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进入“焦虑时刻”,如何破局?

 育则维善余言 2016-08-19


“对银行人,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7月7日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的这番话,其实也说出了不少银行人心中的忧虑,“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


8月11日晚,平安银行2016年上半年成绩单出炉,实现净利润122.92亿元,同比增幅为6.10%。不过,12日出现在平安银行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的邵平满头乌发,意气风发,他坦言,在大幅计提拨备后有如此成绩“符合自己预期”。


“焦虑时刻”如何破局的答案,似乎,邵平早已了然于胸。



利润增长超预期


在上半年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银行业正经历着深远的变革,盈利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资产配置压力加大、利差收窄、新金融分流等不利冲击或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


银行业盈利增速下滑,商业银行数年前狂飙突进势头不再。那么,平安银行的发展近况究竟如何?还得看看数据怎么说。


2013-2015年近三年内,平安银行净利润分别实现13.64%、30.01%和10.42%的同比增长,是2015年唯一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全国性上市银行,其存贷款增速位居同业前列。


根据公司最新披露半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大幅计提拨备200亿元后,公司仍实现净利润122.92亿元,同比增长6.10%(计提准备前营业利润361.6亿元,同比增长28%)。而对比银监会二季度末数据来看,全行业同比增速仅为3.2%,平安银行可谓优势明显。


行业环境下行承压,平安银行如何实现逆行突围?


稳步增长的存贷款规模是提亮业绩的一大因素。截至2016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2.8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其中存款实现10%的增速,贷款在资产荒大环境下,仍保持11%的强劲增长,发展态势稳健。


事实上,从近三年的平安银行效益型指标看,净息差、净利差、成本收入比等均呈持续改善态势。上半年在贷款持续重定价和资产荒效应影响下,平安银行净息差2.79%,同比提高8个BP,净利差2.67%,同比提高1个BP,处于同业较高水平。同时,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至28.80%,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



至于未来,申万宏源研究团队在报告中认为,下半年重定价效应将进一步减弱,预计公司净息差将有所企稳。



破局的稳健之“道”


对于银行而言,不良率上升是比利润下滑更可怕的事情。而近年来,银行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


“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邵平在今年7月的论坛上指出,“此刻,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到了风险调整的时候,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


这样的大环境下,银行自身的审慎经营显得尤为重要。从平安银行的做法看,其通过严控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投放的同时,腾挪出大量的信贷资源投向节能环保制造业、服务业、清洁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绿色建筑行业等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新兴产业。另外,还加大优质公司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等低风险资产投放,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


根据最新半年报披露数据,平安银行上半年共清收不良资产26.43亿元,核销153亿元,为上年同期的1.3倍,接近2015年前三季度之和。截至今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56%,尽管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不过明显低于银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1.81%的不良贷款率。


在邵平看来,过去银行“冲规模式”的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结构改善,“我们看一个银行、一个分行乃至一个支行的经营是否可持续,就得看其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是否合理。”


2013年年初,56岁的邵平出任平安银行行长不久,即清晰地提出平安银行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规划,即5年内以对公业务为主、夯实零售业务为基础;5-8年,对公和零售并重;8年以后,以零售业务为主。


从最新披露数据来看,平安银行对公贷款上半年新增1263亿,占贷款增量的89.0%,主要投向服务业、房地产、交运等行业;零售贷款规模保持稳定,房贷大幅增长7.95%,不良率仅为0.19%,信贷结构优化效益显著。



除了日益优化的业务结构,平安银行背靠拥有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控集团,综合金融也是其不可复制的独有优势。行长邵平的话语间透露着自信,“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对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用好了是我们不可复制的差异化优势。”



经营的创新之“术”


“把握住稳健经营的‘道’,银行就有了基业长青的可能;但要在困局中突围,脱颖而出,还需要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这就是邵平心中银行经营之“术”。


在稳健的经营之“道”下,真正的破局利剑则是创新。而事实上,平安银行近年来在创新经营方面屡有突破。


2013年,平安银行调整总行组织架构,通过事业部制改革,提升对重点行业、主流客户的研究了解深度,设计出更好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


以医健文旅事业部的“平安文旅荟”模式为例,2015年,平安银行与华谊兄弟、大连海昌、砂之船艺术、奥特莱斯、艺术北京、碧桂园共同发起了“平安文旅荟”,通过整合“大消费、大休闲”产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集聚国内高端旅游、休闲、消费产业资源,搭建起业态互补、客流共享、风险共担的区域文化旅游商业生态。这对于消费者、企业、地方政府、银行来说都是多赢的尝试,创新生态金融模式受到各方欢迎。


从公司层面的改革成效看,2016年上半年地产、能源矿产、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六个行业事业部实现存款余额2,301.62亿元,贷款余额3,007.47亿元,管理资产余额6,909.96亿元,专业化优势显著。


此外,平安银行为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要求,还构建了“橙e网”、“平安口袋银行”、“平安橙子”、“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面向公司、零售、同业、投行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形成强大的互联网金融线上服务能力。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网络金融交易量达6,922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拳头产品“橙e网”6月末注册客户数达228万户,较年初增幅40%;“行E通”已成为业内交易规模领先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平台产品交易量超2万亿元,合作客户1,111家;“平安橙子”用户774万户、较年初增长52.74%;“口袋银行”通过开展与直通寿险合作的网销保险业务、上线精准营销功能等,全面推进移动工程建设,强化线上经营和营销能力,累计用户数1,286万户。


通过改革与创新,目前的平安银行已将产业链从以往的核心企业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未来将对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进行再次升级,充分发挥橙e网在“C+SIE+R”(核心客户+供应链客户、产业链客户和生态圈客户+零售客户)模式落地中的作用,以推动小企业转型、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事业部与分行合作、推动批发与零售互动。


虽然对于银行业而言,“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似乎确已封尘;但换个角度看,当下的“焦虑时刻”也正是行业、企业共同回归健康经营的良好时机,而平安银行逐渐摸索出的这条传统商业银行试水“互联网+”的创新之路正实现多路开花,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正如邵平指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要经历长周期的考验。只有制定转型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执行,在喧嚣混乱中保持住清醒的头脑,通过精细化管理,走出差异化的道路,才是银行突围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塑造出能够驾驭“稳健之道”和“创新之术”的银行家。

正如邵平指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要经历长周期的考验。只有制定转型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执行,在喧嚣混乱中保持住清醒的头脑,通过精细化管理,走出差异化的道路,才是银行突围的必然选择,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塑造出能够驾驭“稳健之道”和“创新之术”的银行家。来源:秦朔朋友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