦大总统(并非元首)和德意志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而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成为政府首脑和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德国陆军(因为没有执行希特勒“战到最后一人”的命令)、空军(空军总司令戈林和盟军私下谈和)和党卫军(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也和盟军私下接触,党卫军上将的费力克斯·史坦那(Felix Steiner)又不执行希特勒的攻击命令)都背叛了他,只有海军能信任。5月1日,戈培尔自杀,邓尼茨成为即将崩溃的第三帝国唯一代表,并试图组成新政府邓尼茨在第三帝国东部即将被红军攻进时,拟定并实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汉尼拔行动(Operation Hannibal),抢救了200万平民与30万士兵至西方,并希望和西方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但遭到盟军总司令艾森豪拒绝。 


  邓尼茨的历史评价 



  邓尼茨主张击败英国的关键在于切断其海上交通线,以经济战来击败海上强国英国.而最适合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莫过于潜艇.他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在潜艇的使用上,他强调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潜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在作战手段上,他主张采取"狼群战术",即多潜艇集群作战,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德国潜艇运用此种战术击沉大量英国船只,曾给同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后果. 
  邓尼茨重视海空协同,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空部队--第40轰炸机联队.这只装备有FW-200运输机改装的"神鹰"飞机的空军部队主要负责与潜艇协同作战,报告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与兵力组成.但由于空军元帅戈林对海空协同的轻视,以及FW-200运输机本身技术性的缺陷,海空协同效果并不是很好. 
  1942年底以后,英国,美国加强了护航制度,改进了反潜兵力兵器和反潜措施,使缺乏足够空军支援的德国潜艇遭受打击,德国的潜艇战最终失败.但应该肯定的是邓尼茨敢于顶住压力,舍弃大型舰艇正面战而采取潜艇战的判断能力.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其自传中以及英国海军军官罗斯基尔在其所著中均对其军事才能以及过人的判断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邱吉尔在回忆录中认为邓尼茨和德国潜艇是德国对英国海军最大的威胁,而罗斯基尔在战后得知纳粹政府醉心于大型舰艇建造的Z计划,并没有全力建造潜艇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对邓尼茨和他的潜艇部队最好的证明. 


邓尼茨的经典战役和最终结局 


1918年10月4日,德国潜艇“UB68”号巡弋在西西里岛附近。艇长在夜间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护航船队逼近。潜艇立即浮上水面进行射击,命中了一艘轮船。接着,艇长下达潜水命令,天窗在几秒钟之内就关闭了。紧接着,意外的事故发生了…… 
潜艇头部沉重,像一块石头似的直向海的深处下沉。水手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能设法阻止艇的下沉,水的压力就会把艇压碎。深度表指向了90公尺。当水手们惊慌失措的时候,艇长发出命令,要把主水柜的空气充满。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选择。 压缩空气发出咝咝的声音冲进主水柜,并把水压了出去,艇身静止了几秒钟之后,如同离弦之箭似的向上冲去,浮出水面,暴露在敌人护航船队的包围之中。 

