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永远不会弄丢自己

 颐源书屋 2016-08-19

法国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说:“女人比男人更有意思,她们更勇敢,没有像男人那样爱撒谎。她们创造了人类,更接近人类的核心。”

 

下面这些女人大概就如这位导演所说的,勇敢又有趣。

 

波伏娃、弗里达·卡罗、凯瑟琳·赫本、香奈儿……那时,她们作为女人受到的约束不比如今少。有人期待她们成为妻子、命运为她们制造障碍、外界的声音在暗示着她们不行……可最后,她们都通过独立且自重的生活定义了自己,也定义了现代女性。

 

香奈儿曾说:“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女人需要酷一点,才不会在人来人往中,弄丢了自己。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人注定是不道德的”


这位 20 世纪的法国女哲学家有一句著名的定义:“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的。”


她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她小时候,她的父亲就说:“ 西蒙娜的思考就像一个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波伏娃的家境衰败,她失去了所有的嫁妆,却也终于得到了追求自我的机会:比起成为一位母亲和妻子,她更想当一名作家和教师。



波伏娃的童年时期

 

虽然,她曾爱上过表兄弟雅克(Jacques Champigneulle),并考虑嫁给他,但想清楚后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不应该围着他过日子。在生活中,威胁所有女人的危险正是这个:她会放弃所有对对方而言不是马上需要的一切,她会满足于把自己塑造成他想要的样子。

 

于是,18 岁时她便离开自己的家,去索邦大学进修哲学。21 岁时,她成了通过哲学教师考试的最年轻的学生,且成绩名列第二,第一名则是她后来的爱人,让-保罗·萨特。


萨特与波伏娃


同年,波伏娃与萨特相爱了,却定下了一份非常古怪的爱情契约:彼此过自己的生活,可以和其他人交往,但需要绝对透明,告知对方一切……两人始终保持着这种开放式的恋爱,一谈就是 51 年。


他们没有同居,也没有孩子。波伏娃常常四处旅行,和萨特一起写作、辩论,拥有过很多情人,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在此期间,波伏娃专心追求写作。35 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而后出版的《第二性》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人。

  

有人说,是萨特成就了波伏娃。但波伏娃的养女西尔维亚却说:“是因为她是西蒙娜·波伏娃,她才选择了萨特。”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波伏娃说。






弗里达·卡罗

“我只画我自己的真实”

 

如果说波伏娃重新定义了女人,那么与她同一时期出生的弗里达·卡罗则重新定义了女人的美

 

这位墨西哥女艺术家喜欢穿颜色艳丽的衣服,样式不算时髦,但非常大胆。她还喜欢红唇和红色指甲,常常编着头发。她那连成“一”字的眉毛和不符合女性气质的胡须,则让她看起来非常怪异


而且,弗里达·卡罗悲惨的经历让她离传统意义上的美又远了一点。

 

6 岁时,卡罗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那为她留下了终身缺陷:右腿比左腿短一些。18 岁那年遭遇车祸,她的身体几乎支离破碎,经历了35场手术后,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车祸之后,卡罗放弃医学,开始画画。其中,自画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从不画梦境,我只画我自己的真实。”


卡罗没有借此美化自己。画中的她没有温柔的神情,那“一字眉”和小胡子似乎比现实生活中更加醒目。她这么做,是因为这两种“不完美”为她带来了一些男子气概。有后人评价说:“她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是一个甜蜜的妻子,这些让她看起来更强大。



自画像之一,绘于33岁

 

这些大胆的画作,也将画家迭戈·里维拉带入了她的生活。两人的爱情经历了很多场风流韵事,分分合合,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卡罗说:“我的人生中有两场美好的意外,一场是车祸,另一场是迭戈。


而卡罗为后人留下的最珍贵的灵感,大概就是鼓励了很多同样不完美的女人,去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因为车祸,卡罗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处于疼痛之中。然而,她依旧不想成为别人。“我是自己的缪斯,我是自己最熟悉的主题,我还想更了解自己。”





凯瑟琳·赫本

“遵守一切规矩,你也失掉了一切乐趣。”

 

和弗里达不同,被誉为“美国影坛第一夫人”的凯瑟琳·赫本拥有标致的外貌,但偏偏不爱女孩儿的柔美打扮。

 

她出生在一个有 6 个孩子的大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强大的自由与主见,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男孩儿的名字“Jimmy”,并像男孩儿那样剪短了自己的头发


