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手剪辑第一步竟是?很多人都做错了...

 alen_zhang 2016-08-19


写本文的想法源于最近遇到几位期剪辑朋友“投诉”工作太辛苦,做好的片子一改一个通宵,一改一个通宵!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人!

问题出在哪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

其中一位比较典型:近40分钟的一个环保专题片,源素材400多段,两次小的改动,熬了三个通宵。

了解他的工作流程之后明白了,他犯一个大家在剪辑过程中经常忽视的流程问题,在剪辑前的没有素材的整理过程! 他从摄像那里拿到所有的素材就全部导入到素材库的构根目录(类似下图),简单浏览之后,拉上素材就上时间线开始剪辑了.


然后在后期的修改过程中,他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浏览素材,搜索他想要的内容结节,而且这个过程占用他加班熬夜时间的80%之多......

案例分析

关于剪辑的流程与概念, 很多朋友认为就是素材的导入,时间线的剪辑,成片的输出三个部分;把所有素材都拉入时间线,拖动光标寻找有用的素材,然后CUT成小段,拉到另外一个时间线,或者是拉到同一个时间线的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整理、剪辑......其实这样的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真正的高手剪辑前的第一步是素材的整理!这也是剪辑前最基础、最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越到剪辑的后期,越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大大提高后期剪辑的工作效率.


1、浏览素材

浏览素材永远不要在时间线里浏览,因为那不是最快的,也不要去把素材直接在时间线里切成一块一块的。导致的结果是,当你要把素材组合成视频的时候,每找一个片段,就必须把所有整理的素材重新看过一遍。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

正确的浏览素材的方式应该是在EDIUS中的播放窗口中去浏览。在素材库中双击源素材在播放窗口播放浏览。

用键盘上的J,K,L进行快速浏览以及左右键进行逐帧浏览,或者鼠标拖拽指针进行快速预览。

2、标记

2.1“V”添加标记点

要源素材上添加标记。比如看到要用的素材、片段;或者某一素材或片段需要添加效果,剪一刀、添加字幕、音效、转场、校色等等。我们就可以用键盘快捷键V标记和注对应的操作。


这样,你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时线指移动到这个标记点时就会出现文字提示;这样无论是你自己独立工作还大家协同合作思路就会非常清晰。

2.2 颜色标记

浏览素材之后,我们对素材的属性就有了大概了解,比如全景、中景、特写、空景,主角A或主角B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后期剪辑过程中直观的看到我们剪辑的节奏了?如下图:我们可以把不同属性的素材标记不同颜色,这样我们剪辑的节奏直观鲜明反应在颜色的交替转换!

在素材库右键素材-素材颜色在这里我们把全景设置为“红色


同样的操作,我们全选“2主角A”内的所有素材,设置素材颜色为“绿色


那么后期剪辑时你的时间线会是这样的...


3、整理素材_分类存放

浏览完素材,做好了标记,我们需要把素材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存放,如下图:


视频文件夹: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环境;人特(主角、配角);全景、中景、特写、空镜;人特名称;拍摄时间等等不同属性去创建文件夹和目录结构关系。

音频文件夹:主要分娄为对白、音乐、特效等等

图片文件夹:主要依据图片用途来分娄

字幕文件夹:主要分娄为唱词和特效

当然,根据工程的大小还可以划分的更加细致。比如:空镜头的地点和物品名称;镜头拍摄的时间、地点、场、条等等。

分类做的越详细,后期查找素材时间越快。这样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素材了。

最后,还有一外小技巧:在后期剪辑过程,大家可以对应素材库的文件夹的名称去创建时间线序列,例如文件夹名称“主角A”可以对应的创建一条“主角A”时间线序列,这里面全部都是主角A的精剪辑素材。这样针对性的挑选素材,方便后期精剪。


好了,先说到这里,素材整理重要性和工作的效率以及作品的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它也充分的显示了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差别。

本文来自雷特用户社区,作者:ED_home,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