潜艇立刻就被击沉。在获救人员之中也有“UB68”号的艇长邓尼茨。他虽然损失了一艘潜艇,但是他却发现了潜艇攻击的一种新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邓尼茨是潜艇部队司令,后来升任海军总司令。1959年,英国海军大臣肯宁安海军上将曾这样评论他:“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当德国放弃了侵英计划之后,邓尼茨想出了什么绝招来征服我们。他那永不停息的战略,其要点就是以炸沉我们的商船为手段,达到慢慢葬送我们的目的。他知道,大西洋是德国争取胜利的唯一战场,他极力反对把兵力分散于地中海,甚至北海。我要再次指出,这是唯一正确的见解。邓尼茨是继荷兰人德路特之后对英国最危险的敌人。” 
毫无疑问,邓尼茨是一位有才干的海军将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潜艇指挥官,他把自己丰富学识运用到了战场上。 
1891年,邓尼茨出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他早在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实习时,就获得了初步的军事经验。他在魏玛的一所高中毕业之后,就入皇家海军任候补军官,在“赫尔塔”号上完成了舰上训练,最后毕业于弗伦斯堡-米尔维克海军学校的特别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邓尼茨已是海军少尉。首先,“布雷斯劳”号在阿尔及利亚的波尼港突然袭击了正在装载的法国殖民军队。然后又和“居本”号一道被转让给土耳其,成为土耳其海军的主力。舰上官兵担负了训练土耳其官兵的任务,直到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这两艘巡洋舰才归回原来建制。 邓尼茨服役的“布雷斯劳”号,曾轰击了俄国油港诺沃罗西斯克的油库和14艘俄国轮船,击沉过俄国战列舰“罗斯特拉夫”号,并于1915年3月初破坏了费奥多西亚的鱼雷制造厂。当“布雷斯劳”号需要大修时,舰上官兵被配属于岸上部队,担负防御英军在达达尼尔登陆的任务。邓尼茨则被派往驻加利波利的一个航空大队,在那里担任观测员和机场导航员。工作中成绩优良。 1916年3月,邓尼茨晋升中尉,9月被调回德国并派往潜艇部队服役,直至1918年10月4日因潜艇沉没而被俘。 


潜艇被摧毁使他认识到,对敌护航船队的攻击不能仅靠两艘潜艇,而必须使用一个潜艇群方能成功。 这种想法虽然产生,但离实现还差得远。邓尼茨于1919年7月从英国的俘虏营被遣返德国之后,立即回到海军继续服役。他未曾忘却他的潜艇群战术,并为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邓尼茨于1921年晋升上尉,被派到波罗的海海军军区司令部服务,然后调到鱼雷监察部和驻柏林的海军总司令部。1928年,他晋升为海军少校,并任第4潜艇队队长,终于获得了发展潜艇群战术的机会。他进行了拂晓战与夜战的训练,并不断地证实了它们的效能。1933年,邓尼茨晋升海军中校,并调任训练巡洋舰“恩登”号舰长,负责海军学校学生的训练。1935年10月,邓尼茨在晋升海军上校后担任“康迪根”潜艇队队长。这是依照德英1935年7月签订的舰队条约而成立的第一支德国潜艇部队。一年之后,他掌握了所有潜艇的编制情况。 


  邓尼茨担任潜艇队队长是称职的。自1918年以来,他的思想就未曾离开过潜艇。他要求把潜艇编为集群,主张建造中等吨位机动灵活的潜艇。他的意见均被采纳,当他完成战术编组和潜艇司令部中央指挥系统的组建工作之后,又继续发展他的理论。他不仅要把各潜艇编为集群,更要实施中心指挥的夜间攻击。这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同的。那时的潜艇只是单独对敌作战,而无战术上的统一指挥。 1939年元月,雷德尔海军元帅提出了Z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建造大型水面舰只编成战斗群,从德国的港湾经由北海而直插大西洋,以攻击英国的生命线。这一大型水面舰队计划将于1948年建成。 
Z计划与邓尼茨的构想不相符合。按照当时的海军上校邓尼茨的意见,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合适建立战斗群在大西洋上使用。因为英国面对着德国的各个港湾,并且恰好能挡住德国舰队的出海航路。还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路线。此外,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没有修理场所,一旦舰只被击中,其出境就很困难。还有一个不利条件:英国可以使用陆上飞机来攻击德国的水面舰只,而德国由于距离太远则不可能做到。与雷德尔相反,邓尼茨已经看出了空军的重要性,他认为飞机将发展成为一个决战的军种。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舰只建造计划,势必与这种趋势相违背。鉴于德国在海上毫无防卫力量,邓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线使用的潜艇,因为只有这种水下舰只才适合实施切断英国生命线的任务。 
今天的英美研究战争的人士都认为邓尼茨的见解是正确的。他们说,如果邓尼茨的潜艇建造计划被批准,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是另一种结局。昔日的敌人认为,德国这一战争指导的错误构想,是其总体战略的一个决定性错误,它也造成了德国潜艇和邓尼茨海军元帅的悲剧。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iam Nimitz,1885~1966年)。1885年2月24日,尼米兹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1901年9月,尼米兹考入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4年之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赴战列舰上实习。1907年1月实习期满即获海军少尉军衔,成为“帕奈”号炮艇艇长,同年7月又成为“迪凯特”号驱逐舰舰长。尽管曾因工作疏忽大意而受到警告处分,但仍于1909年越级晋升为海军上尉并改任潜艇军官,先后出任“潜水者”号、“甲鱼”号、“独角鲸”号等潜艇的舰长,晋升上尉。 
1917年8月,尼米兹海军少校由油料供应船副船长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森的工程副官,受后者的影响而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挥和人事方面。1918年秋至1919年初,就任海军作战部潜艇设计委员会高级成员,此后出任“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副舰长。1920年6月,奉命前往珍珠港修建潜艇基地。同年年底,晋升为海军中校,就任基地司令兼第14潜艇分遣队司令。



