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都在如一追求求知
人生无非几个阶段:从自己是傻逼,到傻傻的到处碰壁,再到发现别人的傻,到讨厌别人的傻,到了最后居然能包容别人的傻。后来寻味到了没有什么不能看淡也没有什么不能是看透的。入世出世,身体和脑子总有一个在修炼的路上。 读书就是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跑马场上奔驰。我从小喜欢想象,想知道四季变换的缘由,日月星辰的奥秘,想知道世界上某个文明的前世今生,更想知道世界各个角落的风土人情和地域风貌,就是通过读书把复杂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奇幻瑰丽的见解变得平凡通俗。 读书在我这个年龄阶段看来尤其是在价值观上个人浅薄的思略:
读书也能传达出三种好处的信号:
读书可以是学霸也可以是学渣
打记事起,更多的是九几年出身在农村老家,那时候还处于生产队承包到户阶段,依旧是上交农业税和交公粮。我不知道书在那个年纪是什么样子的概念,每天都是和牛群羊群混在一起。光脚板儿跑的路比我认识的字还要多得多。 父亲是一个落寞的知青,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又苦于贫困贫贱,父亲便凭借着记忆把那时候泛黄到枯难的手残本手抄给了我,名叫《论人民民主专政》。是的,至今我对我父亲都十分诧异,那时候念得最多的就是“选举权,只给人民阵线的各阶级,不给反动派”。年纪小懂不了,时常被敲脑门子,被收拾次数多了慢慢就会背,但也是囫囵吞枣咿呀学语。 随着时间的如四季反复推移,父亲慢慢地凭借知识在经济上有了小有收益。父亲赚的第一笔钱就为我一口气买了三本名著《百年孤独》、《茶花女》、《傲慢与偏见》。其实,父亲的格调与上六年级的我是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看童话和插图,我就已经步入了晦涩难懂的文学道路。所幸,我有父亲半点基因,这三本书一直到初三结束我都看完了,初中写的文章都已经甩出同等年龄的同学小半条街了。 再到后来,上高中,读书读什么书都有了自己的主见,零花钱都是自己攒着就为了预订《青年文摘》跟《读者》和《萌芽》,偶尔也会订上《格林童话》。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备战高考作文跟宽泛的阅读爱好,还有就是追韩寒。那一段就是向往青春般的如韩寒笔下之笔风尖锐针砭时弊,说得简单就是想骂一个事物或对象,就是没有韩寒犀利又有千里之外取人首级的锋芒笔录。 往后就去了大学,大学自己当上的校编辑。时常就是看自己的书开始审阅起了别人的稿子。大学读书就少了,唯独情有独钟把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跟《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拜读完毕。刘同的文字无凌厉,泣血式的书写抚慰年轻的心灵,他的文字是鸡汤,也是撇去了顶层那些油花儿的鸡汤,食之清新却没腻歪,俗称青春气息。 读书能让一些人读出一个绅士
儿时不知读书好,参加工作后方知读书少。现如今我时常捧一本喜爱的书,随好而读,随意而思,随情而感,随心而录。细细地品味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在书香的氛围中升华灵魂。让一缕属于文字和心思的茴香,在静静地旖旎在我的身旁。 参加工作久了,慢慢的不是腰酸背痛就是肩周炎发作,无非就是身体机能各方面协调欠佳,最懒散的是一到周末放假习惯躺尸跟“冬眠”,时常看书都是在床上,腿好像就是多余的一样。一段时间可能是周遭写作朋友的牵引或是一篇文章《读书之于跑步最廉价》启发了我,于是我便尝试着跑步,没想到便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晨跑跟晚跑。后来还特地准备了跑步运动全幅装备,再到后来居然爱上了爬山跟骑行。 读书也能读出个偶像
跑步在运动场上或在马路上,甚至在田野间、树林中享受自然呼吸自由,生活便自由起来。心中的那一股懒散和懈怠随着身体的代谢变得轻盈跟清畅,每当跑步回来温水淋浴好像整个春天都在我手心里。 身上轻盈,没有钱,没有手机,在荒野跑步通过双脚,在途中受到蛊惑跑去坡上看风景,眺望坡那边的住宅楼好温馨,能看到穿着睡衣的人,眺望花园,花园某处还有小狼狗。 跑步是让身体健康起来,读书是让脑子转动起来。二者是相辅相成也是互为补充关系。尤其是跑步后,写作思路十分地开阔,点子都从四面八方召唤而来。每当赶稿完成,身体都是透露出嫩嫩地茴香感,就是青春般的活力。 读书其实就是去打开一扇窗户,推开以后就能欣赏到更精彩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打开一道门,进去之后,改变了的,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生。正如生命就是一场修行与此同时需要一场不断的运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和运动都会有收益,就会增加自己的见识,就会使自己变得有气质,就会增强自己的修为。 书能重组和塑造一个人心灵,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运动能让一个人强健跟富有,拥有现在拥有未来。 是的,我很忙,但知识不慌张;我是很忙,但运动不紧张。恰恰,唯独读书跟跑步是不可辜负的。
文/吴文风骨(简书作者) 云分享头条号,每篇文章精心编制,有其独特视角,从不滥竽充数~感谢您的订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