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西递,走出西递

 xnycpfb 2016-08-19


体味西递所承载的徽州文化是必须走进西递的,必须要走在西递如羊肠般的小道上,踩着油亮的青石板,观头上的一线天,看两旁高耸的徽式建筑的。这时,历史便会穿越时光带你走进久远的年代,悄然地感受长久积淀下来历史和文化。


脚下的青石板被雨水打得油光闪亮,边角已经被岁月磨得圆润,却没有“咚咚”的响声,如徽州人那般的踏实。多少徽州人就是踩着这样的青石板上走出村落,越过大山,越过大川,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成就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 徽商,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更成就了一种精神 徽骆驼精神!徽州人的吃苦耐劳是十分出名的,他们行走在崇山峻岭中,行囊里有一种食品徽州烧饼,里面是梅干菜外面是加油的面,可放很长时间而不坏;徽州烧饼、臭镢鱼,现在成为了当地的佳肴,承载的是满满的文化。


徽州的建筑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粉墙,黛瓦,高窗,马头墙,内庭采光。我最喜欢的是它那早已锈迹斑斑的粉墙,原本白色的墙面早已变得发灰,不像许多地方的古镇的墙那些白得瘮人。其实,那墙上的锈迹、那发灰的墙面里有着许多的文化符号,保存着许多的历史遗迹。于是,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抚摸起这些无字的书本来,试图读透后面隐藏的故事。


徽州的建筑是很少向外开窗的,即使开了,也在离地面高高的地方。是为了防止土匪的侵犯,保护在家中的女眷和老人。还有,在高墙后的客堂里,每家每户都会两张桌子,一圆一长条。长条的中间必摆一座钟,在其两边一左一右分别摆着一镜子一花瓶,祝愿外出的亲人长久平平静静;而那张圆桌是可以分成两半的,男主人在家则合成一张,男主人不在则分列两侧,如有外人来家则告诫其不便久留。


小姐的闺房一般都安排在二楼上的,向着不大的天井。这样的安排可能就应着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训吧。有一大户人家的闺房楼上的雕花栏两端,特意安排了两个小孔,上面的人可以看到下面的人,而下面的人却看不到上面的人,这是特意为小姐观察招亲的男子用的。这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十分无奈的做法。


观徽州文化还应进入他们祭示的祠堂,因为它记载的不仅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历史和文化。西递有一胡姓祠堂 追慕堂,内中祭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牌位。据说此户人家是李世民的后代,唐未为避战乱,由胡姓保姆带领来此隐居。后来战乱平息,才建此祠堂,予以祭奠。现在堂中高挂着“德泽百世”“天恩重沐”“君父王嗣”的牌匾,后面还供有李世民的塑像,以纪念曾经的辉煌。


牌坊也是徽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表政绩的,有表贞节的。西递门前就有一高大的石牌坊:胡文光牌楼。此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为三间四柱五楼格式,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二十一年政绩卓著而恩赐于他在其家乡建立的。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用本地黑色的“黟县青”建成,雕琢精绝,工艺精湛,是我国石坊建筑的瑰宝。

西递虽然小道四通八达,但毕竟闭塞。于是从古代起人们就从这里起步,走向四面八方,传扬着徽州人不屈不挠的徽骆驼精神。因此,看西递之美也必须走出村落来,站在远处站在高处观看。西递村外有一外油菜花尚未开败的山坡上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西递的全貌,可以看到油菜花簇拥的整个村落,看到鳞次栉比粉墙黛瓦的古建筑。这是一种壮观的美,一种历史的美,一种文化的美。

西递曾获得“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称号,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从此真正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徽州,带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递村内,那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消防设备”太平缸



太平缸即消防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消防设施。太平缸,取自保佑太平之意。它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储水防火。古代建筑很多都有太平缸,西递、宏村也不例外。

履福堂后厅天井内,完好地保存一只用青石板镶成的长方形太平缸。缸体厚实、古朴。雨天,雨天顺滴水落入缸内,缸水饱满,清澈透明,以备不时之用。


▲履福堂后厅天井内的太平缸



最结实的防盗门



徽州大门多以木质门为主,门板厚实大气。为了增强木门的防盗性,多半会采取了“一横两竖三斜”的防盗措施。

一横,指大门关闭后在大门中部横闩铁门闩;两竖,指在大门内门槛下凿两条石槽,大门顶部钉两只铁环,用两根木杠杠住大门;三斜,指在天井内凿三角槽,将木杠斜插在槽内,顶住大门横铁闩。如此严密的防盗措施使盗贼难以从外撬开大门。


徽州防盗门



最早的“土空调”



青云轩前厅地面正中镶嵌一块方青石,中间凿直径约17厘米的圆洞。圆洞与地底地窖相连,平常用圆锥石将圆洞盖实。夏日,烈日炎炎,揭开石锥,竟生习习凉风;冬日,冰封大地,挪去石锥,亦有丝丝暖气。当地人谑称“土空调”。这是我国最节能环保的空调,不花一分钱、不用一度电,不向自然界索取任何能源,却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青云轩的“土空调”



“木地板”的通风孔



南方春夏多雨,潮湿。为防雨防潮,瑞玉庭的建造者在两侧厢房中,用青石架空20厘米,之上铺木板,保持了厢房的干爽。如此一来,地面与地板之间的空间变得密不透风。

现在装修铺木地板时,会铺上防潮垫,放上防潮的材料,而古代没有这些东西,于是古人在厢房奠基青石上凿出铜钱状通风孔,利于通风换气。一个小小的空洞,解决了空气流通的问题,也保持了厢房干爽。


▲瑞玉庭厢房奠基青石铜钱状通风孔



通往温室的花门



庭院美化属于西递人生活的部分,笃谊庭的主人特别喜欢种花。宅院主人用青石板搭有花架,架上置含笑、月季、天竺等花卉盆景,将院子装点得生机勃勃。大门内侧两端开有宝瓶、绿叶两个小门洞,门额分别砌嵌有“玉壶”、“莺春”石刻。

据现在的主任介绍,此门为花门,门内小空间为花房。冬日,冰天雪地,将院内花卉移进花房,以免受冻。为护养院内花卉,主人真是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玉壶”花门

▲“莺春”花门


除了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在装饰上也有藏着古人的思想寄托与期望。



落叶归根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这一思想也融入到了建筑中。

在东园正门的青石拱门,门罩上方有一扇形漏窗。扇者,善也。回头但见右侧百可园山墙上有一叶形漏窗,恰似一片树叶飘落地面。二者互相呼应,寓意为“抬头行善,落叶归根”。儒家文化色彩浓重而鲜明。


▲东园正门的扇形窗


▲东园的叶形漏窗

图文来源:黟县徽黄旅游集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