1922年,尼米兹进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在听课和演习之外,广泛阅读战略战术著作、战争史、海军史和名人传记,接受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环形编队思想。尼米兹认为,这次深造比其他任何经历都重要,为他后来在战时担负指挥工作奠定了基础。1923年6月,尼米兹出任战列舰舰队司令罗比森的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在罗比森的支持下进行环形编队试验和演习。1925年10月,罗比森晋升为美国海军总司令,尼米兹仍任其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 
1926年秋,尼米兹调任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海军科学与战术教授,组建海军后备军官训练团。1928年1月,晋升为海军上校。1929年6月,改任圣迭戈第20潜艇分遣队司令。两年之后升任圣迭戈驱逐舰基地司令。1934年出任“奥古斯塔”号重型巡洋舰舰长。 
1935年,尼米兹调任海军部航海局(现为人事局)局长助理。因航海局长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海军部长又体弱多病,尼米兹经常代理局长职务并代行部长职权。1938年6月,尼米兹晋升为海军少将。同年7月,出任第2巡洋舰分遣舰队司令,稍后因病改任第1战列舰分遣舰队司令。 
珍珠港事变后,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尼米兹于1941年12月17日晋升为海军上将,赴珍珠港接替金梅尔海军上将出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为了重建太平洋舰队并战胜日本海军,尼米兹并未急于惩处失职人员,而是选拔重用英勇善战的军官(如哈尔西、斯普鲁恩斯、特纳、史密斯等),重建指挥系统以协调太平洋战区的海陆空三军力量,承接调拨给战区的人员、武器和补给物资,参与华盛顿的最后决策以制定横跨太平洋而战胜日本的战略计划,亲自筹划切实可行的作战行动。
1942年1月,在尼米兹的决策下,美国海军的两艘航空母舰组成联合编队,突袭了日军控制的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一举击沉了日军潜艇2艘、运输船1艘和小型船只8艘,并炸毁了岸上的部分设施。这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得分"。它的成功,振奋了美军的士气。 
接着,尼米兹又开始策划对日本首都东京的空袭行动。这一计划因困难重重,在2月份曾被束之高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美军所有太平洋基地均离东京过远,实施这一计划只有依靠航空母舰,而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航程又很有限。发动这样一次袭击,航空母舰过于靠近日本机场十分危险。陆军建议使用B-25轰炸机,詹姆斯·H·杜立特中校训练了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的16名机组人员。经过审慎研究,决定用航空母舰把轰炸机运至日本以东500海里的区域,飞机空袭东京和其他日本城市后,到中国沿海机场降落。于是,从大西洋调来了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以搭载旧金山附近阿拉米达机场的B-25型轰炸机。而"大黄蜂"号因为在飞行甲板上装载了陆军轰炸机,不能再用它的飞机进行侦察巡逻.需要另一艘航空母舰将其护送到日本海域。4月18日,16架B-25轰炸机满载炸弹从"大黄蜂"号甲板上腾空而起,在短短几小时内,飞抵东京、名古屋、横须贺、神户等城市上空,投下炸弹和燃烧弹后顺风直飞中国。空袭东京的行动虽未取得重大的直接成果,却从心理上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振奋了美国的民心士气。在日本,亿万臣民目瞪口呆,天皇裕仁深感震惊,山本五十六再三请罪。在美国,朝野上下大受鼓舞,悲观情绪一扫而光。
鉴于珍珠港事件的教训,尼米兹大力加强太平洋舰队情报机构的建设。情报机构设法从被击毁的日本潜艇中找出日本海军密码本,致使日本海军的电文得以破译。通过情报破译,尼米兹得知日军企图攻占图拉吉岛并进而夺取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参战兵力包括由2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突击部队,由1艘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的支援掩护部队,以及由1搜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登陆部队。为了迎击日军,尼米兹将2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紧急编成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前往珊瑚海。此次作战由舰载飞机进行,双方的水面舰艇互不照面,故珊瑚海战役可谓第一次航空母舰会战。战役从5月3日日军攻占图拉吉岛开始。次日,日军分乘14艘运输船由l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驶往莫尔兹比港;美国"约克敦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图拉吉,击沉驱逐舰1艘、毁伤其他舰船数艘,导致日本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南下。7日,日本机群击毁美国1艘驱逐舰、重创1艘油料船,美国机群则击沉日本"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8日,美国"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被日本机群击沉,尼米兹命令美军撤离战场。珊瑚海海战,美国的直接损失较日本为大,但是,尼米兹挫败了日本攻占莫尔兹比港的企图,使日本的2艘航空母舰无法及时恢复战斗力(其中之一未能参加中途岛战役)、对后来美国在中途岛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对大量情报的分析,尼米兹判断中途岛将成为日军的作战目标,决心适时组织反击作战。他将仅有的2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从南太平洋调往夏威夷,编组两支特混舰队,开往中途岛东北200海里处隐蔽待机(后来紧急修复的"约克敦号"航空母舰亦赶来参战);向中途岛增派B-17"空中堡垒"轰炸机、B-25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将潜艇全部部署在中途岛西北海域,于5月14日命令太平洋舰队进入全面战备状态。5月25日,情报机构甚至破译了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尼米兹命令加强空中搜索,力争先机制敌。6月4日,美机先发现日本舰队,开始交战。日本参战部队有机动舰队、主力舰队、中途岛攻击舰队、北方舰队和先遣舰队,拥有各种战舰约160艘;美国参战部队为航空母舰攻击舰队,下辖第16特混舰队、第17特混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拥有各种战舰约50艘,力量对比处于劣势。日机轰炸中途岛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美机则击沉日本2艘航空母舰。6月5日,中途岛海战结束。美国损失"约克敦号"航空母舰、l艘驱逐舰、150架飞机和307名官兵;日本损失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322架飞机和3500名官兵,1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受创。尼米兹情不自禁地宣称:"先生们,今日已报珍珠港之仇!" 