长大后,凯瑟琳为了满足母亲的期待而进入大学主修历史与哲学。但她真正喜欢的是表演,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她就去巴尔的摩参加了剧团,从小角色开始演起。进入好莱坞后,她获得过 12 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留下了《冬狮》、《金色池塘》与《猜猜谁来吃晚餐》等经典之作。


在电影里,率直的凯瑟琳有时就像一枚表情包:



凯瑟琳平日里的模样也充满个性,让人着迷。

 

不同于好莱坞另一位以优雅著称的赫本,凯瑟琳·赫本保持了童年时的自己,偏好更硬气的男人装扮。



 

20世纪初,当裤装还是一项非常先锋的尝试时,凯瑟琳就已经穿着裤子在片场和片外晃荡了。这种“坏女孩”式的举动也让她得到了一个外号“票房毒药”,可她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正如她所说的:“如果你遵守一切规矩,你也就失掉了一切乐趣。”

 

她抽烟、穿夹克衫、阔腿裤和线条硬朗的西装,既有男子气,也因为得体的剪裁而保留了女性之美。可以说,凯瑟琳在坚硬与柔软之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到现在看依然很时髦。


 

凯瑟琳曾在采访中说:“我没把自己当作女人那样来生活,我像男人那样生活。我做自己无比想做的事,赚足够的钱来养活自己,我不害怕孤独。





可可·香奈儿

“一个女孩应该拥有两件事:她自己,和她想成就的。”


今天是香奈儿女士诞辰 133 周年的纪念日。她曾说:“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现在看来,的确如此。香奈儿的风格在现代仍让许多女人向往不已,更是为那些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女人带去力量。


她是时尚先锋,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去世后,她便被父亲送入孤儿院,由修女抚养长大,并学会了缝纫。


后来, Etienne Balsan 把香奈儿带到了巴黎。Balsan 为她提供了从小未曾体验的生活,钻石、华服、珍珠、高级派对……可香奈儿却不愿就这样生活,而是在1910年在巴黎康朋街 21 号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女帽店。简洁的风格引起轰动,并迅速征服了整个巴黎。


30 岁时,她在法国杜维埃开设了一家服饰店,推出了运动服饰系列。随着她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她发现自己从时装屋中获得的力量,远比从男人身上获得得要多。一年过后,她为自己赚回了经济上的独立……并且,为了自由,她终身未婚。


从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儿》中,可以看到香奈儿的打扮与其它女人形成鲜明对比


香奈儿的设计也一如她本人的风格。她善于从男装中汲取灵感,希望用舒适的衣着解放女性。斜纹软呢的女式套装讲究的是“优雅来自行动自如”,简洁的“小黑裙”作为香奈儿的标志性设计被追捧至今,当然还有为了解放双手而做了链带设计的 2.55 手袋。


香奈儿在一步步走向独立中,也用设计改变了女人的生活方式,更让女人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自觉。她做到了自己所说的那句:“一个女孩应该拥有两件事:她自己,和她想成就的。”



做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在纷纷扰扰的生活中,自己又应该坚持什么?跨越时代,人性却是相通,这些问题仍然在一位位女性那里重现,并等待着倾听她们的答案。Outside CHANEL 就将镜头对准了一群现代女性,听她们讲述各自的挣扎、勇气、温柔与强大。



向京,艺术家:“现在已经是20年,我就好像是几乎每天都在干活。这样就是能够面对很多问题,包括我是女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是谁,而且我觉得我只有在,只有在不断地工作当中我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



唐七,生活美学家:“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就是在很多的事情上面我是非常固执的。在整个的生活当中我一定会坚持。遵从自己的内心这件事情比别人的眼光来的重要的多。



李光涵,遗产保护建筑师:“如果你忘记了你的历史、忘记你的过去,那都是很悲哀的。”



龚晓思,创业者:“进入到另外一个陌生的领域,我才有一天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而且真正的独立,我指的是一个人灵魂的独立。”


单雯,昆曲演员:“一个身段、一个手势,那是经过六、七年这样一个基本功的训练。……虽然一个温柔的手指,这样悠悠地指出去,其实它的骨子里是非常有内劲的。女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温柔里面,又体现了她的这一份刚强。


更多故事请戳下方视频:



这些女人们的故事就如香奈儿所说的:“你只有始终保持自己的与众不同,才会无可替代。


别人都已经有人做了,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