尼米兹和金决定实施以攻占瓜达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岛为目标的"瞭望塔"作战计划,通称瓜达卡纳尔战役。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图拉古岛和瓜达卡纳尔岛的登陆作战获得成功,但掩护登陆的特混舰队在日本海军的攻击下被迫撤离。在随后的萨沃岛作战中,美国海军失利,损失4艘巡洋舰和1000余名水兵。为了收复瓜达卡纳尔岛,日军动用人称"东京快车"的驱逐舰运送陆军增援部队。该岛美军则固守待援。8月24日至25日,东所罗门群岛作战展开,美国舰载机击沉日本"龙骧号"航空母舰,日本舰载机则重创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和1艘驱逐舰。10月8日,尼米兹任命哈尔西接替戈姆利任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以改善战场指挥。10月26日,两方在圣克鲁斯岛海域交战,美国损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和74架飞机,日本仅有2艘航空母舰略受创伤、损失100架飞机,美国再次遭到战术性失利。瓜达卡纳尔岛争夺战更趋激烈。11月12日晚至13日,瓜达卡纳尔岛海域发生巡洋舰大战,美国损失近1000名官兵和2艘巡洋舰,另有2艘巡洋舰受创,日本损失1艘巡洋舰。14日,美国海军向日本运输舰队发起反击。15日,瓜达卡纳尔岛海域发生战列舰交战,日本损失2艘战列舰、l艘重型巡洋舰、3艘驱逐舰、11艘运输舰和几十架飞机,联合舰队再也不能以如此沉重的代价去支援陆军的作战行动了。1943年2月,瓜达卡纳尔岛日军被迫撤离。瓜达卡纳尔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开始由战略防御态势转为战略进攻态势。但是,在1943年6月以前,日本联合舰队仍占据力量优势,拥有10艘航空母舰(舰载机480架)、9艘战列舰、30艘巡洋舰、98艘驱逐舰,但舰载机飞行员伤亡过多;美国太平洋舰队仅有3艘航空母舰(舰载机217架)、6艘战列舰和25艘巡洋舰。 
1943年5月,盟军决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条路线向日军进攻,中太平洋作战由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作战由麦克阿瑟指挥,以逐岛进攻为基本战略。11月20日,尼米兹下令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由于美军炮火准备时间太短和日军防御工事极为坚固,美军耗时3天、牺牲1300人才攻占塔拉瓦岛。有鉴于此,尼米兹决定改逐岛作战方针为越岛作战方针,即对某些岛屿围而不打(使之困死),越过这些岛屿而进攻关键性岛屿。是年年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完全转归盟军。 
尼米兹将下一个作战目标指向马绍尔群岛的心脏。作战始于1943年12月31日。此役注意足够的炮火准备,并一再运用夺取日军机场而压制周围地区的战术,战役于次年2月结束。此后,尼米兹决定不对5万日军坚固设防的特鲁克群岛发起突击而先用航空母舰舰载机实施猛烈轰击,然后绕过该岛前进。接着,尼米兹锋芒直指马里亚纳群岛。1944年3月,美军炮击帕劳群岛,6月15日,开始在塞班岛登陆。日本联合舰队赶来对阵,损失3艘航空母舰和315架飞机。7月9日.美军以伤亡1.65万的代价攻陷塞班岛,歼敌约3万。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之间曾就此后作战方向发生争执。前者主张先获得棉兰老岛空军基地,孤立吕宋,进攻台湾和中国沿海,继而打击日本本土;后者则主张迅速攻占菲律宾并获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尼米兹派哈尔西率第3舰队参加解放菲律宾的作战。 
1944年12月,尼米兹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军伤亡和被困人数约为75万,共损失19艘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34艘巡洋舰和125艘潜艇。 
攻克硫黄岛之后,1945年4月1日,尼米兹命令向冲绳岛发起突击,守岛日军殊死抵抗,"神风"攻击队则向美军舰船发动自杀性进攻。6月22日,该岛陷落。美军伤亡近5万,日军伤亡近12万。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1945年9月2日,尼米兹代表美国参加日本投降仪式。战争期间,尼米兹获得3枚优异服务勋章,10月5日被美国政府定为"尼米兹日"。



三,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1884-1943),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海军将领。他支持和参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山本谋划了对珍珠港的袭击,并取得胜利,保障了进攻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山本组织与指挥的中途岛海战使日军遭到挫败,他所指挥的所罗门群岛争夺战又使日军遭到更大的失败。山本于1943年4月18日飞临布干维尔岛上空时,被美机群击落丧命,死后追授元帅称号。 
  山本五十六敢想敢干。他认为,日本想点领东南亚英、法、荷属地,和英美作战的局面迟早必将到来。一旦动手,美太平洋舰队主力必将从珍珠港出击,从侧翼进行牵制日本在南洋的舰队势必掉头迎战。从美国舰队起飞的飞机也将给日本本土造成极大的空中威胁。因此,为了扩大侵略,必须设法拔掉珍珠港这颗美国鲨鱼的牙齿。一旦美主力般队被歼,日本即可在美恢复元气,完成反攻准备之前,占领太平及印度洋的所有重要据点,夺取南洋丰富的战略资源,迫使美国订立城下之盟。 
1941年1月7日,山本五十六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的设想:必须改变过去“堂堂正正”邀击作战方针,“开战之初,即猛击敌主力舰队,使之崩溃,使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的士气沮丧至无可救药之程度”。“在敌主力大部分泊于珍珠港的情况下,以空军彻底击破之,并封闭港口”。不久,山本五十六和几个作战参谋一起,极端秘密地开始制定具体的偷袭方案。1941年6月,偷袭方案正式提出。当时,曾引起军令部和联合舰队高级官员的某些争论。有的担心特遣舰队在偷袭途中可能被美军发现;没有适合袭击珍珠港用的浅水鱼雷 ;美国舰队动向的底细不清,可能扑空,等等。但是,为了“南进”,统治集团不惜铤而走险,军令部于1941年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在“外交国防的密切配合”下,等待选择适当的偷袭时机。   为了达到偷袭珍珠港的目的,日本玩弄了和战并用、假谈真打的两手策略,借以迷惑美国。1941年9月6日的御前会议决定了开战时间后,日本海军于9月11日至20日在海军大学举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图上作业演习。“图演”在原海军作战计划的基础上,迅速制定了进攻东南亚地区及所罗门群岛等太平洋中部岛屿的最佳作战方案。“图演”的最后三天缩小了参加人员的范围,在绝密情况下精心策划了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9月24日,军令部决定具体作战方案时,永野修身对派出绝大部分的航空母舰孤注一掷尚有疑虑,但山本五十六以辞职相威胁,竭力要求按他的计划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军令部才最后正式批准确无误了山本的偷袭方案。为此,日本在内政、外交及谍报工作诸方面都积极为这一方案服务。11月17日,山本五十六在日本航空母舰赤诚号的甲板上,召集特遣舰队各级指挥官、参谋人员和飞行员“训话”说,偷袭的成败将决定日本“整个作战的命运”,严令采取周密的警戒。18日,特遣舰队开始行动,三三两两地向单冠湾荫蔽集结,停止无线电联络。23日,集结完毕。这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力部队已万事俱备。



番外篇:5位大神,如果不是列上几位名头太响,以下几位的战术指挥,作战能力也不落下风
一:“屠夫”—“轰炸机”哈里斯

“空军制胜理论”一种认为空军可以独立进行战争并能单独决定战争结局的理论。亦称空军制胜论。
第一个系统阐述这种理论的,是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持类似观点的还有英国空军元帅特伦查德、美国空军军官米切尔等人。他们主张建立强大的独立空军,认为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作用。依靠空中进攻,对敌国政治、经济中心及重要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即可迫使敌国投降,赢得战争胜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些大国受这种理论影响,曾一度大力发展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有了很大发展,交战双方都进行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但任何一方都未能单独依靠空军赢得战争胜利。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出现,又有人认为使用战略轰炸机和导弹实施大规模核突击,即可决定战争结局,这实质上是空军制胜论在新条件下的反映。战争实践证明,尽管空军可以独立作战,并在现代战争中起重大作用,但主张单靠空军就可以决定战争结局的理论是错误的。只有各军种、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1921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出版了《制空权》一书,对空军建设和作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认为以轰炸机为主的独立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作用,空军通过对敌人的军事基地、政治和经济中心进行精确的轰炸,能够摧毁敌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人民士气,甚至可以在地面部队投入战斗之前就决定战争的胜负。杜黑声称,空军的出现使过去那种让士兵们在战场上相互厮杀的作战方式彻底过时,从而使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降到最低。虽然杜黑的军衔只是个少将,但他的理论在战后西方军事界却颇有市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出现了一批空军制胜论的信徒,他们开始大力鼓吹空军的重要性,推动了各国空军的建设。 
这是第一次系统阐述“空军制胜论”理论。
 
在二战中把“空军战略轰炸制胜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推英国空军元帅;特拉弗斯;哈里斯(Arthur Trayes Harris,1892—1984)。

阿瑟;特拉弗斯;哈里斯(Arthur Trayes Harris,1892—198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先后担任英国皇家空军副参谋长和轰炸航空兵司令,成为皇家空军元帅,是“轰炸机致胜论”的倡导者。人称“轰炸机”哈里斯。因主张对平民无差别轰炸被称为“屠夫”。

1892年4月13日,哈里斯出生于英国切尔特南,其父是驻印文官。哈里斯曾就读于西廷波恩的预备学校和德文的奥哈里斯学校。毕业之后,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军人,但遭到他的拒绝。1908年,哈里斯来到南非的罗德西亚,在那里采金矿、做农活,并驾驶过那里的第一辆汽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作为一名号手参加了第1罗得西亚团,该团曾参加过在德属西非的战斗。1915年7月,该团解散,哈里斯回到英国寻找其他参战的机会。1915年11月,经过在陆军部工作的亲戚的帮助,哈里斯参加皇家航空队,被任命为少尉,在布鲁克斯接受飞行训练。这位未来的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司令就这样开始了他的航空生涯。1916年3月,哈里斯被派往西线,在驻亚眠北面的第11飞行中队服役。该中队活动在索姆河前线,装备有“威克斯FB5”飞机,即绰号“炮车”的老式双座飞机。9月,哈里斯转入第70飞行中队服役。1917年6月,哈里斯转入第45飞行中队,升任飞行小队长。他所在的中队,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情并保护炮兵观察机。1917年11月,他回到英国,指挥负责保卫伦敦的第44飞行中队。战争结束前夕,哈里斯荣获空军十字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里斯(时为空军少将)任第5轰炸航空兵群司令,指挥10个飞行中队的行动。哈里斯发现“汉普登斯”轰炸机能够携带水雷,就指挥实施轰炸机对德国海岸水域的空中布雷,而其他轰炸机部队随后也采取同样的行动,结果使德军759艘舰船被水雷击沉或重创,而从事扫雷的德国海军人员的伤亡则多达40%。 
  1940年春,第5轰炸航空兵群参加对德国工业中心实施的第一次空袭,并轰炸了法国和比利时的港口(这些港口集中着大批准备入侵英国的舰船)。 
  1940年底,哈里斯升任空军副参谋长晋升为空军中将。哈里斯在研究德国空军的轰炸行动的基础上,根据“集中火力”的原则,确定“集中轰炸”为轰炸航空兵攻击德国工业城市的战术。此种战术的要旨是,皇家空军除保卫本土外,主要还应大规模地使用重型轰炸机攻击(如有可能的话,在白天实施攻击)德国的工业基础,使德军由于断绝军事物资供应而输掉陆地战争 。  
  但这种思想在1939年就受到某种冲击。白昼轰炸机很难生还,轰炸航空兵部队被迫在夜间执行任务。而1940年和1941年的实践证明,轰炸机无法准确地在夜间发现工厂、船坞和其他军事设施。更有甚者,在这段时间内,德国的防空得到加强,而英国轰炸机部队的损失却直线上升。轰炸航空兵部队受命放弃长途空袭。 
哈里斯的杰作之一,是对德国进行一次千机大轰炸。 
  1942年2月,哈里斯出任轰炸航空兵司令之职,不久获得空军上将军衔和爵士头衔。此时 ,轰炸航空兵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放弃通过战略轰炸战胜敌人或使敌人丧失作战能力的梦想,还是解决发现目标的难题,恢复对德国必不可少的工业目标的“精确轰炸”?抑或是用对德国大都市的轰炸以使平民意志崩溃拒绝再战来代替对工业目标的轰炸? 
就在此时,空军参谋部于2月1日发出一项著名的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恢复全面军事行动,目标是城市平民;命令还列出18个城镇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哈里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命令,因为这符合他关于把轰炸航空兵重建为一支主力部队和利用战略轰炸战胜德国的思想。

继轰炸德国一些小城市后, 2月14日,空军参谋部命令轰炸机部队轰炸德国城市。1942年5月30日,哈里斯出动了1046架次轰炸机夜袭科隆,致使全城遭到了毁灾性打击,而英国仅损失40架飞机。6月,英国还先后出动近1000架次飞机对德国的埃森、不来梅海港、福克一武尔夫飞机制造厂进行袭击,但由于当时云雾密布,飞机难以准确寻找目标而未达到预定目的。 
  1943年,英国轰炸机装配有特殊的瞄准仪和名为“探险者”的地面目标扫描雷达装置。利用这些新装置, 可以大大提高轰炸机搜寻目标的能力和轰炸的准确度。1943年3月至7月,英国对斯图加特和亚琛一带尤其是鲁尔地区进行了43次大规模的空袭,史称“鲁尔之战”。其中5月29日的一次夜袭,歼灭了90%的德国巴门一伍佩尔塔尔式飞机。 
在四个月的轰炸中,鲁尔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废墟。 鲁尔之战的胜利,使得哈里斯更加坚信自己的“轰炸机制胜论”。此后,英国轰炸机部队又在英国空军白天空袭的配合下发起了“汉堡之战”,英国出动了1.7万架次轰炸机,对汉堡及其它一些城市连续发动了33次大轰炸。大量炸弹和燃烧弹落入汉堡市中心,其它城市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英国损失飞机仅为总数的2.8%。 
  哈里斯以极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在他的领导下,轰炸航空兵部队士气高昂,军纪严明,训练有素。鉴于哈里斯雷厉风行的领导作风,他的部下不无刻薄地称他为“屠夫”,新闻界和公众则称他为“轰炸机”。 
但是哈里斯也有失败的战例,那就是对柏林战略轰炸是失败的。 
  1943年6月,空军参谋部发出抵近轰炸命令,命令轰炸航空兵轰炸德国的工业和平民以配合“D日”作战行动。但哈里斯此时却有其坚定的想法,即在11月对柏林进行集中轰炸。尽管抵近轰炸命令中所开列的城市里不包括柏林,但他写信给丘吉尔强调:“如果有美国空军的参加,我们可以炸遍整个柏林。这将损失我们400至500架飞机,但却将使德国输掉战争。”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实现轰炸机致胜的梦想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这实际上也是哈里斯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3月底,哈里斯组织的对柏林的35次集中轰炸,尽管给了德国首都以重创,但未能实现使德国人崩溃的目的,而且轰炸机损失严重,仅3月31日在纽伦堡就损失396架飞机。空军部对哈里斯的柏林轰炸反应冷淡,并严厉要求哈里斯遵守抵近轰炸命令。但哈里斯却以天气和战术等为理由,不理睬空军部明确列出的优先轰炸的目标。不久,英国轰炸航空兵受命给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以直接支援,柏林轰炸战就此结束。 
  盟军最高副司令阿瑟·威廉·特德空军元帅亲自谋划这次轰炸行动。哈里斯的轰炸机群为登陆的盟军扫清道路,轰炸了德军的炮兵阵地、铁路枢纽、军营、飞机场、军工厂等要点,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对诺曼底战役有着重大的贡献。 
  战争的最后一个冬天,哈里斯与特德和波特尔的分歧越来越大,但哈里斯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哈里斯的去职将是皇家空军的一个巨大损失,波特尔向他做了妥协。1945年1月,英国轰炸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摧毁了德国的德累斯顿市,这是哈里斯“轰炸机致胜论”的惟一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